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文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文”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第十二韻部。
“文”在《廣韻》中作“無分切”,平聲,文韻。
《笠翁對韻》中所用到的韻腳字有欣、墳、耘、芹、雲、裙、紋、熏、勤、分、芸、文、聞、軍、勳、、、殷、君等19個。
《聲律啟蒙》中所用的韻腳字有文、軍、芬、熏、分、雲、聞、曛、欣、君、殷、、墳、群等14個。
其中二書共用的韻腳字有欣、墳、雲、熏、分、文、聞、軍、、君10個。
《笠翁對韻》用到而《聲律啟蒙》沒有用到的是耘、芹、裙、紋、勤、芸、勳、、殷等9字,《聲律啟蒙》用到而《笠翁對韻》沒有用的是芬、曛、殷、群等4字。
其一 憂對喜,戚對欣①。
二典對三墳②。
佛經對仙語,夏耨對春耘③。
烹早韭,剪春芹④。
暮雨對朝雲⑤。
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⑥。
掌握靈符五嶽箓,腰懸寶劍七星紋⑦。
金鎖未開,上相趨聽宮漏永;珠簾乍卷,群僚仰對禦爐熏⑧。
【注釋】 ①憂對喜,戚對欣:戚,憂愁、悲哀。
欣,快樂、喜歡。
平仄上,“憂”“欣”是平聲,“喜”“戚”是仄聲。
戚,《廣韻》“倉曆切”,入聲。
語法上,“憂”“喜”“戚”“欣”都是表心理活動的動詞。
②二典對三墳:二典,《尚書》中《堯典》《舜典》的合稱。
三墳,《左傳&bull昭公十二年》有“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孔安國《尚書序》雲:‘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賈逵雲:‘《三墳》,三王之書。
’《爾雅》曰:墳,大防也。
……馬融說:‘《三墳》,三氣,陰陽始生,天、地、人之氣也。
’此諸家者,各以意言,無正驗,杜所不信,故雲‘皆古書名’。
”可見“三墳”到底是什麼,說法很多,莫衷一是。
平仄上,“二典”是仄仄,“三墳”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短語,由數詞修飾名詞,指稱特定的書籍或篇章。
③佛經對仙語,夏耨(nòu)對春耘:耨,本指古代鋤草的農具,引申為鋤草的意思。
平仄上,“佛經”是仄平,“仙語”是平仄;“夏耨”是仄仄,“春耘”是平平。
佛,《廣韻》“符弗切”,入聲。
語法上,第一組都是定中結構,第二組都是狀中結構。
④烹早韭,剪春芹:早韭,初春新生的韭菜芽,《南齊書&bull周颙》:“文惠太子問颙:‘菜食何味最勝?’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宋蘇轼《和陶西田獲早稻》:“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春芹,春天的嫩芹菜。
平仄上,“烹早韭”是平仄仄,“剪春芹”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暮雨對朝雲:出自戰國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寝。
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
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号曰朝雲。
”當日楚王遊高唐的時候,白天因為倦怠睡着了,夢見一個女子自稱是巫山女神,願意與他交好。
臨走時說她在巫山南面,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楚王就給她立了一個廟叫“朝雲”。
後來常用“朝雲暮雨”“雲雨”“巫山雲雨”等作為男女幽會的典故。
平仄上,“暮雨”是仄仄,“朝雲”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⑥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上聯典故出自《世說新語&bull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
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酩酊無所知。
複能乘駿馬,倒着白接?,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
強是其愛将,并州人也。
”山季倫就是山簡,他做荊州刺史的時候,經常出去暢飲,有人還專門為他編了一首歌謠,大意是山先生經常醉倒,徑直造訪高陽。
太陽落山了睡倒在車中回來,酩酊大醉中一無所知。
醉紅裙,指為美女而醉,如唐韓愈《醉贈張秘書》詩“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紅裙,指女子穿的紅色裙子,也指美女。
平仄上,“竹間斜白接”是仄平平仄仄,“花下醉紅裙”是平仄仄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白,《廣韻》“傍陌切”;接,《廣韻》“即葉切”。
三個字都是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狀中結構。
“竹間”“花下”充當地點狀語,中心語“斜白接”“醉紅裙”都是動賓結構,“斜”是斜戴的意思,“醉”是為動用法,為紅裙而醉。
⑦掌握靈符五嶽箓,腰懸寶劍七星紋:靈符,道教的符箓。
五嶽,根據明楊慎《丹鉛總錄&bull地理》引《道經》,當指道教謂五座仙山,即東嶽廣乘山、南嶽長離山、西嶽麗農山、北嶽廣野山、中嶽昆侖山。
箓,古稱上天賜予帝王的符命文書。
道教中符、箓義同。
寶劍七星紋,一般認為是寶劍上有北鬥七星的圖紋,過去叫七星劍,《吳越春秋&bull王僚使公子光傳》:“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直百金,以此相答。
