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真
關燈
小
中
大
有益的。
五倫,舊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五種倫理關系,也稱五常、人倫。
《孟子&bull滕文公上》載:“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認為學校的一種重要功能是教人明白人倫關系,讓人懂得父子之間必須親愛,君臣之間有道義,夫婦有差别,長幼有順序,朋友有誠信。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語法上,“人交好友”與“士有賢妻”相對,都是主謂結構;“來三益”與“備五倫”相對,都是動賓結構。
⑧文教南宣,武帝平蠻開百越;義旗西指,韓侯扶漢卷三秦:蠻,古代把四方的少數民族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蠻是我國古代對長江中遊及其以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
百越,我國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因部落衆多,故總稱百越,又叫南越,《通考&bull輿地考&bull古南越》“自山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
《史記&bull孝武本紀》記載了漢武帝平定南越的事情,“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于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三秦,根據《史記&bull秦始皇本紀》,秦亡以後,項羽三分關中,封秦降将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
韓侯,指韓信,《史記&bull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幫助劉邦出謀劃策,帶兵平定三秦的過程。
劉邦封韓信為大将以後,問他有什麼計策。
韓信說:“且三秦王為秦将,将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韓信認為三秦王本是秦将,項羽坑殺投降的秦兵二十多萬人,隻有他們三王不曾遭患,當地的百姓都對他們懷恨在心。
且劉邦深得民心,要是帶兵攻打三秦的話,應該易如反掌。
“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遂聽信計,部署諸将所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果然劉邦很快得到了三秦之地,有了打敗項羽的根據地。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文教南宣”“義旗西指”都是主謂結構;“武帝平蠻開百越”“韓侯扶漢卷三秦”也是主謂結構,謂語由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充當,“平蠻”“開百越”是漢武帝的功業,“扶漢”“卷三秦”是韓信的功績。
【譯文】 兄和弟相對,吏和民相對。
父子和君臣相對。
征調成年的男子和補充作戰的士兵相對,上班和同僚相對。
科舉高中之士,為官取士之人。
漢初四位隐居的老人和殷商末期的三位賢者相對。
王喬有兩隻水鳥變的鞋子,郭泰有下雨時折角的頭巾。
人要與有益于己的三種朋友結交,士要和懂得五倫關系的賢妻結婚。
教化南蠻,武帝平定南方的百越各族;揮旗西征,韓信輔助劉邦奪取三秦地。
其三 申對午,侃對訚①。
阿魏對茵陳②。
楚蘭對湘芷,碧柳對青筠③。
花馥馥,草蓁蓁④。
粉頸對朱唇⑤。
曹公奸似鬼,堯帝智如神⑥。
南阮才郎羞北富,東鄰醜女效西颦⑦。
色豔北堂,草号忘憂憂甚事;香濃南國,花名含笑笑何人⑧。
【注釋】 ①申對午,侃對訚(yín):申、午,都是十二地支之一,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侃,剛直、和樂。
訚,說話和悅而持正不阿。
侃、訚,語出《論語&bull鄉黨》:“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孔子上朝的時候,和下大夫們說話态度坦誠和悅,和上大夫們說話則顯得正直而恭敬。
“侃”“訚”都是形容人的态度面貌。
平仄上,“申”“訚”讀平聲,“午”“侃”讀仄聲。
語法上,“申”“午”都是跟曆法有關的名詞,“侃”“訚”都是形容詞。
②阿魏對茵陳:阿魏,一種有臭氣的植物。
茵陳,蒿類的一種,有香氣,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之七:“棘樹寒雲色,茵陳春藕香。
”平仄上,“阿魏”是平仄,“茵陳”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都是植物名詞。
③楚蘭對湘芷,碧柳對青筠(yún):楚蘭,蘭是香草名,古代男女都佩用,以祓除不祥,因盛産于楚地,故名。
唐杜牧《将赴湖州留題亭菊》有“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
芷,即白芷,香草名,《楚辭&bull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筠,竹子。
五倫,舊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五種倫理關系,也稱五常、人倫。
