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

關燈


    ”平仄上,“春九十”是平仄仄,“歲三千”是仄平平。

    十,《廣韻》“是執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主謂結構,謂語皆由數詞充當。

     ⑤鐘鼓對管弦:鐘鼓,鐘和鼓,古代禮樂器,亦借指音樂。

    《詩經&bull周南&bull關雎》有“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管弦,管樂器與弦樂器,亦泛指樂器。

    《淮南子&bull原道訓》有“夫建鐘鼓,列管弦”,“鐘鼓”“管弦”相對。

    平仄上,“鐘鼓”是平仄,“管弦”是仄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并列結構。

     ⑥入山逢宰相,無事即神仙:上聯典出《南史&bull陶弘景傳》的記載,“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至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

    “永明十年,脫朝服挂神武門,上表辭祿。

    诏許之,賜以束帛,敕所在月給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館,自号華陽陶隐居”,遍曆名山,尋訪仙藥。

    “武帝既早與之遊,及即位後,恩禮愈笃,書問不絕,冠蓋相望”,“帝使造年曆,至己巳歲而加朱點,實太清三年也。

    帝手敕招之,錫以鹿皮巾。

    後屢加禮聘,并不出”,“國家每有吉兇征讨大事,無不前以咨詢。

    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南朝梁時陶弘景,好求仙訪道,棄官歸隐之後,梁武帝仍屢次禮聘,國家有大事也找他一一咨詢,故而當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

    下聯出自宋王炎的《臨江仙》“拂衣歸去好,無事即神仙”。

    “無事即神仙”,這是隐逸之士常持的一種觀念。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仄仄平平。

    即,《廣韻》“子力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皆是連謂結構,表示連續發生的動作行為,由兩個結構組成,“入山”對“無事”,“逢宰相”對“即神仙”。

    上下聯在整體結構上基本對仗,但在詞語細節上,反而不似普通的對聯那麼工整,如位移動詞“入”和存現動詞“無”相對,事物名詞“山”和表泛義的“事”相對,行為動詞“逢”和副詞“即”相對,都算不上工整。

    這種情況在《笠翁對韻》裡是很少出現的。

     ⑦霞染武陵桃淡淡,煙荒隋苑柳綿綿:上聯典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

    ”後來人們用“世外桃源”來指不受外界影響或理想中的美好社會。

    霞染,或作“霞映”,語義、格律和語法上,皆通。

    隋苑,隋炀帝時所建之園,又名西苑。

    唐薛逢《送盧緘歸揚州》有“關河日暮望空極,楊柳渡頭人獨歸。

    隋苑荒台風袅袅,灞陵殘雨夢依依”。

    綿綿,形容柔軟無力的樣子。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霞染武陵”對“煙荒隋苑”,“桃淡淡”對“柳綿綿”,都是主謂結構。

    “染”與“荒”相對,“荒”用如使動,霞光把武陵染成紅色,煙霧使得隋苑荒涼;“霞”“煙”本是無生事物,作者用“染”“荒”兩個詞語使得它們仿佛有了生命。

     ⑧七碗月團,啜(chuò)罷清風生腋下;三杯雲液,飲餘紅雨暈(yùn)腮邊:上聯用的是唐盧仝的典故,其《走筆謝孟谏議寄新茶》詩為:“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将打門驚周公。

    口雲谏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谏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其中“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至“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這部分内容被稱為“七碗茶歌”。

    月團,團茶的一種。

    啜,飲的意思。

    人們常用“清風生腋下”“兩腋生風”形容飲了好茶之後飄飄欲仙、非常舒爽的狀态。

    三杯雲液,元仇遠《飲陸靜複山房分韻得時字》“三杯雲液花前酌,一曲瓊箫竹下吹”。

    雲液,本指雨水、露水,亦指泉水;也是古代揚州名酒,唐白居易《對酒閑吟贈同老者》“雲液灑六腑,陽和生四肢”。

    紅雨,指落在紅花上的雨,唐孟郊《同年春燕》“紅雨花上滴,綠煙柳際垂”;女子臉上有胭脂,淚落亦如紅雨,從而比喻女子落淚,如宋周邦彥《虞美人》有“燈前欲去仍留戀,腸斷朱扉遠。

    未須紅雨洗香腮,待得薔薇花謝、便歸來”。

    此聯中的“紅雨”當指酒後膚色變紅的樣子。

    暈,因飲酒或害羞臉上泛起淡紅色,宋李居仁《水龍吟&bull白蓮》“酒暈全消,粉痕微漬,色明香瑩”;暈腮邊,指喝了酒之後,腮上臉色變紅的樣子,出自宋蘇轼《定風波》有“兩兩輕紅半暈腮”。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廣韻》“親吉切”,入聲。

    語法上,前半句“七碗月團”“三杯雲液”相對,都是定中結構;後半句“啜罷清風生腋下”“飲餘紅雨暈腮邊”相對,都是狀中結構,“啜罷”“飲餘”表時間,“清風生腋下”“紅雨暈腮邊”都是主謂結構。

    後半句是陳述飲完“七碗月團”“三杯雲液”之後的感受。

     【譯文】 吟和詠相對,授和傳相對。

     快樂和哀凄相對。

     憑風的大鵬與雪白的大雁相對,董君異的杏林和周敦頤的蓮花相對。

     春天三月共有九十日,仙桃結果一次三千年。

     鐘鼓和管弦相對。

     山中能遇陶宰相,逍遙自在似神仙。

     晚霞映照着桃花源,桃花淡淡;煙霧缭繞于隋苑内,柳枝綿綿。

     喝下七碗月團茶,兩腋涼風習習;飲罷三杯雲液酒,腮邊紅暈朵朵。

     其四 中對外,後對先①。

     樹下對花前②。

     玉樹對金屋,疊嶂對平川③。

     孫子策,祖生鞭④。

     盛席對華筵⑤。

     醉解知茶力,愁消識酒權⑥。

     彩剪芰荷開凍沼,錦妝凫雁泛溫泉⑦。

     帝女銜石,海中遺魄為精衛;蜀王叫月,枝上遊魂化杜鵑⑧。

     【注釋】 ①中對外,後對先:“中”是裡面,“外”是外面,是一對反義詞。

    “後”“先”表後面、前面,也是一對方位相對的詞語。

    平仄上,“中”“先”是平聲,“外”“後”是仄聲。

    語法上,都是方位名詞。

     ②樹下對花前:平仄上,“樹下”是仄仄,“花前”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方位短語。

     ③玉樹對金屋,疊嶂對平川:玉樹,用珍寶制作的樹,《漢武故事》“上(漢武帝)于是于宮外起神明殿九間……前庭植玉樹。

    植玉樹之法,葺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

    漢武帝所種的玉樹,是用珊瑚為枝、碧玉為葉,還用各種顔色的珠玉做成果實或花朵,非常珍貴。

    金屋,漢武帝有金屋藏嬌的典故,也出自《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蘭殿。

    年四歲,立為膠東王。

    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

    ’長主指左右長禦百餘人,皆雲不用。

    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于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漢武帝劉徹四歲的時候,他的姑姑劉嫖問他:“你想娶媳婦嗎?”他說“想”,并且說:“如果讓阿嬌做媳婦,我要做一個金屋給她。

    ”疊嶂,重疊的山峰,南朝梁武帝《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今常說“重巒疊嶂”;嶂,聳立如屏障的山峰。

    平川,廣闊平坦之地,今人常說“一馬平川”。

    平仄上,“玉樹”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