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微
關燈
小
中
大
者,如《後漢書&bull李杜列傳》“四海欣然,歸服聖德”。
平仄上,“天姿真窈窕”是平平平仄仄,“聖德實光輝”是仄仄仄平平。
德,《廣韻》“多則切”,實,《廣韻》“神質切”,皆為入聲字。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蟠桃紫阙來金母,嶺荔紅塵進玉妃:上聯的典故當與漢武帝有關,《太平廣記&bull神仙三》載:“漢孝武皇帝,景帝子也。
……到七月七日,乃修除宮掖,設坐大殿。
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帏。
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蒲萄之醴,宮監香果,為天宮之馔。
帝乃盛服,立于陛下,敕端門之内,不得有妄窺者。
……既至,從官不複知所在,唯見王母乘紫雲之辇,駕九色斑龍。
……因呼帝共坐,帝面南。
王母自設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
又命侍女更索桃果。
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
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
桃味甘美,口有盈味。
帝食辄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
’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
’帝乃止。
”漢武帝時好求仙訪道,七月七日那天,準備了天宮之馔迎接王母降臨。
王母乘坐紫雲辇下凡,給漢武帝準備了許多神仙食用的果品,另有七顆仙桃,四顆給了漢武帝吃。
漢武帝想留下核做種,王母說這仙桃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實,人間是種不活的,武帝隻好作罷。
蟠桃,神話中的仙桃。
紫阙,帝王宮阙,神仙洞府。
金母,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俗稱西王母。
下聯說的是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的故事,出自唐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據說楊貴妃喜愛吃荔枝,唐明皇就想盡辦法讓人從南方快馬加鞭把荔枝送去長安。
玉妃,琅環閣藏本作“王妃”,然楊玉環吃荔枝的典故發生時已經是唐明皇的妃子,并不是王妃。
且文獻中有以“玉妃”稱呼楊玉環的例子,如唐陳鴻《長恨歌傳》:“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阙,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阖其門,署曰:‘玉妃太真院’。
”故而此處宜以“玉妃”為是,指唐明皇李隆基的愛妃楊玉環。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紫阙”“紅塵”充當狀語,“來金母”“進玉妃”都是動賓結構,賓語分别表示主語“蟠桃”所從來之處、“嶺荔”所進獻之人。
對仗工整,結構巧妙。
⑧灞上軍營,亞父憤心撞玉鬥;長安酒市,谪仙狂興典銀龜:上聯的典故出自《鴻門宴》的故事。
據《史記&bull項羽本紀》載,項羽聽說沛公劉邦已經攻破鹹陽,盛怒之下打算帶兵攻打劉邦。
劉邦得知消息以後,“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親自來到鴻門謝罪。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席上,項羽的謀臣範增多次暗示項羽下決心殺死劉邦,項羽猶豫不決。
劉邦見情勢危機,找借口逃脫,“乃令張良留謝”。
張良将劉邦帶來的一雙玉璧和一對玉鬥分别獻給項羽和範增,以表謝罪之意。
“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眼看劉邦溜之大吉,範增一氣之下把玉鬥撞破。
後來果如範增所言,項羽被劉邦所敗。
亞父,項羽對範增的尊稱,意思是僅次于父親。
今本“憤心”多作“丹心”,從典故上看,似以琅環閣藏本之“憤心”為更佳。
下聯典故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他被人稱為“谪仙”。
唐孟棨《本事詩&bull高逸》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
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
既奇其姿,複請所為文。
出《蜀道難》以示之。
讀未竟,稱歎者數四,号為‘谪仙’。
”李白初到京師時,賀知章聽說他的才名,前去拜訪。
對他的姿容氣質和絕世才華十分傾倒,稱呼他為“谪仙”。
有“金龜換酒”的成語,出自唐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谪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說的是賀知章在長安紫極宮第一次見到李白,就稱呼他為谪仙人,還解下金龜換取美酒共飲為樂。
龜,唐代官員的一種佩飾。
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袋。
武後天授元年,改内外官佩魚為佩龜。
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
此聯各本皆作“銀龜”,然從典故出處來看,當作“金龜”為是。
“典”今本皆作“換”,從語義上說,亦無不可。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撞,根據王力《古漢語字典》,舊讀chuáng,宅江切,當為平聲;谪,《廣韻》“陟革切”,入聲。
語法上,“灞上軍營”“長安酒市”都是定中結構充當句子的狀語,表處所;“亞父憤心撞玉鬥”“谪仙狂興典銀龜”都是主謂結構。
【譯文】 衰與盛相對,密與稀相對。
祭祀的禮服和上朝的服裝相對。
雞窗和雁塔相對,秋榜和春試相對。
烏衣巷,燕子矶。
長久離别與剛剛歸來相對。
天然的姿容窈窕動人,聖人的德行光照四方。
天上的蟠桃由西王母送到了漢武帝的宮殿,嶺南的荔枝快馬加鞭地進獻給貴妃楊玉環。
