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蕭

關燈
權德輿《酬崔千牛四郎早秋見寄》“聯镳長安道,接武承明宮”,指一起騎馬出行。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⑧潘嶽高懷,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維清興,嘗于雪夜畫芭蕉:潘嶽,字安仁,西晉文學家,他的《秋興賦》有“熠耀粲于階闼兮,蟋蟀鳴乎軒屏”的句子。

    王維,字摩诘,唐朝著名詩人、畫家,他畫有《袁安卧雪圖》。

    《夢溪筆談&bull書畫》載:“如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

    予家所藏摩诘畫《袁安卧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适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

    ”王維繪畫不考慮季節的問題,他在一幅《袁安卧雪圖》裡畫出了雪中芭蕉之景。

    實際上芭蕉是不耐寒的植物,按理說是不大可能在下雪的時候看到的。

    此聯曰“嘗于雪夜畫芭蕉”,和典故原意有所不同。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蟋,《廣韻》“息七切”,入聲。

    語法上,“潘嶽高懷”“王維清興”相對,都是定中結構;“曾向秋天吟蟋蟀”“嘗于雪夜畫芭蕉”相對,都是狀中結構,狀語“曾”對“嘗”都是副詞、“向秋天”對“于雪夜”都是介賓結構,謂語中心“吟蟋蟀”“畫芭蕉”都是動賓結構。

     【譯文】 興盛和枯萎相對,黃昏和清晨相對。

     露地和雲霄相對。

     商朝的彜和周代的鼎相對,殷朝的濩樂和虞舜的韶樂相對。

     樊素優美的歌喉,小蠻善舞的腰肢。

     六诏和三苗相對。

     朝見天子的車馬絡繹不絕,出塞将士的戰馬蕭蕭嘶鳴。

     佩戴着幽蘭,公子泛舟遊玩興緻高;茂盛春草中,王孫并辔同遊情誼長。

     潘嶽情懷高遠,曾在秋日寫賦詠蟋蟀;王維志趣清雅,曾在雪夜作畫繪芭蕉。

     其三 耕對讀,牧對樵①。

     琥珀對瓊瑤②。

     兔毫對鴻爪,桂棹對蘭桡③。

     魚貫柳,鹿藏蕉④。

     水遠對山遙⑤。

     湘靈能鼓瑟,嬴女解吹箫⑥。

     雪點寒梅橫小院,風吹弱柳覆平橋⑦。

     月牖通宵,绛蠟罷時光不減;風簾當晝,雕盤停後篆難消⑧。

     【注釋】 ①耕對讀,牧對樵:漁、樵、耕、讀是農耕社會中國常見的四種行業,可以指打魚、砍柴、耕種、讀書四種行為,也指漁夫、樵夫、農夫與書生四種人。

    牧,放牧、飼養的意思,也指牧人、牧民。

    平仄上,“耕”“樵”是平聲,“讀”“牧”是仄聲。

    讀,《廣韻》“徒谷切”,入聲。

    語法上,兩組詞語既可以視為動詞,也可以都視為名詞。

     ②琥珀對瓊瑤:琥珀,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色淡黃、褐或紅褐,晉張華《博物志》卷四“《神仙傳》雲‘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化為琥珀’,琥珀一名江珠”。

    瓊、瑤,都是美玉之名。

    平仄上,“琥珀”是仄仄,“瓊瑤”是平平。

    語法上,“琥珀”“瓊瑤”都是名詞。

    從其内部結構上看,“琥珀”是聯綿詞,“瓊瑤”是并列結構,嚴格來說不完全對仗。

     ③兔毫對鴻爪,桂棹(zhào)對蘭桡(ráo):兔毫,兔毛,《初學記》卷二一引晉王羲之《筆經》:“漢時諸郡獻兔毫,出鴻都,惟有趙國毫中用。

    時人鹹言兔毫無優劣,管手有巧拙。

    ”鴻爪,大雁的爪子,宋蘇轼《和子由渑池懷舊》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後用“鴻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桂棹,桂木制的劃船工具,《楚辭&bull九歌&bull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宋蘇轼《前赤壁賦》:“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棹,船槳。

    蘭桡,小舟的美稱,唐太宗《帝京篇》之六“飛蓋去芳園,蘭桡遊翠渚”;桡,船槳。

    “桂棹”“蘭桡”經常并提,《樂府詩集&bull清商曲辭七&bull采蓮曲》“桂棹蘭桡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橹”。

    有的版本作“桂楫”,“楫”也指劃船工具,平仄和語義上亦可通。

    平仄上,“兔毫”是仄平,“鴻爪”是平仄;“桂棹”是仄仄,“蘭桡”是平平。

    語法上,“兔毫”“鴻爪”與“桂棹”“蘭桡”都是定中短語。

     ④魚貫柳,鹿藏蕉:魚貫柳,古人打到魚以後用柳枝穿過魚鰓拎住,故稱“魚貫柳”。

    古詩中常有此語,如宋王之道《立春日雪和趙端質韻》“撷來野蔌和萱草,分得江魚貫柳枝”,宋李虞卿詩句亦有“上嶺渾如魚貫柳,下山恰似雁排空”。

    此句今本多作“魚潛藻”,然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