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
關燈
小
中
大
仄,“金屋”是平仄;“疊嶂”是仄仄,“平川”是平平。
屋,《廣韻》“烏谷切”,入聲;疊,《廣韻》“徒協切”,入聲。
故而“玉樹”“金屋”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失對。
語法上,“玉樹”“金屋”“疊嶂”“平川”都是名詞相對,都是定中結構。
④孫子策,祖生鞭:孫子,一般指春秋時的軍事家孫武,他用兵如神,著有《孫子兵法》一書。
根據《史記&bull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
以兵法見于吳王阖廬。
阖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
’阖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
’于是許之。
”孫武帶上自己的兵書去見吳王阖廬,用宮中美女試演兵法,得到了賞識,“于是阖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将。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死後,一百多年,又有孫膑,也是一個軍事家,著有《孫膑兵法》,孫膑亦可稱孫子。
策,本義是驅趕騾馬役畜的鞭棒,後也指書簡、計策等。
此指後一個意義,但這裡借前一個意義與下聯“鞭”構成對仗,此為借對。
祖生鞭,也叫“祖逖鞭”,出自《世說新語&bull賞譽下》“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劉孝标注引晉虞預《晉書》曰:“劉琨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指祖逖)先吾着鞭耳。
’”後因以“祖生鞭”為勉人努力進取的典故,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多逢剿絕兒,先着祖生鞭”。
平仄上,“孫子策”是平仄仄,“祖生鞭”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⑤盛席對華筵:盛席,就是盛宴、盛筵,古代“筵”“席”同義,都是指宴席的意思。
華筵,豐盛的筵席,唐杜甫《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能吏逢聯璧,華筵直一金”。
平仄上,“盛席”是仄仄,“華筵”是平平。
席,《廣韻》“祥易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⑥醉解知茶力,愁消識酒權:茶可以醒酒,唐朱慶馀《秋宵宴别盧侍禦》“綠茗香醒酒,寒燈靜照人”,故而上聯說“醉解知茶力”。
愁消識酒權,當化用自唐鄭谷《中年》“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古人常用酒來消愁解憂,如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酒權,稱酒的秤,唐元稹《酬窦校書二十韻》“塵土抛書卷,槍籌弄酒權”,此當指酒的威力、效用。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
識,《廣韻》“賞職切”,入聲。
語法上,“醉解”與“愁消”是主謂結構相對,一“解”一“消”皆表示完成,這裡有表示時間的意味,酒醉醒了之後,煩愁消除之後;“知茶力”“識酒權”是動賓結構,主語指人,省去,這在詩文中很常見。
此聯對仗很工整。
⑦彩剪芰(jì)荷開凍沼,錦妝凫(fú)雁泛溫泉:上聯說的是隋炀帝的典故。
明諸聖鄰等著《秦王逸史》言曰:“大業十二年,隋炀帝荒淫失政,親信讒邪,疏棄忠直,大興宮室,取天下名花異卉,奇獸珍禽,充滿苑囿。
至秋冬,以五色绫錦,剪成花葉,綴于枝條,常如陽春之豔麗。
沼内亦剪彩為菱荷。
每遇月明之夕,從宮女數千騎,遊玩西苑,作清夜之曲,于馬上奏之。
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餘所,造龍舟往來遊幸。
酣歌宴樂,殆無虛日。
胡會詩雲:千裡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隋炀帝非常荒淫,大興土木,到處搜羅奇花異草,充斥于宮廷苑囿之中。
他在秋冬萬物凋零的時候,用錦繡绫羅做成花葉,綴在枝頭上,看起來像陽春三月一般景色绮麗。
連池沼内的荷花,也是用彩緞制作而成。
芰荷,指菱葉與荷葉。
下聯典故出自唐鄭處誨《明皇雜錄》的記載:“玄宗幸華清宮,新廣湯池,制作宏麗。
安祿山于範陽以白玉石為魚龍凫雁,仍為石梁及石蓮花以獻,雕镌巧妙,殆非人工。
上大悅,命陳于湯中,又以石梁橫亘湯上,而蓮花才出于水際。
上因幸華清宮,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魚龍凫雁皆若奮鱗舉翼,狀欲飛動。
上甚恐,遽命撤去,其蓮花至今猶存。
”唐玄宗時,安祿山為了讨好皇帝,用白玉石雕琢了魚龍凫雁等物品進獻,唐玄宗命人放在溫泉之中,由于那些魚龍凫雁太過栩栩如生,竟然似乎像要遊動或飛舞起來。
皇帝感到十分驚恐,趕緊命人撤去了。
凫雁,指野鴨與大雁。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主語“彩剪芰荷”對“錦妝凫雁”,都是定中結構,“彩剪”“錦妝”兩個狀中結構作定語;謂語部分“開凍沼”“泛溫泉”都是動補短語,“凍沼”“溫泉”都是定中結構表處所,以兩個反義的形容詞充當定語。
有的版本“凍沼”作“東沼”,誤。
作者在這副對聯裡巧運匠心,因為“凍沼”和“溫泉”中其實本來是不可能出現“芰荷”和“凫雁”的,他借這種反常現象諷刺了隋炀帝和唐玄宗的荒淫。
如果改成“東沼”,則不但與典不合,而且在用詞、格律、格局等方面要遜色很多了。
⑧帝女銜石,海中遺魄為精衛;蜀王叫月,枝上遊魂化杜鵑:上聯說的是精衛填海的典故,《山海經&bull北山經》載:“又北二百裡曰發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
