三 肴

關燈
【題解】 “肴”是“平水韻”中下平聲的第三韻部。

     “肴”在《廣韻》中作“胡茅切”,平聲,肴韻。

     《笠翁對韻》所用到的韻腳字有爻、捎、肴、巢、獒、梢、筲、交、嘲、膠、抛、胞、袍、敲、茅、庖、铙、蛟、郊、膠等20個,《聲律啟蒙》所用到的韻腳字有爻、蛟、蛸、哮、膠、茅、嘲、交、巢、苞、郊、包、貓、肴、梢、樵、敲、抛等18個。

    其中兩書共同用到的有12個韻腳字:爻、肴、巢、梢、交、嘲、膠、抛、敲、茅、蛟、郊。

    《笠翁對韻》用到而《聲律啟蒙》沒用到的有8個字:調、獒、筲、胞、袍、庖、铙、嘐。

    《聲律啟蒙》用到而《笠翁對韻》中沒用到的有6個:蛸、哮、苞、包、貓、樵。

    其中《笠翁對韻》所用到的“調”屬于“二蕭”韻部,獒、袍屬于“四豪”韻部;而《聲律啟蒙》所用到的貓、樵也屬于“二蕭”韻部。

     其一 詩對禮,卦對爻①。

     燕引對莺捎②。

     晨鐘對暮鼓,野蔌對山肴③。

     雉方乳,鵲始巢④。

     猛虎對神獒⑤。

     疏星浮荇葉,皓月上松梢⑥。

     為邦自古推瑚琏,從政于今愧鬥筲⑦。

     管鮑相知,能結忘形膠漆友;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⑧。

     【注釋】 ①詩對禮,卦對爻:《詩》《書》《禮》《易》《春秋》并稱“五經”;詩和禮,分别指《詩經》和“三禮”,也可泛指儒家經典,如《莊子&bull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卦,《周易》中一套有象征意義的符号,以陽爻、陰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組成八卦(即經卦);八卦互相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古代視占蔔所得之卦判斷吉兇。

    爻,《周易》中組成卦的符号,分為陽爻和陰爻;爻含有交錯和變化之意,《周易&bull系辭上》“爻者,言乎變者也”。

    平仄上,“詩”“爻”是平,“禮”“卦”是仄。

    語法上,兩組都是名詞相對,一組是“五經”之名,一組是《周易》象征符号之名。

     ②燕引對莺捎:引,本義是拉弓的意思,引申為帶領、招來等意義。

    唐詩中常見“燕引雛”的情景描寫,如唐元稹《哭子十首》“寂寞空堂天欲曙,拂簾雙燕引新雛”,唐殷遙《春晚山行》“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雛飛”。

    莺,又稱黃鹂、倉庚等,叫聲婉轉動聽,唐溫庭筠《南歌子》“隔簾莺百啭,感君心”。

    捎,拂掠,《史記&bull司馬相如列傳》引《上林賦》“拂鹥鳥,捎鳳皇”。

    “莺捎”的意象也常在詩歌中出現,如清錢謙益《讀雲林園事略追叙昔遊凡一千字》“莺捎簾外花,鶴梳鏡中羽”。

    今本多作“莺調”,亦可。

    古詩文中亦常描寫黃莺調舌引吭的情形,如宋陳允平《永遇樂》“玉腕籠寒,翠闌憑曉,莺調新簧”等。

    平仄上,“燕引”是仄仄,“莺捎”是平平。

    語法上,“燕引”“莺捎”都是主謂結構。

     ③晨鐘對暮鼓,野蔌(sù)對山肴:古代城邑内有專門放置鐘鼓的樓,用以計時報更,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bull車駕宿大慶殿》“有兩樓對峙,謂之‘鐘鼓樓’,上有太史局生,測驗刻漏,每時刻作雞唱,鳴鼓一下”。

    晨鐘,清晨的鐘聲,北周庾信《陪駕幸終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樓鳴夕鼓,山寺響晨鐘”;暮鼓,晚間報時的鼓聲,唐王貞白《長安道》詩“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晨鐘”“暮鼓”經常并提或對舉。

    野蔌、山肴,出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野蔌,野地裡的蔬菜;山肴,山間的野味佳肴。

    平仄上,“晨鐘”是平平,“暮鼓”是仄仄;“野蔌”是仄仄,“山肴”是平平。

    語法上,兩組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④雉方乳,鵲始巢:此聯出自《禮記&bull月令》:“季冬之月,……雁北鄉,鵲始巢。

    雉雊,雞乳。

    ”乳,生子、分娩的意思,《呂氏春秋&bull音初》“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高誘注“乳,産”;此指鳥産卵,唐王維《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鵲乳先春草,莺啼過落花”。

    平仄上,“雉方乳”是仄平仄,“鵲始巢”是仄仄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巢”在這裡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築巢的意思。

     ⑤猛虎對神獒(áo):獒,是一種高大兇猛的狗,《尚書&bull旅獒》“西旅獻獒”,孔安國傳曰“西戎遠國貢大犬”。

    《左傳&bull宣公二年》記載了晉侯企圖利用這種大狗來謀殺大夫趙盾的故事:“晉侯飲趙盾酒……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杜預注“獒,猛犬也”。

