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虞
關燈
小
中
大
北嶽對西湖②。
菜蔬對茶荈,苣藤對菖蒲③。
梅花數,竹葉符④。
廷議對山呼⑤。
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⑥。
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⑦。
出塞中郎,羝有乳時歸漢室;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⑧。
【注釋】 ①君對父,魏對吳:平仄上,“君”“吳”是平聲,“父”“魏”是仄聲。
語法上,“君”“父”是古代常常并稱的一對稱謂詞,古人常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魏”“吳”是三國時候的兩國,也都是名詞。
②北嶽對西湖:嶽,古代五座山的專名,包括南嶽衡山、北嶽恒山、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等。
平仄上,“北嶽”是仄仄,“西湖”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表地名的專有名詞,是定中結構。
③菜蔬對茶荈(chuǎn),苣(jù)藤對菖蒲:菜蔬,蔬菜、菜肴。
茶荈,茶茗;荈,晩采的老茶,亦泛指茶。
苣藤,《廣雅》“弘胡麻也”。
菖蒲,植物名,民間在端午節常用來和艾葉紮束,挂在門前。
平仄上,“菜蔬”是仄平,“茶荈”是平仄;“苣藤”是仄平,“菖蒲”是平平,其中第二字都是平聲,失對。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菜蔬”“茶荈”是并列結構。
④梅花數,竹葉符:梅花數,根據《漢語大詞典》,古蔔法,相傳為宋邵雍所作,其法任取一字劃數,以八減之,餘數得卦;再取一字,以六減之,餘數得爻,然後依《易》理,附會人事,以斷吉兇。
竹葉符,根據《漢語大詞典》,漢時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師,左與郡國,又叫“竹使符”。
平仄上,“梅花數”是平平仄,“竹葉符”是仄仄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⑤廷議對山呼:廷議,在朝廷發表議論。
山呼,封建時代對皇帝的祝頌儀式,叩頭高呼“萬歲”三次,唐盧綸《皇帝感詞》詩“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
在山間呼喊,會因為回聲的原理而回應如雷,好像山也在呼喊一般,用“山呼”一詞,大約取其聲音大而重複不絕。
平仄上,“廷議”是平仄,“山呼”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狀中結構。
⑥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班固,字孟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兩都賦》是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
八陣圖,典出《三國志&bull蜀書&bull諸葛亮傳》“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即陣)圖,鹹得其要雲”。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八,《廣韻》“博撥切”,入聲。
語法上,“兩都”對“八陣”,都是數詞修飾名詞的定中結構;“班固賦”對“孔明圖”,也是定中結構。
此處用了倒置的修辭格,“賦”即指《兩都賦》,“圖”乃指八陣圖,班固和孔明是其作者。
⑦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póu)青柏墓前枯:上聯的典故出自梁吳均《續齊諧記》:“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财。
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
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
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将分斫,所以憔悴。
是人不如木也。
’因悲不自勝,不複解樹。
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财寶,遂為孝門。
真仕至太中大夫。
”漢代的京兆田真、田慶、田廣三兄弟想要分家,其他的都能均分,隻是堂前一棵紫荊樹不好分。
他們打算分成三片。
正在這個時候,紫荊樹竟然枯死了。
三位兄弟感到非常慚愧,覺得自己還不如樹重感情,決定不分家了。
堂下茂,琅環閣藏本作“堂下萎”,從典故運用和語義對仗來看,用“茂”更佳,本書故從今本作“茂”。
下聯出自《晉書&bull王裒傳》:“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
祖修,有名魏世。
父儀,高亮雅直,為文帝司馬。
東關之役,帝問于衆曰:‘近日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曰:‘責在元帥。
’帝怒曰:‘司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斬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