灞上的軍營之中,忠心耿耿的亞父範增氣憤地撞破了劉邦送的玉鬥;長安的酒市之上,狂放不羁的谪仙李白解下銀龜換酒與賀知章共飲。
平仄上,“天姿真窈窕”是平平平仄仄,“聖德實光輝”是仄仄仄平平。
德,《廣韻》“多則切”,實,《廣韻》“神質切”,皆為入聲字。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
⑦蟠桃紫阙來金母,嶺荔紅塵進玉妃:上聯的典故當與漢武帝有關,《太平廣記&bull神仙三》載:“漢孝武皇帝,景帝子也。
……到七月七日,乃修除宮掖,設坐大殿。
以紫羅薦地,燔百和之香,張雲錦之帏。
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酌蒲萄之醴,宮監香果,為天宮之馔。
帝乃盛服,立于陛下,敕端門之内,不得有妄窺者。
……既至,從官不複知所在,唯見王母乘紫雲之辇,駕九色斑龍。
……因呼帝共坐,帝面南。
王母自設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
又命侍女更索桃果。
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
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
桃味甘美,口有盈味。
帝食辄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
’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
’帝乃止。
”漢武帝時好求仙訪道,七月七日那天,準備了天宮之馔迎接王母降臨。
王母乘坐紫雲辇下凡,給漢武帝準備了許多神仙食用的果品,另有七顆仙桃,四顆給了漢武帝吃。
漢武帝想留下核做種,王母說這仙桃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實,人間是種不活的,武帝隻好作罷。
蟠桃,神話中的仙桃。
紫阙,帝王宮阙,神仙洞府。
金母,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俗稱西王母。
下聯說的是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的故事,出自唐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據說楊貴妃喜愛吃荔枝,唐明皇就想盡辦法讓人從南方快馬加鞭把荔枝送去長安。
玉妃,琅環閣藏本作“王妃”,然楊玉環吃荔枝的典故發生時已經是唐明皇的妃子,并不是王妃。
且文獻中有以“玉妃”稱呼楊玉環的例子,如唐陳鴻《長恨歌傳》:“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阙,西廂下有洞戶,東向,阖其門,署曰:‘玉妃太真院’。
”故而此處宜以“玉妃”為是,指唐明皇李隆基的愛妃楊玉環。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
“紫阙”“紅塵”充當狀語,“來金母”“進玉妃”都是動賓結構,賓語分别表示主語“蟠桃”所從來之處、“嶺荔”所進獻之人。
對仗工整,結構巧妙。
⑧灞上軍營,亞父憤心撞玉鬥;長安酒市,谪仙狂興典銀龜:上聯的典故出自《鴻門宴》的故事。
據《史記&bull項羽本紀》載,項羽聽說沛公劉邦已經攻破鹹陽,盛怒之下打算帶兵攻打劉邦。
劉邦得知消息以後,“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親自來到鴻門謝罪。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席上,項羽的謀臣範增多次暗示項羽下決心殺死劉邦,項羽猶豫不決。
劉邦見情勢危機,找借口逃脫,“乃令張良留謝”。
張良将劉邦帶來的一雙玉璧和一對玉鬥分别獻給項羽和範增,以表謝罪之意。
“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亞父受玉鬥,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眼看劉邦溜之大吉,範增一氣之下把玉鬥撞破。
後來果如範增所言,項羽被劉邦所敗。
亞父,項羽對範增的尊稱,意思是僅次于父親。
今本“憤心”多作“丹心”,從典故上看,似以琅環閣藏本之“憤心”為更佳。
下聯典故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他被人稱為“谪仙”。
唐孟棨《本事詩&bull高逸》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
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
既奇其姿,複請所為文。
出《蜀道難》以示之。
讀未竟,稱歎者數四,号為‘谪仙’。
”李白初到京師時,賀知章聽說他的才名,前去拜訪。
對他的姿容氣質和絕世才華十分傾倒,稱呼他為“谪仙”。
有“金龜換酒”的成語,出自唐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谪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說的是賀知章在長安紫極宮第一次見到李白,就稱呼他為谪仙人,還解下金龜換取美酒共飲為樂。
龜,唐代官員的一種佩飾。
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袋。
武後天授元年,改内外官佩魚為佩龜。
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
此聯各本皆作“銀龜”,然從典故出處來看,當作“金龜”為是。
“典”今本皆作“換”,從語義上說,亦無不可。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撞,根據王力《古漢語字典》,舊讀chuáng,宅江切,當為平聲;谪,《廣韻》“陟革切”,入聲。
語法上,“灞上軍營”“長安酒市”都是定中結構充當句子的狀語,表處所;“亞父憤心撞玉鬥”“谪仙狂興典銀龜”都是主謂結構。
【譯文】 衰與盛相對,密與稀相對。
祭祀的禮服和上朝的服裝相對。
雞窗和雁塔相對,秋榜和春試相對。
烏衣巷,燕子矶。
長久離别與剛剛歸來相對。
天然的姿容窈窕動人,聖人的德行光照四方。
天上的蟠桃由西王母送到了漢武帝的宮殿,嶺南的荔枝快馬加鞭地進獻給貴妃楊玉環。
灞上的軍營之中,忠心耿耿的亞父範增氣憤地撞破了劉邦送的玉鬥;長安的酒市之上,狂放不羁的谪仙李白解下銀龜換酒與賀知章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