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帝女,精衛是炎帝的女兒,故稱。
她在東海遊泳的時候淹死了,于是就化為精衛鳥,口銜西山的木石去填東海。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有“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
下聯說的是望帝的典故,《華陽國志&bull蜀志》載:“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号杜主。
時朱提有梁氏女,利遊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
移治郫邑,或治瞿上。
七國稱王杜宇,稱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
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
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
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禅授之義,遂禅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隐焉。
時适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
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杜宇是戰國末期人,在蜀稱帝,号望帝。
他為蜀地消除水患。
禅位退隐之後,蜀人非常思念他。
當時是二月子規(杜鵑)啼鳴之時,人們認為他的魂魄化為子規,故名之為杜宇。
唐李商隐《錦瑟》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之句。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下聯是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石,《廣韻》“常隻切”,入聲。
上下聯的第四字平仄相同,失對。
琅環閣藏本“石”作“山”,不失對;然不合邏輯與典故,精衛不當銜山,故本書不從。
語法上,“帝女銜石”對“蜀王叫月”,皆是主謂結構;“海中遺魄為精衛”對“枝上遊魂化杜鵑”,也是主謂結構,其主語“海中遺魄”對應上文之“帝女”,“枝上遊魂”對應上文之“蜀王”,它們的定語“遺”“遊”都是動詞,形容魂魄的狀态,有遊蕩無依、徘徊萦繞之态,對得很巧妙。
【譯文】 中和外相對,後和先相對。
樹下和花前相對。
玉樹和金屋相對,疊嶂和平川相對。
孫子的兵法,祖逖的鞭子。
盛大的宴席和豐盛的酒會相對。
醒酒之後方體會茶的功效,消愁之時始知曉酒的威力。
用彩綢剪的荷花開放在冬天結了冰的池沼之中,用錦緞裝扮的水鳥浮遊于熱氣騰騰的溫泉之上。
炎帝的女兒溺死在大海裡,魂魄化為精衛日日銜着石頭去填海;蜀王杜宇禅位後隐居西山,死後變成杜鵑夜夜在枝頭對月鳴叫。
屋,《廣韻》“烏谷切”,入聲;疊,《廣韻》“徒協切”,入聲。
故而“玉樹”“金屋”第二個字平仄相同,失對。
語法上,“玉樹”“金屋”“疊嶂”“平川”都是名詞相對,都是定中結構。
④孫子策,祖生鞭:孫子,一般指春秋時的軍事家孫武,他用兵如神,著有《孫子兵法》一書。
根據《史記&bull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子武者,齊人也。
以兵法見于吳王阖廬。
阖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
’阖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
’于是許之。
”孫武帶上自己的兵書去見吳王阖廬,用宮中美女試演兵法,得到了賞識,“于是阖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将。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死後,一百多年,又有孫膑,也是一個軍事家,著有《孫膑兵法》,孫膑亦可稱孫子。
策,本義是驅趕騾馬役畜的鞭棒,後也指書簡、計策等。
此指後一個意義,但這裡借前一個意義與下聯“鞭”構成對仗,此為借對。
祖生鞭,也叫“祖逖鞭”,出自《世說新語&bull賞譽下》“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劉孝标注引晉虞預《晉書》曰:“劉琨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虜,常恐祖生(指祖逖)先吾着鞭耳。
’”後因以“祖生鞭”為勉人努力進取的典故,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多逢剿絕兒,先着祖生鞭”。
平仄上,“孫子策”是平仄仄,“祖生鞭”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⑤盛席對華筵:盛席,就是盛宴、盛筵,古代“筵”“席”同義,都是指宴席的意思。
華筵,豐盛的筵席,唐杜甫《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能吏逢聯璧,華筵直一金”。
平仄上,“盛席”是仄仄,“華筵”是平平。
席,《廣韻》“祥易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⑥醉解知茶力,愁消識酒權:茶可以醒酒,唐朱慶馀《秋宵宴别盧侍禦》“綠茗香醒酒,寒燈靜照人”,故而上聯說“醉解知茶力”。
