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虞

關燈
bull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郭璞注“道光照”,邢昺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此處為燭的美稱。

    冰壺,《漢語大詞典》釋為“盛冰的玉壺,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潔”,本自《文選&bull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平仄上,“玉燭”是仄仄,“冰壺”是平平;燭,《廣韻》“之欲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名詞,都是定中結構。

     ⑥蒼頭犀角帶,綠鬓象牙梳:蒼頭,指頭發斑白的老人,唐王維《送高判官從軍赴河西序》“蒼頭老将,持漢節以臨戎;白面書生,坐胡床而破賊”。

    犀角帶,飾有犀牛角的腰帶,必須有品級的官員才能佩戴,《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别的倒也罷了,自這條犀角帶并鶴頂紅,就是滿京城拿着銀子,也尋不出來”。

    犀角,犀牛角,可以入藥,也可以制作器皿。

    綠鬓,指烏黑發亮的頭發。

    象牙梳,指的是用象牙做的梳子。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由兩個相關聯的名詞詞語組成,省去了謂語動詞。

    這種結構在古詩詞中常有,比如唐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

    “蒼頭”“綠鬓”是定中結構相對,顔色名詞為定語;“犀角帶”與“象牙梳”相對,也都是定中結構。

     ⑦松陰白鶴聲相應,鏡裡青鸾影不孤:上聯出自《周易&bull中孚》“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描述松蔭之下,白鶴鳴叫,前呼後應的情景。

    下聯用“鏡鸾”這一典故,南朝宋範泰《鸾鳥》詩序雲:“昔罽賓王結罝峻卯之山,獲一鸾鳥。

    王甚愛之。

    欲其鳴而不緻也,乃飾以金樊,飨以珍羞。

    對之愈戚,三年不鳴。

    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

    ’王從其意,鸾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

    ”罽賓王得到一隻鸾鳥,想要讓它鳴叫,它卻始終不叫。

    即便住的是金籠,吃的是珍馐,鳥也不願鳴叫。

    夫人就說:“鳥兒見到它的同類就會叫了,要不在它前面挂一面鏡子吧。

    ”結果鸾鳥見到鏡子裡的自己,以為是同類,引吭悲鳴,振翅欲飛而死。

    後人以“鏡鸾”比喻夫妻分離。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白”《廣韻》作“傍陌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皆為主謂結構:主語“松陰白鶴”“鏡裡青鸾”為定中結構,謂語“聲相應”“影不孤”也是主謂結構。

     ⑧竹戶半開,對牖(yǒu)未知人在否;柴關深閉,停車還有客來無:上聯化用唐趙嘏《早發剡中石城寺》“竹戶半開鐘未絕”和他的《聞笛》“曲罷不知人在否”。

    戶,單扇的門。

    牖,窗。

    下聯說的是東漢名臣楊震的故事。

    《後漢書&bull楊震傳》載,“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

    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于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

    楊震為官正直,不屈權貴,多次上疏,被中常侍樊豐等所構陷。

    “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門絕賓客”,樊豐等猶忌恨不已,“乃請大将軍耿寶奏震大臣不服罪,懷恚望,有诏遣歸本郡”。

    在楊震回歸原郡的途中,“飲鸩而卒,時年七十餘”。

    柴關,柴門的意思;或作“柴門”,亦可。

    柴門是寒門人士所居之處,故而來客甚少,唐韓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撫州如歸館雨中有懷諸朝客》有“柴門自古少車塵”;故而柴門常常深閉,唐姚合《獨居》有“深閉柴門長不出”,元張可久《水仙子&bull湖上小隐》曲有“歌《白石爛》,賦《行路難》,緊閉柴關”。

    否、無,兩個都是否定詞,因為經常放在句末,虛化為表示疑問的語氣助詞。

    “人在否”相當于“人在不在”或“人在嗎”,“客來無”相當于“客來不來”或“客來嗎”。

    如唐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就是這類用法。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竹”《廣韻》作“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竹戶半開”“柴關深閉”都是主謂結構。

    “對牖”“停車”相對,“未知人在否”“還有客來無”相對,皆為動賓結構相對。

     【譯文】 羅和绮相對,茶和蔬相對。

     柏樹茂盛和松樹枯朽相對。

     中元節和上巳節相對,使和氏璧歸趙和讓合浦珠遷回相對。

     雲夢澤,洞庭湖。

     玉質的燭台和盛冰的玉壺相對。

     頭發斑白的老人家腰上佩着犀角帶,發色烏黑的年輕人頭上戴着象牙梳。

     松蔭之下,白鶴的鳴叫聲聲相應;銅鏡之前,青鸾的身影不再孤單。

     竹門半開,望着窗戶,不知主人在不在;柴門緊閉,停下車馬,未曉客人來不來。

     其三 賓對主,婢對奴①。

     寶鴨對金凫②。

     升堂對入室,鼓瑟對投壺③。

     觇合璧,頌聯珠④。

     提甕對當垆⑤。

     仰高紅日近,望遠白雲孤⑥。

     歆向秘書窺二酉,機雲芳譽動三吳⑦。

     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⑧。

     【注釋】 ①賓對主,婢對奴:婢,女仆,使女;奴,多指男仆。

    平仄上,“賓”“奴”是平聲,“主”“婢”是仄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②寶鴨對金凫(fú):寶鴨,即香爐,因作鴨形,故稱。

    唐孫鲂《夜坐》詩“劃多灰雜蒼虬迹,坐久煙消寶鴨香”。

    金凫,凫形香爐,明夏完淳《寒燈賦》“卧玉虎而欲飛,擁金凫而不暖”。

    二者經常并提,如清厲荃《事物異名錄&bull器用&bull香爐》“金猊、寶鴨、金凫,皆焚香器也”。

    平仄上,“寶鴨”是仄仄,“金凫”是平平;鴨,《廣韻》“烏甲切”,入聲。

    語法上,二者都是指稱香爐的名詞,其内部結構都是定中式。

     ③升堂對入室,鼓瑟對投壺:“升堂”“入室”典出《論語&bull先進》:“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堂入室比喻學習所達到的境界有程度深淺的差别,也比喻在學問或技藝上由淺入深,漸入佳境。

    鼓瑟,《詩經&bull唐風&bull山有樞》有“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論語&bull先進》載曾點“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

    鼓,演奏,瑟、琴都可用“鼓”字來表達彈奏的意思;瑟,弦樂器,春秋時已流行,常與古琴或笙合奏,《詩經&bull周南&bull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投壺,古代宴會禮制,是貴族的一種娛樂活動,賓主依次用箭投向壺口,以投中多少決勝負,輸的人飲酒。

    《左傳&bull昭公十二年》載:“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

    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

    宴君中此,為諸侯師。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