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魚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魚”是“平水韻”中上平聲的第六韻部。
“魚”在《廣韻》中作“語居切”,平聲,魚韻。
《笠翁對韻》這一節所用的韻腳字有榆、裾、蕖、如、廬、虛、書、舒、餘、除、鋤、愚、闾、車、驢、疏、苴、纡、輿、沮、妤、漁等22個,《聲律啟蒙》用了虛、書、車、驢、魚、如、徐、裾、渠、舒、墟、梳、居等13字。
兩本書都用到的字有裾、如、虛、書、舒、車、驢等7個;《笠翁對韻》用了而《聲律啟蒙》沒用到的有榆、蕖、廬、餘、除、鋤、愚、闾、疏、苴、纡、輿、沮、妤、漁等15字,《聲律啟蒙》用了而《笠翁對韻》沒有用的有魚、徐、渠、墟、梳、居等6字。
《笠翁對韻》中用到的榆、愚、纡3字實際屬于“七虞”韻部。
其一 羹對飯,柳對榆①。
短袖對長裾②。
雞冠對鳳尾,芍藥對芙蕖③。
周有若,漢相如④。
王屋對匡廬⑤。
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⑥。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内五車書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⑧。
【注釋】 ①羹(ɡēnɡ)對飯,柳對榆:羹,用肉類或菜蔬等制成的帶濃汁的食物。
《左傳&bull隐公元年》:“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這個例子說明早期的“羹”也稱為“肉”,一般指帶汁的肉。
平仄上,“羹”是平,“飯”是仄;“柳”是仄,“榆”是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②短袖對長裾(jū):裾,衣服的前後襟,亦泛指衣服的前後部分。
平仄上,“短袖”是仄仄,“長裾”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③雞冠(guān)對鳳尾,芍藥對芙蕖(qú):雞冠,指雄雞頭上的肉冠,也指草本植物名,有雞冠花,花狀如雞首之肉冠;鳳尾,鳳凰的尾羽,也是一種竹名,鳳尾竹。
平仄上,“雞冠”是平平,“鳳尾”是仄仄;“芍藥”是仄仄,“芙蕖”是平平。
芍,《廣韻》作“市若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植物名詞,其中“雞冠”“鳳尾”都是定中結構,“芍藥”“芙蕖”都是聯綿詞。
④周有若,漢相如:周、漢是指朝代名。
有若,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論語》中又稱之為“有子”,《論語&bull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相如,指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其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等。
平仄上,“周有若”是平仄仄,“漢相如”仄平平。
“相”在《廣韻》有“息亮”“息良”二切,前者是去聲,後者是平聲,此處讀後者為宜。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⑤王屋對匡(kuānɡ)廬:王屋,山名,在山西陽城、垣曲兩縣之間。
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匡廬,也是山名,即廬山,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故稱。
平仄上,“王屋”是平仄,“匡廬”是平平。
“屋”《廣韻》作“烏谷切”,入聲。
語法上,都是名詞。
⑥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月明”與“風細”相對,或出自宋柳永的詞作,他喜歡将二者并提,比如《醉蓬萊》中的“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或《爪茉莉》中的“深院靜,月明風細”。
“山寺”“水亭”也經常并提,比如唐杜荀鶴《送人歸淝上》中的“莫道南來總無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水亭,水邊的亭子。
虛,指顯得空曠清涼。
平仄上,“月明山寺遠”是仄平平仄仄,“風細水亭虛”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月明”與“風細”相對,都是主謂結構,描摹“山寺”“水亭”所處的自然環境。
“山寺遠”“水亭虛”,也是主謂結構。
⑦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内五車書:三尺劍,《史記&bull高祖本紀》載:“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呂後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
’于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這裡“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指的是劉邦斬白蛇的故事。
五車書,《莊子&bull天下》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用以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主語“壯士腰間”“男兒腹内”表處所,謂語是“三尺劍”“五車書”。