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淚著樹,樹為之枯。
”王裒的父親被司馬昭殺害,他在父親墓前日夜跪拜,抱着柏樹痛哭,柏樹都枯萎了。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句子都是主謂結構:主語“田慶紫荊”“王裒青柏”是定中結構,謂語“堂下茂”“墓前枯”為狀中結構。
⑧出塞中郎,羝(dī)有乳時歸漢室;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上聯的典故與蘇武有關,出自《漢書&bull李廣蘇建傳》,蘇武被漢武帝派遣出使匈奴,誰知匈奴發生變故,蘇武被扣押在匈奴。
單于屢屢派人勸降,蘇武堅持不降,“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匈奴人讓蘇武去牧公羊,說等哪天公羊生小羊了他就可以返漢。
羝,公羊,《詩經&bull大雅&bull生民》“取羝以”,毛亨傳曰“羝羊,牡羊也”。
乳,生子、分娩,《呂氏春秋&bull音初》“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高誘注“乳,産”。
下聯的典故與戰國時期燕太子丹有關,《論衡&bull異虛篇》曰:“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
秦王執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
’當此之時,天地佑之,日為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
秦王以為聖,乃歸之。
”秦王扣留燕太子丹,說:“要是午後太陽能再次回到正中,天上下粟米,烏鴉頭變白,馬頭上長角,廚房門長出肉腳,我就放你回去。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出,《廣韻》“赤律切”,入聲。
燕,此處是地名,當讀平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主語“出塞中郎”“質秦太子”是定中結構;謂語部分“羝有乳時歸漢室”“馬生角日返燕都”是狀中結構,“羝有乳時”“馬生角日”作狀語,表時間,其中心語“歸漢室”“返燕都”是動賓結構。
上下聯對仗很工整。
【譯文】 君和父相對,魏和吳相對。
北嶽和西湖相對。
菜蔬和茶茗相對,苣藤和菖蒲相對。
梅花數,竹葉符。
在朝堂議政與如山般呼喊相對。
兩都賦,乃班固之所作;八陣圖,是孔明之所創。
田慶兄弟決定不再分家,堂下的紫荊又茂盛起來;王裒在他父親墳前痛哭,墓前種的青柏都枯萎了。
蘇武被阻匈奴,被告知要公羊生子才能回歸漢室;太子丹扣于秦,秦王說要等馬頭長角方可返燕國。
菜蔬對茶荈,苣藤對菖蒲③。
梅花數,竹葉符④。
廷議對山呼⑤。
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⑥。
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⑦。
出塞中郎,羝有乳時歸漢室;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⑧。
【注釋】 ①君對父,魏對吳:平仄上,“君”“吳”是平聲,“父”“魏”是仄聲。
語法上,“君”“父”是古代常常并稱的一對稱謂詞,古人常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魏”“吳”是三國時候的兩國,也都是名詞。
②北嶽對西湖:嶽,古代五座山的專名,包括南嶽衡山、北嶽恒山、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等。
平仄上,“北嶽”是仄仄,“西湖”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表地名的專有名詞,是定中結構。
③菜蔬對茶荈(chuǎn),苣(jù)藤對菖蒲:菜蔬,蔬菜、菜肴。
茶荈,茶茗;荈,晩采的老茶,亦泛指茶。
苣藤,《廣雅》“弘胡麻也”。
菖蒲,植物名,民間在端午節常用來和艾葉紮束,挂在門前。
平仄上,“菜蔬”是仄平,“茶荈”是平仄;“苣藤”是仄平,“菖蒲”是平平,其中第二字都是平聲,失對。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菜蔬”“茶荈”是并列結構。
④梅花數,竹葉符:梅花數,根據《漢語大詞典》,古蔔法,相傳為宋邵雍所作,其法任取一字劃數,以八減之,餘數得卦;再取一字,以六減之,餘數得爻,然後依《易》理,附會人事,以斷吉兇。
竹葉符,根據《漢語大詞典》,漢時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師,左與郡國,又叫“竹使符”。
平仄上,“梅花數”是平平仄,“竹葉符”是仄仄平。
竹,《廣韻》“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⑤廷議對山呼:廷議,在朝廷發表議論。
山呼,封建時代對皇帝的祝頌儀式,叩頭高呼“萬歲”三次,唐盧綸《皇帝感詞》詩“山呼一萬歲,直入九重城”。
在山間呼喊,會因為回聲的原理而回應如雷,好像山也在呼喊一般,用“山呼”一詞,大約取其聲音大而重複不絕。
平仄上,“廷議”是平仄,“山呼”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狀中結構。
