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微

關燈
為名也。

    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

    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

    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

    願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軍,則上心說。

    ’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邵圃,就是邵平圃、邵平園。

    邵,指邵平,又作“召平”,秦末漢初人,負責看護管理始皇帝生母趙姬之陵寝。

    秦亡後,淪為布衣,于長安城東南霸城門外種瓜,瓜味鮮美,皮有五色,世人稱之“東陵瓜”。

    圃,種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園子。

    靖菊,東晉著名隐逸詩人陶淵明,生平愛菊,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陶淵明死後,谥号靖節先生,故稱“靖菊”。

    夷薇,典出伯夷、叔齊的故事,《史記&bull伯夷列傳》載:“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國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号為文王,東伐纣。

    伯夷、叔齊叩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義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隐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及餓且死,作歌。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适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

    孤竹君想立叔齊為君,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二人先後出走。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馬谏阻。

    武王滅商後,他們不願食周粟,采薇果腹,餓死于首陽山,故此稱“夷薇”。

    平仄上,“嚴灘”“夷薇”都是平平,“邵圃”“靖菊”都是仄仄。

    “菊”《廣韻》作“居六切”,入聲。

    語法上,“嚴灘”“邵圃”“靖菊”“夷薇”都是定中結構。

     ④占鴻漸,蔔鳳飛:上聯出自《周易&bull漸》:“初六,鴻漸于幹(水涯)”,“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六四,鴻漸于木”,“九五,鴻漸于陵”。

    占,占蔔。

    鴻漸,是說鴻雁循序漸進,從低到高。

    漸,進。

    鳳飛,典出《左傳&bull莊公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禦寇。

    陳公子完與颛孫奔齊。

    颛孫自齊來奔。

    ”“齊侯使敬仲為卿”,陳敬仲推辭說“所獲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請以死告”,于是做了工正。

    “初,懿氏蔔妻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

    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锵锵。

    有妫之後,将育于姜。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陳國的公子完(敬仲)因為陳國内亂而逃到了齊國,齊桓公對他非常優待,當初懿氏要把女兒嫁給敬仲,占了一卦,說是非常吉利,預言将來陳氏會在齊國掌權。

    平仄上,“占鴻漸”是平平仄,“蔔鳳飛”是仄仄平。

    語法上,“占”“蔔”義同,都是動詞。

    “鴻漸”“鳳飛”都是主謂結構,是占蔔所得的内容,故“占鴻漸”“蔔鳳飛”都是動賓結構。

     ⑤虎榜對龍旂(qí):虎榜,就是“龍虎榜”,《新唐書&bull歐陽詹傳》載:“舉進士,與韓愈、李觀、李绛、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聯第,皆天下選,時稱‘龍虎榜’。

    ”後來也用來稱進士榜,清代則專稱武科榜曰“虎榜”。

    旂,上畫交龍、竿頭系鈴的旗,“旂”亦作“旗”,故而“龍旂”就是龍旗。

    平仄上,“虎榜”是仄仄,“龍旂”是平平。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⑥心中羅錦繡,口内吐珠玑:錦繡,精美鮮豔的絲織品,常用來形容山河大地或有華彩的文章等。

    珠玑,指珠寶、珠玉,也比喻美好的詩文繪畫等。

    平仄上,“心中羅錦繡”是平平平仄仄,“口内吐珠玑”是仄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且主語都是方位短語,表示“羅錦繡”“吐珠玑”的處所。

     ⑦寬宏豁達高皇量,叱咤喑(yīn)啞霸王威:高皇,這裡指漢高祖劉邦,《史記&bull高祖本紀》說他“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産作業”,故而身邊聚集了不少英豪。

    霸王,指的是西楚霸王項羽,《史記&bull淮陰侯列傳》中韓信評價他“喑惡叱咤,千人皆廢”。

    “喑惡叱咤”或作“喑嗚叱咤”。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仄仄平平仄平平。

    達,《廣韻》“唐割切”,入聲。

    啞,此處作象聲詞,《集韻》“於加切”,平聲。

    這兩聯裡第六字平仄相同,當視為失對。

    語法上,上下聯都是主謂結構,且皆為判斷句:主語是“寬宏豁達”“叱咤喑啞”,兩個都是并列結構;謂語是名詞短語“高皇量”“霸王威”,二者是定中結構。

     ⑧滅項興劉,狡兔盡時走狗死;連吳抗魏,貔貅(píxiū)屯處卧龍歸:滅項興劉,指的是楚漢争霸,劉邦滅項羽建立漢朝的事。

    項,指項羽;劉,指漢王劉邦。

    狡兔盡時走狗死,此典本出自範蠡和勾踐的故事,《史記&bull越王勾踐世家》有“蜚鳥盡,良弓藏”的話,越王勾踐打敗吳國之後,範蠡看出勾踐不能共患難,必然殘害功臣,于是離開越國去經商,後來富甲天下。

    狡兔,指獵物;走狗,指獵犬。

    《史記&bull淮陰侯列傳》中引用了這個典故,韓信幫劉邦打敗了項王,奪得天下,劉邦開始想辦法除掉功臣。

    韓信被劉邦下令綁縛,他感歎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當亨(烹)!”韓信後來就被呂後處死,即“走狗死”的下場。

    連吳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