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灰

關燈
上,兩個都是定中結構。

    但二者存在不對仗之處:“金花報”是“金花”修飾“報”,“玉鏡台”是“玉”修飾“鏡台”。

    二者雖在結構層次上存在差異,但在字面形式上是可以形成對仗的:“玉”對“金”,是材質之物名;“鏡”對“花”,是事物之名;“台”對“報”,也是事物名詞相對。

    且前者用的是金榜題名之典,後者用的是洞房花燭的故事,作者的用心也是比較巧妙的。

     ⑤倒斝(jiǎ)對銜杯:斝,商代和周代流行的青銅制貯酒器,後指酒杯、茶杯。

    銜杯,口含酒杯,飲酒的意思。

    平仄上,“倒斝”是仄仄,“銜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動賓短語。

     ⑥岩巅橫老樹,石磴(dèng)覆蒼苔:巅,山頂,唐韋莊《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駕幸蜀後作)》“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

    石磴,石台階,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

    蒼苔,青色苔藓,晉潘嶽《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藓,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兩句都是形容道路艱險難走。

    平仄上,“岩巅橫老樹”是平平平仄仄,“石磴覆蒼苔”是仄仄仄平平。

    石,《廣韻》“常隻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橫”在這裡用作動詞,“橫伸”“橫長”的意思。

    “蒼”有“蒼老”“青色”兩個意義,這裡用的是“青色”義,而借“蒼老”義來與“老樹”之“老”構成對仗,是為借對。

     ⑦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這兩句出自明高啟《梅花六首》其一:“瓊姿隻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紅樓夢》中的“終身誤”也化用了這兩句詩:“都道是金玉良姻,俺隻念木石前盟。

    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歎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後漢書&bull袁安傳》載:“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人也。

    ……為人嚴重有威,見敬于州裡。

    ”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曰:“時大雪,積地丈餘。

    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門,無有行路。

    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卧。

    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

    ’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有一次大雪,城裡人都沒飯吃,大家都掃雪出門去乞食,而袁安卻在家僵卧,因為不想和别人争食。

    下聯出自唐柳宗元《龍城錄》:“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

    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間,因憩仆車于松林間。

    酒肆傍舍,見一女子,淡妝素服,出迓師雄。

    時已昏黑,殘雪對月色微明,師雄喜之,與之語。

    但覺芳香襲人,語言極清麗。

    因與之扣酒家門,得數杯,相與飲。

    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戲舞,亦自可觀。

    頃醉寝,師雄亦懵然,但覺風寒相襲。

    久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上有翠羽啾相須,月落參橫,但惆怅而爾。

    ”趙師雄有一次在松林間的酒店旁休息,看到一個女子淡妝素服出來迎接,于是趙師雄就和她一起飲酒談笑。

    醒來以後發現自己是在大梅樹下,頓覺惆怅不已。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雪滿山中”“月明林下”是主謂結構,是整個句子的環境描寫;“高士卧”“美人來”也是主謂結構。

     ⑧綠柳沿堤,皆因蘇子來時種;碧桃滿觀(guàn),盡是劉郎去後栽:上聯的典故和宋代文人蘇轼有關,據《宋史&bull河渠志&bull東南諸水下》載,蘇轼在杭州做知府的時候,疏浚西湖,堆泥築堤,人謂“蘇公堤”。

    “轼既開湖,因積葑草為堤,相去數裡,橫跨南、北兩山,夾道植柳,林希榜曰‘蘇公堤’,行人便之,因為轼立祠堤上。

    ”下聯的典故和唐代詩人劉禹錫有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桃花)》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寫這首詩的時候,劉禹錫被貶朗州司馬十年後剛被朝廷“以恩召還”。

    他去京郊玄都觀賞桃花,寫下了這首詩,結果又因為“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這一句觸怒權貴,被貶為連州刺史。

    十四年後,劉禹錫“複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長安,又寫了一篇《再遊玄都觀絕句》“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語法上,“綠柳沿堤”“碧桃滿觀”為主謂結構;“皆因蘇子來時種”“盡是劉郎去後栽”是狀中結構,其主語分别指“綠柳”“碧桃”,承上省。

     【譯文】 忠和信相對,豐富和完備相對。

     忖度和猜疑相對。

     香燃盡和燭暗淡相對,鵲報喜和蛩哀鳴相對。

     金花帖報喜,玉鏡台聘妻。

     倒酒和幹杯相對。

     岩石頂上老樹歪斜,石階上面綠苔覆蓋。

     大雪滿山時候,袁邵公在家中高卧不起;明月照耀林下,趙師雄和美人飲酒談笑。

     西湖蘇堤綠柳成蔭,都是蘇轼來杭州的時候所種;玄都觀裡碧桃綻放,皆為劉郎離開京城以後所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