《孟子&bull滕文公上》載:“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認為學校的一種重要功能是教人明白人倫關系,讓人懂得父子之間必須親愛,君臣之間有道義,夫婦有差别,長幼有順序,朋友有誠信。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語法上,“人交好友”與“士有賢妻”相對,都是主謂結構;“來三益”與“備五倫”相對,都是動賓結構。
⑧文教南宣,武帝平蠻開百越;義旗西指,韓侯扶漢卷三秦:蠻,古代把四方的少數民族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蠻是我國古代對長江中遊及其以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
百越,我國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因部落衆多,故總稱百越,又叫南越,《通考&bull輿地考&bull古南越》“自山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
《史記&bull孝武本紀》記載了漢武帝平定南越的事情,“其秋,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鬥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
“其年,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于是塞南越,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三秦,根據《史記&bull秦始皇本紀》,秦亡以後,項羽三分關中,封秦降将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
韓侯,指韓信,《史記&bull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幫助劉邦出謀劃策,帶兵平定三秦的過程。
劉邦封韓信為大将以後,問他有什麼計策。
韓信說:“且三秦王為秦将,将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衆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
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韓信認為三秦王本是秦将,項羽坑殺投降的秦兵二十多萬人,隻有他們三王不曾遭患,當地的百姓都對他們懷恨在心。
且劉邦深得民心,要是帶兵攻打三秦的話,應該易如反掌。
“于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
遂聽信計,部署諸将所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果然劉邦很快得到了三秦之地,有了打敗項羽的根據地。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文教南宣”“義旗西指”都是主謂結構;“武帝平蠻開百越”“韓侯扶漢卷三秦”也是主謂結構,謂語由兩個并列的動賓結構充當,“平蠻”“開百越”是漢武帝的功業,“扶漢”“卷三秦”是韓信的功績。
【譯文】 兄和弟相對,吏和民相對。
父子和君臣相對。
征調成年的男子和補充作戰的士兵相對,上班和同僚相對。
科舉高中之士,為官取士之人。
漢初四位隐居的老人和殷商末期的三位賢者相對。
王喬有兩隻水鳥變的鞋子,郭泰有下雨時折角的頭巾。
人要與有益于己的三種朋友結交,士要和懂得五倫關系的賢妻結婚。
教化南蠻,武帝平定南方的百越各族;揮旗西征,韓信輔助劉邦奪取三秦地。
其三 申對午,侃對訚①。
阿魏對茵陳②。
楚蘭對湘芷,碧柳對青筠③。
花馥馥,草蓁蓁④。
粉頸對朱唇⑤。
曹公奸似鬼,堯帝智如神⑥。
南阮才郎羞北富,東鄰醜女效西颦⑦。
色豔北堂,草号忘憂憂甚事;香濃南國,花名含笑笑何人⑧。
【注釋】 ①申對午,侃對訚(yín):申、午,都是十二地支之一,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侃,剛直、和樂。
訚,說話和悅而持正不阿。
侃、訚,語出《論語&bull鄉黨》:“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孔子上朝的時候,和下大夫們說話态度坦誠和悅,和上大夫們說話則顯得正直而恭敬。
“侃”“訚”都是形容人的态度面貌。
平仄上,“申”“訚”讀平聲,“午”“侃”讀仄聲。
語法上,“申”“午”都是跟曆法有關的名詞,“侃”“訚”都是形容詞。
②阿魏對茵陳:阿魏,一種有臭氣的植物。
茵陳,蒿類的一種,有香氣,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詩之七:“棘樹寒雲色,茵陳春藕香。
”平仄上,“阿魏”是平仄,“茵陳”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都是植物名詞。
③楚蘭對湘芷,碧柳對青筠(yún):楚蘭,蘭是香草名,古代男女都佩用,以祓除不祥,因盛産于楚地,故名。
唐杜牧《将赴湖州留題亭菊》有“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
芷,即白芷,香草名,《楚辭&bull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筠,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