愁消識酒權,當化用自唐鄭谷《中年》“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古人常用酒來消愁解憂,如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酒權,稱酒的秤,唐元稹《酬窦校書二十韻》“塵土抛書卷,槍籌弄酒權”,此當指酒的威力、效用。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
識,《廣韻》“賞職切”,入聲。
語法上,“醉解”與“愁消”是主謂結構相對,一“解”一“消”皆表示完成,這裡有表示時間的意味,酒醉醒了之後,煩愁消除之後;“知茶力”“識酒權”是動賓結構,主語指人,省去,這在詩文中很常見。
此聯對仗很工整。
⑦彩剪芰(jì)荷開凍沼,錦妝凫(fú)雁泛溫泉:上聯說的是隋炀帝的典故。
明諸聖鄰等著《秦王逸史》言曰:“大業十二年,隋炀帝荒淫失政,親信讒邪,疏棄忠直,大興宮室,取天下名花異卉,奇獸珍禽,充滿苑囿。
至秋冬,以五色绫錦,剪成花葉,綴于枝條,常如陽春之豔麗。
沼内亦剪彩為菱荷。
每遇月明之夕,從宮女數千騎,遊玩西苑,作清夜之曲,于馬上奏之。
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餘所,造龍舟往來遊幸。
酣歌宴樂,殆無虛日。
胡會詩雲:千裡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隋炀帝非常荒淫,大興土木,到處搜羅奇花異草,充斥于宮廷苑囿之中。
他在秋冬萬物凋零的時候,用錦繡绫羅做成花葉,綴在枝頭上,看起來像陽春三月一般景色绮麗。
連池沼内的荷花,也是用彩緞制作而成。
芰荷,指菱葉與荷葉。
下聯典故出自唐鄭處誨《明皇雜錄》的記載:“玄宗幸華清宮,新廣湯池,制作宏麗。
安祿山于範陽以白玉石為魚龍凫雁,仍為石梁及石蓮花以獻,雕镌巧妙,殆非人工。
上大悅,命陳于湯中,又以石梁橫亘湯上,而蓮花才出于水際。
上因幸華清宮,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魚龍凫雁皆若奮鱗舉翼,狀欲飛動。
上甚恐,遽命撤去,其蓮花至今猶存。
”唐玄宗時,安祿山為了讨好皇帝,用白玉石雕琢了魚龍凫雁等物品進獻,唐玄宗命人放在溫泉之中,由于那些魚龍凫雁太過栩栩如生,竟然似乎像要遊動或飛舞起來。
皇帝感到十分驚恐,趕緊命人撤去了。
凫雁,指野鴨與大雁。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主語“彩剪芰荷”對“錦妝凫雁”,都是定中結構,“彩剪”“錦妝”兩個狀中結構作定語;謂語部分“開凍沼”“泛溫泉”都是動補短語,“凍沼”“溫泉”都是定中結構表處所,以兩個反義的形容詞充當定語。
有的版本“凍沼”作“東沼”,誤。
作者在這副對聯裡巧運匠心,因為“凍沼”和“溫泉”中其實本來是不可能出現“芰荷”和“凫雁”的,他借這種反常現象諷刺了隋炀帝和唐玄宗的荒淫。
如果改成“東沼”,則不但與典不合,而且在用詞、格律、格局等方面要遜色很多了。
⑧帝女銜石,海中遺魄為精衛;蜀王叫月,枝上遊魂化杜鵑:上聯說的是精衛填海的典故,《山海經&bull北山經》載:“又北二百裡曰發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
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帝女,精衛是炎帝的女兒,故稱。
她在東海遊泳的時候淹死了,于是就化為精衛鳥,口銜西山的木石去填東海。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有“精衛銜微木,将以填滄海”。
下聯說的是望帝的典故,《華陽國志&bull蜀志》載:“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号杜主。
時朱提有梁氏女,利遊江源,宇悅之,納以為妃。
移治郫邑,或治瞿上。
七國稱王杜宇,稱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
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
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
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禅授之義,遂禅位于開明,帝升西山隐焉。
時适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
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
”杜宇是戰國末期人,在蜀稱帝,号望帝。
他為蜀地消除水患。
禅位退隐之後,蜀人非常思念他。
當時是二月子規(杜鵑)啼鳴之時,人們認為他的魂魄化為子規,故名之為杜宇。
唐李商隐《錦瑟》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之句。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下聯是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石,《廣韻》“常隻切”,入聲。
上下聯的第四字平仄相同,失對。
琅環閣藏本“石”作“山”,不失對;然不合邏輯與典故,精衛不當銜山,故本書不從。
語法上,“帝女銜石”對“蜀王叫月”,皆是主謂結構;“海中遺魄為精衛”對“枝上遊魂化杜鵑”,也是主謂結構,其主語“海中遺魄”對應上文之“帝女”,“枝上遊魂”對應上文之“蜀王”,它們的定語“遺”“遊”都是動詞,形容魂魄的狀态,有遊蕩無依、徘徊萦繞之态,對得很巧妙。
【譯文】 中和外相對,後和先相對。
樹下和花前相對。
玉樹和金屋相對,疊嶂和平川相對。
孫子的兵法,祖逖的鞭子。
盛大的宴席和豐盛的酒會相對。
醒酒之後方體會茶的功效,消愁之時始知曉酒的威力。
用彩綢剪的荷花開放在冬天結了冰的池沼之中,用錦緞裝扮的水鳥浮遊于熱氣騰騰的溫泉之上。
炎帝的女兒溺死在大海裡,魂魄化為精衛日日銜着石頭去填海;蜀王杜宇禅位後隐居西山,死後變成杜鵑夜夜在枝頭對月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