    平仄上,“猛虎”是仄仄,“神獒”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⑥疏星浮荇(xìng)葉,皓(hào)月上松梢:上聯描寫天上星星的倒影映照在水中和荇葉之上的情景,化用了宋舒亶《醜奴兒&bull次師能韻》“一池秋水疏星動”和宋陳堯佐《林處士水亭》“冷光浮荇葉,靜影浸魚竿”的意境。

    疏星,疏疏落落的星星,宋蘇轼《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禦爐香”。

    荇,一種水生草本植物,《詩經&bull周南&bull關雎》曰“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下聯所描寫的月挂松梢的情形,在很多古詩中都出現過,比如唐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長留一片月,挂在東溪松”。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為邦自古推瑚琏(liǎn),從政于今愧鬥筲(shāo):瑚琏,典故出自《論語&bull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瑚、琏,皆是宗廟禮器,後來用以比喻治國安邦之才,《魏書&bull李平傳》“實廊廟之瑚琏,社稷之桢幹”。

    下聯典故出自《論語&bull子路》:“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鬥筲,鬥與筲,鬥容十升,筲容一鬥二升,皆屬量小的容器,比喻人的才識短淺、氣量狹窄。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平仄平平仄仄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為邦”“從政”是動賓結構充當主語,“自古推瑚琏”“于今愧鬥筲”都是狀中結構。

    此聯語義、用典、語法結構皆對仗工整。

     ⑧管鮑相知,能結忘形膠漆友;蔺廉有隙,終為刎頸死生交:“管”指管仲,“鮑”指鮑叔牙,二人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賢人。

    《史記&bull管晏列傳》載:“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

    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

    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鮑叔遂進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和鮑叔牙是年少時就交好的朋友。

    管仲事奉齊公子糾,鮑叔牙事奉齊公子小白。

    後來公子糾失敗,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

    鮑叔牙就推薦管仲幫齊桓公打理國事,成就了霸業。

    管仲當權後,說起二人的友情,“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财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

    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這段話是“管鮑相知”最好的注腳了。

    膠漆,膠與漆,比喻事物的牢固結合,也比喻情誼極深、親密無間,今有成語“如膠似漆”。

    “蔺”指蔺相如,“廉”指廉頗,二人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兩位文武大臣。

    二人的故事出自《史記&bull廉頗蔺相如列傳》,蔺相如本是趙國臣子缪賢的門客,在完璧歸趙、渑池會兩件事上立下大功,“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對此非常不滿,揚言要對蔺相如不客氣:“我為趙将,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我見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聽到這樣的話,就盡量避開廉頗,不和他争功鬥氣,他的門客都不服氣,蔺相如說:“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驽,獨畏廉将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原來蔺相如是為了顧全大局,把個人恩怨放在後面,而把國家公利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廉頗聽說了這樣的話,非常羞愧,前去蔺相如門謝罪,“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刎頸,割脖子自殺,《春秋公羊傳&bull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殺子,吾不忍殺子也。

    雖然,吾亦不可複見吾君矣’。

    遂刎頸而死”,何休注“勇士自斷頭也”。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結,《廣韻》“古屑切”,入聲;漆,《廣韻》“親吉切”,入聲。

    今本“結”多作“交”,雖然語義無違,但平仄不合,會造成平仄上失替和失對問題。

    本書不取。

    語法上,“管鮑相知”“蔺廉有隙”相對,都是主謂結構。

    “能結忘形膠漆友”“終為刎頸死生交”相對,都是狀中結構,承上省去主語“管鮑”“蔺廉”;其賓語“忘形膠漆友”“刎頸死生交”皆為定中結構。

    此聯共用了“忘形”“膠漆”“刎頸”“死生”四個詞語來形容友情之深,語義上頗為重複。

     【譯文】 詩和禮相對,卦和爻相對。

     燕帶雛和莺掠拂相對。

     晨鐘和暮鼓相對,野菜和山肴相對。

     野雞正在産卵,喜鵲開始築巢。

     猛虎和神犬相對。

     幾點疏疏落落的星光映照在水中的荇葉上,一輪皎潔澄亮的月亮高挂在松柏的樹梢上, 從古以來治理國家首推瑚琏之才,至今為止從事政治愧做鬥筲之人。

     管仲鮑叔牙兩兩相知,結交為忘形之友;廉頗蔺相如本有嫌隙,終變成生死之交。

     其二 歌對舞,笑對嘲①。

     耳語對神交②。

     焉烏對亥豕,獺髓對鸾膠③。

     宜久敬,莫輕抛④。

     一氣對同胞⑤。

     祭遵甘布被,張祿戀绨袍⑥。

     花徑風來逢客訪,柴扉月到有僧敲⑦。

     夜雨園中,一顆不凋王子柰;秋風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⑧。

     【注釋】 ①歌對舞,笑對嘲:平仄上,“歌”“嘲”是平聲,“舞”“笑”是仄聲。

    語法上,“歌”“舞”“笑”“嘲”都是行為動詞。

     ②耳語對神交:耳語,附耳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