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冬

關燈
是提到秦始皇躲雨的樹後來被封為“五大夫”,五大夫是官名,而不是五個大夫。

    平仄上,上聯是仄平平仄仄,下聯是仄仄仄平平。

    “竹”《廣韻》作“張六切”,入聲。

    語法上,兩句都是定中結構。

     ⑦高皇滅項憑三傑,虞帝承堯殛(jí)四兇:高皇,指漢高祖劉邦。

    項,指項羽。

    三傑,指劉邦的三個臣子張良、韓信、蕭何。

    據《史記&bull高祖本紀》載:“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曾當衆承認,自己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就是得了張良、蕭何、韓信的輔佐,并稱這三人為“人傑”。

    虞帝,指舜,《史記&bull五帝本紀》載,堯尋找繼承人,衆人都給他推薦舜,說“有矜在民間,曰虞舜”,文中又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虞是其氏,妫是其姓。

    《史記&bull五帝本紀》又載:“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隐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

    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梼杌。

    此三族世憂之。

    至于堯,堯未能去。

    缙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天下惡之,比之三兇。

    舜賓于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以禦螭魅,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

    ”四兇,渾沌、窮奇、梼杌以及饕餮。

    不過《尚書》和《左傳》中也有不同的記載。

    《左傳&bull文公十八年》謂之“渾敦”“窮奇”“梼杌”“饕餮”,“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禦螭魅。

    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

    “渾敦”與“混沌”音近,應該指的是同一個。

    《尚書&bull舜典》的記載則又不同:“(舜)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

    ”下聯中的“殛”顯然引了《尚書》中的這個詞,“殛”,《爾雅》釋為“誅也”,就是誅殺的意思。

    平仄上,上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聯是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傑”在《廣韻》中讀“渠列切”,入聲字;“殛”在《廣韻》裡讀“紀力切”,也是入聲字。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其謂語部分略有不對仗之處:“滅項”與“憑三傑”是述補關系,即劉邦憑借三傑打敗了項羽;“承堯”與“殛四兇”是連動關系,兩個行為先後發生。

     ⑧内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邊關過客,連天煙草憾無窮:内苑,皇宮之内的意思;邊關,邊境上的關口。

    佳人,指皇宮内苑中的宮女妃嫔;過客,指的是旅客。

    滿地風光,琅環閣藏本作“滿地風花”,今本多作“風光”,二者皆可,都是形容春天的景色。

    宮中的妃嫔們最怕見春景,因為這會讓他們對比自身的孤獨與寂寞。

    如唐白居易《上陽白發人》“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莺百啭愁厭聞,梁燕雙栖老休妒”。

    下聯的“連天煙草”也是描寫春天的景色,如宋趙以夫《賀新郎》“載酒陽關去。

    正西湖、連天煙草,滿堤晴絮”。

    這樣的景色大概是引發邊關過客無窮憾恨的原因吧。

    憾,恨的意思。

    琅環閣藏本作“恨”,今本多作“憾”,二者語義相同,皆可。

    平仄上,上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聯是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語法上,兩句都是主謂結構:“内苑佳人”“邊關過客”是定中結構充當主語;謂語部分“滿地風光愁不盡”“連天煙草憾無窮”是狀中結構,謂語中心“愁不盡”“憾無窮”陳述主語“佳人”和“過客”的狀态,也都是主謂結構。

    二者對仗工整。

     【譯文】 繁和簡相對,疊和重相對。

     心意懶散和心情倦乏相對。

     仙家老翁和佛教信徒相對,道家風範和儒教宗師相對。

     花朵鮮豔明媚,草葉柔細濃密。

     浪蕩的蝴蝶和輕狂的蜜蜂相對。

     幾竿有君子之德的竹子,五棵被封為大夫的松樹。

     高祖劉邦戰勝項羽是依賴了三位人傑,虞舜繼承堯的職位後懲罰了四個壞人。

     宮廷内苑中的佳人,對着一地風光愁思不盡;邊關要塞上的旅客,面對漫天煙草憾恨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