兩句都省略了動詞“懸挂”“藏有”一類的詞語。
⑧疏影暗香,和靖孤山
“魚”在《廣韻》中作“語居切”,平聲,魚韻。
《笠翁對韻》這一節所用的韻腳字有榆、裾、蕖、如、廬、虛、書、舒、餘、除、鋤、愚、闾、車、驢、疏、苴、纡、輿、沮、妤、漁等22個,《聲律啟蒙》用了虛、書、車、驢、魚、如、徐、裾、渠、舒、墟、梳、居等13字。
兩本書都用到的字有裾、如、虛、書、舒、車、驢等7個;《笠翁對韻》用了而《聲律啟蒙》沒用到的有榆、蕖、廬、餘、除、鋤、愚、闾、疏、苴、纡、輿、沮、妤、漁等15字,《聲律啟蒙》用了而《笠翁對韻》沒有用的有魚、徐、渠、墟、梳、居等6字。
《笠翁對韻》中用到的榆、愚、纡3字實際屬于“七虞”韻部。
其一 羹對飯,柳對榆①。
短袖對長裾②。
雞冠對鳳尾,芍藥對芙蕖③。
周有若,漢相如④。
王屋對匡廬⑤。
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⑥。
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内五車書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輕陰清晝,淵明舊宅柳條舒⑧。
【注釋】 ①羹(ɡēnɡ)對飯,柳對榆:羹,用肉類或菜蔬等制成的帶濃汁的食物。
《左傳&bull隐公元年》:“公賜之食,食舍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
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這個例子說明早期的“羹”也稱為“肉”,一般指帶汁的肉。
平仄上,“羹”是平,“飯”是仄;“柳”是仄,“榆”是平。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名詞。
②短袖對長裾(jū):裾,衣服的前後襟,亦泛指衣服的前後部分。
平仄上,“短袖”是仄仄,“長裾”是平平。
語法上,兩個詞語都是定中結構。
③雞冠(guān)對鳳尾,芍藥對芙蕖(qú):雞冠,指雄雞頭上的肉冠,也指草本植物名,有雞冠花,花狀如雞首之肉冠;鳳尾,鳳凰的尾羽,也是一種竹名,鳳尾竹。
平仄上,“雞冠”是平平,“鳳尾”是仄仄;“芍藥”是仄仄,“芙蕖”是平平。
芍,《廣韻》作“市若切”,入聲。
語法上,四個詞語都是植物名詞,其中“雞冠”“鳳尾”都是定中結構,“芍藥”“芙蕖”都是聯綿詞。
④周有若,漢相如:周、漢是指朝代名。
有若,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論語》中又稱之為“有子”,《論語&bull學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相如,指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其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等。
平仄上,“周有若”是平仄仄,“漢相如”仄平平。
“相”在《廣韻》有“息亮”“息良”二切,前者是去聲,後者是平聲,此處讀後者為宜。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⑤王屋對匡(kuānɡ)廬:王屋,山名,在山西陽城、垣曲兩縣之間。
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匡廬,也是山名,即廬山,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故稱。
平仄上,“王屋”是平仄,“匡廬”是平平。
“屋”《廣韻》作“烏谷切”,入聲。
語法上,都是名詞。
⑥月明山寺遠,風細水亭虛:“月明”與“風細”相對,或出自宋柳永的詞作,他喜歡将二者并提,比如《醉蓬萊》中的“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或《爪茉莉》中的“深院靜,月明風細”。
“山寺”“水亭”也經常并提,比如唐杜荀鶴《送人歸淝上》中的“莫道南來總無利,水亭山寺二年吟”。
水亭,水邊的亭子。
虛,指顯得空曠清涼。
平仄上,“月明山寺遠”是仄平平仄仄,“風細水亭虛”是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月明”與“風細”相對,都是主謂結構,描摹“山寺”“水亭”所處的自然環境。
“山寺遠”“水亭虛”,也是主謂結構。
⑦壯士腰間三尺劍,男兒腹内五車書:三尺劍,《史記&bull高祖本紀》載:“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呂後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
’于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這裡“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指的是劉邦斬白蛇的故事。
五車書,《莊子&bull天下》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用以形容讀書多,學問淵博。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主語“壯士腰間”“男兒腹内”表處所,謂語是“三尺劍”“五車書”。
兩句都省略了動詞“懸挂”“藏有”一類的詞語。
⑧疏影暗香,和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