’”伍子胥用七星劍答謝漁父的救命之恩。
在不
“文”在《廣韻》中作“無分切”,平聲,文韻。
《笠翁對韻》中所用到的韻腳字有欣、墳、耘、芹、雲、裙、紋、熏、勤、分、芸、文、聞、軍、勳、、、殷、君等19個。
《聲律啟蒙》中所用的韻腳字有文、軍、芬、熏、分、雲、聞、曛、欣、君、殷、、墳、群等14個。
其中二書共用的韻腳字有欣、墳、雲、熏、分、文、聞、軍、、君10個。
《笠翁對韻》用到而《聲律啟蒙》沒有用到的是耘、芹、裙、紋、勤、芸、勳、、殷等9字,《聲律啟蒙》用到而《笠翁對韻》沒有用的是芬、曛、殷、群等4字。
其一 憂對喜,戚對欣①。
二典對三墳②。
佛經對仙語,夏耨對春耘③。
烹早韭,剪春芹④。
暮雨對朝雲⑤。
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⑥。
掌握靈符五嶽箓,腰懸寶劍七星紋⑦。
金鎖未開,上相趨聽宮漏永;珠簾乍卷,群僚仰對禦爐熏⑧。
【注釋】 ①憂對喜,戚對欣:戚,憂愁、悲哀。
欣,快樂、喜歡。
平仄上,“憂”“欣”是平聲,“喜”“戚”是仄聲。
戚,《廣韻》“倉曆切”,入聲。
語法上,“憂”“喜”“戚”“欣”都是表心理活動的動詞。
②二典對三墳:二典,《尚書》中《堯典》《舜典》的合稱。
三墳,《左傳&bull昭公十二年》有“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孔安國《尚書序》雲:‘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賈逵雲:‘《三墳》,三王之書。
’《爾雅》曰:墳,大防也。
……馬融說:‘《三墳》,三氣,陰陽始生,天、地、人之氣也。
’此諸家者,各以意言,無正驗,杜所不信,故雲‘皆古書名’。
”可見“三墳”到底是什麼,說法很多,莫衷一是。
平仄上,“二典”是仄仄,“三墳”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短語,由數詞修飾名詞,指稱特定的書籍或篇章。
③佛經對仙語,夏耨(nòu)對春耘:耨,本指古代鋤草的農具,引申為鋤草的意思。
平仄上,“佛經”是仄平,“仙語”是平仄;“夏耨”是仄仄,“春耘”是平平。
佛,《廣韻》“符弗切”,入聲。
語法上,第一組都是定中結構,第二組都是狀中結構。
④烹早韭,剪春芹:早韭,初春新生的韭菜芽,《南齊書&bull周颙》:“文惠太子問颙:‘菜食何味最勝?’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宋蘇轼《和陶西田獲早稻》:“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春芹,春天的嫩芹菜。
平仄上,“烹早韭”是平仄仄,“剪春芹”是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結構。
⑤暮雨對朝雲:出自戰國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寝。
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
聞君遊高唐,願薦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旦朝視之,如言,故為之立廟,号曰朝雲。
”當日楚王遊高唐的時候,白天因為倦怠睡着了,夢見一個女子自稱是巫山女神,願意與他交好。
臨走時說她在巫山南面,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楚王就給她立了一個廟叫“朝雲”。
後來常用“朝雲暮雨”“雲雨”“巫山雲雨”等作為男女幽會的典故。
平仄上,“暮雨”是仄仄,“朝雲”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⑥竹間斜白接,花下醉紅裙:上聯典故出自《世說新語&bull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
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酩酊無所知。
複能乘駿馬,倒着白接?,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
強是其愛将,并州人也。
”山季倫就是山簡,他做荊州刺史的時候,經常出去暢飲,有人還專門為他編了一首歌謠,大意是山先生經常醉倒,徑直造訪高陽。
太陽落山了睡倒在車中回來,酩酊大醉中一無所知。
醉紅裙,指為美女而醉,如唐韓愈《醉贈張秘書》詩“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紅裙,指女子穿的紅色裙子,也指美女。
平仄上,“竹間斜白接”是仄平平仄仄,“花下醉紅裙”是平仄仄平平。
竹,《廣韻》“張六切”;白,《廣韻》“傍陌切”;接,《廣韻》“即葉切”。
三個字都是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狀中結構。
“竹間”“花下”充當地點狀語,中心語“斜白接”“醉紅裙”都是動賓結構,“斜”是斜戴的意思,“醉”是為動用法,為紅裙而醉。
⑦掌握靈符五嶽箓,腰懸寶劍七星紋:靈符,道教的符箓。
五嶽,根據明楊慎《丹鉛總錄&bull地理》引《道經》,當指道教謂五座仙山,即東嶽廣乘山、南嶽長離山、西嶽麗農山、北嶽廣野山、中嶽昆侖山。
箓,古稱上天賜予帝王的符命文書。
道教中符、箓義同。
寶劍七星紋,一般認為是寶劍上有北鬥七星的圖紋,過去叫七星劍,《吳越春秋&bull王僚使公子光傳》:“二人飲食畢,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劍以與漁者:‘此吾前君之劍,中有七星,價直百金,以此相答。
’”伍子胥用七星劍答謝漁父的救命之恩。
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