⑥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班固,字孟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兩都賦》是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
八陣圖,典出《三國志&bull蜀書&bull諸葛亮傳》“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即陣)圖,鹹得其要雲”。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八,《廣韻》“博撥切”,入聲。
語法上,“兩都”對“八陣”,都是數詞修飾名詞的定中結構;“班固賦”對“孔明圖”,也是定中結構。
此處用了倒置的修辭格,“賦”即指《兩都賦》,“圖”乃指八陣圖,班固和孔明是其作者。
⑦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póu)青柏墓前枯:上聯的典故出自梁吳均《續齊諧記》:“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财。
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
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
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将分斫,所以憔悴。
是人不如木也。
’因悲不自勝,不複解樹。
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财寶,遂為孝門。
真仕至太中大夫。
”漢代的京兆田真、田慶、田廣三兄弟想要分家,其他的都能均分,隻是堂前一棵紫荊樹不好分。
他們打算分成三片。
正在這個時候,紫荊樹竟然枯死了。
三位兄弟感到非常慚愧,覺得自己還不如樹重感情,決定不分家了。
堂下茂,琅環閣藏本作“堂下萎”,從典故運用和語義對仗來看,用“茂”更佳,本書故從今本作“茂”。
下聯出自《晉書&bull王裒傳》:“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
祖修,有名魏世。
父儀,高亮雅直,為文帝司馬。
東關之役,帝問于衆曰:‘近日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曰:‘責在元帥。
’帝怒曰:‘司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斬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
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淚著樹,樹為之枯。
”王裒的父親被司馬昭殺害,他在父親墓前日夜跪拜,抱着柏樹痛哭,柏樹都枯萎了。
平仄上,上聯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個句子都是主謂結構:主語“田慶紫荊”“王裒青柏”是定中結構,謂語“堂下茂”“墓前枯”為狀中結構。
⑧出塞中郎,羝(dī)有乳時歸漢室;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上聯的典故與蘇武有關,出自《漢書&bull李廣蘇建傳》,蘇武被漢武帝派遣出使匈奴,誰知匈奴發生變故,蘇武被扣押在匈奴。
單于屢屢派人勸降,蘇武堅持不降,“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
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匈奴人讓蘇武去牧公羊,說等哪天公羊生小羊了他就可以返漢。
羝,公羊,《詩經&bull大雅&bull生民》“取羝以”,毛亨傳曰“羝羊,牡羊也”。
乳,生子、分娩,《呂氏春秋&bull音初》“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高誘注“乳,産”。
下聯的典故與戰國時期燕太子丹有關,《論衡&bull異虛篇》曰:“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
秦王執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
’當此之時,天地佑之,日為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
秦王以為聖,乃歸之。
”秦王扣留燕太子丹,說:“要是午後太陽能再次回到正中,天上下粟米,烏鴉頭變白,馬頭上長角,廚房門長出肉腳,我就放你回去。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出,《廣韻》“赤律切”,入聲。
燕,此處是地名,當讀平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主語“出塞中郎”“質秦太子”是定中結構;謂語部分“羝有乳時歸漢室”“馬生角日返燕都”是狀中結構,“羝有乳時”“馬生角日”作狀語,表時間,其中心語“歸漢室”“返燕都”是動賓結構。
上下聯對仗很工整。
【譯文】 君和父相對,魏和吳相對。
北嶽和西湖相對。
菜蔬和茶茗相對,苣藤和菖蒲相對。
梅花數,竹葉符。
在朝堂議政與如山般呼喊相對。
兩都賦,乃班固之所作;八陣圖,是孔明之所創。
田慶兄弟決定不再分家,堂下的紫荊又茂盛起來;王裒在他父親墳前痛哭,墓前種的青柏都枯萎了。
蘇武被阻匈奴,被告知要公羊生子才能回歸漢室;太子丹扣于秦,秦王說要等馬頭長角方可返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