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文

關燈
少古典文獻中,七星劍都是用來降妖除魔的寶劍,比如《紅線傳》“田親家翁止于帳内,鼓趺酣眠,頭枕文犀,髻包黃縠,枕前露七星劍”,《北遊記》卷四“衆精見水幹,滾上岸看時,卻是祖師于岸上手持七星劍作法,衆精一見便走”。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廣韻》“親吉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皆為主謂結構:主語是“掌”“腰”,謂語“握靈符五嶽箓”“懸寶劍七星紋”是動賓結構,賓語部分的語義結構未構成嚴格對仗:“靈符”與“五嶽箓”之間是對等的,構成複指關系;“寶劍”和“七星紋”不對等,“七星紋”則是說明寶劍特點的,二者構成主謂關系。

     ⑧金鎖未開,上相趨聽宮漏永;珠簾乍卷,群僚仰對禦爐熏:上相,上古指天子舉行大典時,主持禮儀的官員;後來也用來作為對宰相的尊稱,泛指大臣。

    宮漏,古代宮中計時器,用銅壺滴漏,故稱。

    唐李商隐《龍池》:“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衆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永,指時間長。

    珠簾乍卷,是群臣們上朝時候的情景,據《晉書&bull苻堅傳》“堅自平諸國之後,國内殷實,遂示人以侈,懸珠簾于正殿,以朝群臣”。

    珠簾,珍珠綴成的簾子。

    乍卷,剛剛卷起來,今本多作“半卷”,朝堂之上不當如是。

    且上聯“未開”是形容時間上尚未發生,而“乍卷”表示事情剛剛開始,已經發生,正好相對。

    故當從琅環閣藏本,作“乍卷”為是。

    禦爐熏,也是朝堂之上方可見的情形,如宋範祖禹《又和張給事喜雨》之“禁漏深迷天阙曉,朝衣涼帶禦爐熏。

    時清封奏何妨簡,獻納赓歌見愛君”。

    禦爐,禦用的香爐,唐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抱日依龍衮,非煙近禦爐”。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金鎖未開”“珠簾乍卷”,都是主謂結構。

    “上相趨聽宮漏永”“群僚仰對禦爐熏”也是主謂結構,其謂語部分“趨聽宮漏永”“仰對禦爐熏”都是狀中結構,“趨”“仰”都是動詞作狀語,“聽”“對”的賓語“宮漏永”“禦爐熏”亦皆為主謂結構。

    兩句結構複雜,而對仗工整。

     【譯文】 憂慮和喜悅相對,悲傷和歡欣相對。

     二典和三墳相對。

     佛經和仙語相對,夏天鋤草和春天耕耘相對。

     烹新長的韭菜,剪春天的芹菜。

     傍晚的雨和早晨的雲相對。

     山簡在竹林騎行,醉了倒戴着帽子;人們在花下飲酒,醉倒在紅裙之下。

     手中拿着五嶽靈符作法,腰上懸着七星寶劍降妖。

     朝臣來到宮門,宮門尚未打開,宮中銅壺的滴漏聲長長久久;群僚站于朝堂,珠簾剛剛卷起,殿上禦爐燒的熏香煙霧缭繞。

     其二 詞對賦,懶對勤①。

     類聚對群分②。

     鸾箫對鳳笛,帶草對香芸③。

     燕許筆,柳韓文④。

     舊話對新聞⑤。

     赫赫周南仲,翩翩晉右軍⑥。

     六國說成蘇子業,兩京收複郭公勳⑦。

     漢阙陳書,侃侃忠言推賈誼;唐廷對策,岩岩直谏有劉⑧。

     【注釋】 ①詞對賦,懶對勤:平仄上,“詞”“勤”是平聲,“賦”“懶”是仄聲。

    語法上,“詞”和“賦”都是古代的兩種體裁,名詞;“懶”“勤”是一組反義形容詞。

     ②類聚對群分:“類聚”“群分”出自《周易&bull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謂将同類的事物彙聚在一起,不同類别的就區分開來了,二者互文。

    平仄上,“類聚”是仄仄,“群分”是平平。

    語法上,“類聚”“群分”都是狀中結構。

     ③鸾箫對鳳笛,帶草對香芸:鸾箫,是箫的美稱,宋劉壎《西湖明月引&bull用白雲翁韻送客遊行都》“目斷京塵,何日聽鸾箫”。

    鳳笛,笛的美稱,宋葛長庚《瑤台月》“念陳迹,虎殿虬宮。

    記往事,龍箫鳳笛”。

    帶草,草名,據明張岱《夜航船&bull植物部&bull書帶草》載:“鄭玄,字康成,居城南山中教授。

    山下有草如薤,葉長而細,堅韌異常,時人名為‘康成書帶’。

    ”鄭玄曾經居住在城南山中教授學生。

    他所居住的山下,有一種草長得和薤草很像,葉子細長,非常堅韌,當時的人給它起名叫“康成書帶”。

    香芸,香草名,古代藏書家用之以防蠹蟲。

    宋劉克莊《鵲橋仙》“香芸辟蠹,青藜燭閣,天上寶書萬軸”。

    平仄上,“鸾箫”是平平,“鳳笛”是仄仄;“帶草”是仄仄,“香芸”是平平。

    笛,《廣韻》“徒曆切”,入聲。

    語法上,兩組都是定中結構。

     ④燕許筆,柳韓文:燕許,唐時名臣燕國公張說、許國公蘇颋的合稱。

    兩人皆以文章顯世,《新唐書&bull蘇颋傳》:“颋性廉儉,奉禀悉推散諸弟親族,儲無長赀。

    自景龍後,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号‘燕許大手筆’。

    ”柳韓,指唐代古文家柳宗元和韓愈,他們都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内。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bull楚辭類&bull别集類上》引《李翺集》蘇舜欽序雲“唐之文章稱韓柳”。

    二人一般并稱“韓柳”,此處因為平仄的問題而倒作“柳韓”。

    今本《笠翁對韻》多作“韓柳”,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