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
關燈
小
中
大
江鴻③。
清暑殿,廣寒宮④。
拾翠對題紅⑤。
莊周談幻蝶,呂望兆飛熊⑥。
北牖當風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⑦。
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箫吹斷美人風⑧。
【注釋】 ①山對海,華對嵩:華、嵩,中國有“五嶽”之說,分别是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華”是華山,“嵩”是嵩山。
平仄上,“山”與“海”是一平一仄;“華”與“嵩”是一仄一平,華有三個讀音,表山名時讀去聲,剛好相對。
語法上,兩組都是與地理相關的名詞。
②四嶽對三公:四嶽,或曰泰山、華山、衡山、恒山的總稱;或曰共工的後裔,為諸侯之長。
此取後一種意義與“三公”對仗。
三公,周時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或又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皆是上古極為重要的三種官銜的合稱。
平仄上,“四嶽”是仄仄,“三公”是平平。
語法上,“四嶽”“三公”皆為定中結構。
③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鴻:宮花,皇宮庭苑中的花,唐元稹《行宮》有“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的詩句。
禁柳,宮廷中的柳樹,古代把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禁”,所以有宮禁、禁衛、禁軍、禁苑、紫禁城之類的詞語,皆與皇帝的住處有關。
塞雁,邊塞上的大雁,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邊草蕭條塞雁飛,征人南望淚沾衣”。
在意象上,大雁是候鳥,春天飛往北方,秋天返回南方,故而傳統文化中的雁常用來象征書信、愛情、思鄉,而塞外的大雁尤能喚起人們的思鄉之情,比如唐李颀《古從軍行》有“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江鴻,江上的鴻雁。
今本多作“江龍”,但“龍”屬于二冬,“鴻”屬于一東,此處以“鴻”為宜。
平仄上,“禁柳”“塞雁”都是仄仄,“宮花”“江鴻”都是平平。
語法上,“宮花”“禁柳”“塞雁”“江鴻”都是定中結構。
④清暑殿,廣寒宮:明代司守謙所撰《訓蒙骈句》即有“清暑殿,廣寒宮”之句,《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都用了這一句,《聲律啟蒙》是“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清暑殿,《晉書&bull孝武帝紀》載“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其《王雅傳》也說“帝起清暑殿于後宮,開北上閣,出華林園,與美人張氏同遊止,惟雅與焉”。
據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此清暑殿“極土木之美”,大概由此而成為後人心目中極奢侈華麗的居所的代表。
廣寒宮,唐柳宗元《龍城錄&bull明皇夢遊廣寒宮》載:“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師作術,三人同在雲上遊月中。
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濕。
頃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
其守門兵衛甚嚴,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
時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
天師引上皇起,躍身如在煙霧中,下視王城崔峨,但聞清香霭郁,下若萬裡琉璃之田。
其間見有仙人、道士,乘雲駕鶴,往來若遊戲。
少焉,步向前,覺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極寒,不可進。
下見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鸾往來,笑舞于廣陵大桂樹之下。
又聽樂音嘈雜,亦甚清麗。
上皇素解音律,熟覽而意已傳。
頃,天師亟欲歸,三人下若旋風。
忽悟,若醉中夢回爾!”這部舊題柳宗元所寫的書中記載,唐明皇在開元六年八月十五日晚上和道士一起遊于天上,見到一座大宮殿,名叫“廣寒清虛之府”,因為守衛森嚴,不能進入。
唐明皇回到人間以後,根據自己在天上聽到的樂曲,改編成了《霓裳羽衣舞曲》,流傳後世。
後來人們就稱月中仙宮為“廣寒宮”。
平仄上,“清暑殿”是平仄仄,“廣寒宮”是仄平平,剛好相對。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⑤拾翠對題紅:拾翠,根據《漢語大詞典》,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後多指婦女遊春,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故而“拾翠”多與“踏青”同時出現,如唐吳融《閑居有作》詩“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
“題紅”出自“紅葉題詩”的典故。
根據明代郎锳《七修類稿&bull辯證類》載,“紅葉題詩”古有多處記載,此處且用唐範摅《雲溪友議》“題紅怨”一節,以示其大略:“明皇代,以楊妃、虢國寵盛,宮娥皆頗衰悴,不備掖庭。
常書落葉,随禦水而流雲:‘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題一片葉,将寄接流人。
’顧況著作聞而和之。
既達宸聰,遣出禁内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
和曰:‘愁見莺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盧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禦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
葉上乃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诏,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
渥後亦一任範陽,獲其退宮人,睹紅葉而籲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随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箧。
’驗其書,無不訝焉。
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這些記載一般都是講宮中怨女在紅葉上題詩,詩句随着水溝中的水流出宮外,被宮外的人拾到,也以詩句相和的事情。
語義上,“拾翠”含“羽”字,“題紅”省“葉”字,一句描寫婦女踏春之喜,一句
清暑殿,廣寒宮④。
拾翠對題紅⑤。
莊周談幻蝶,呂望兆飛熊⑥。
北牖當風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⑦。
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箫吹斷美人風⑧。
【注釋】 ①山對海,華對嵩:華、嵩,中國有“五嶽”之說,分别是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華”是華山,“嵩”是嵩山。
平仄上,“山”與“海”是一平一仄;“華”與“嵩”是一仄一平,華有三個讀音,表山名時讀去聲,剛好相對。
語法上,兩組都是與地理相關的名詞。
②四嶽對三公:四嶽,或曰泰山、華山、衡山、恒山的總稱;或曰共工的後裔,為諸侯之長。
此取後一種意義與“三公”對仗。
三公,周時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或又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皆是上古極為重要的三種官銜的合稱。
平仄上,“四嶽”是仄仄,“三公”是平平。
語法上,“四嶽”“三公”皆為定中結構。
③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鴻:宮花,皇宮庭苑中的花,唐元稹《行宮》有“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的詩句。
禁柳,宮廷中的柳樹,古代把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禁”,所以有宮禁、禁衛、禁軍、禁苑、紫禁城之類的詞語,皆與皇帝的住處有關。
塞雁,邊塞上的大雁,唐令狐楚《塞下曲二首》“邊草蕭條塞雁飛,征人南望淚沾衣”。
在意象上,大雁是候鳥,春天飛往北方,秋天返回南方,故而傳統文化中的雁常用來象征書信、愛情、思鄉,而塞外的大雁尤能喚起人們的思鄉之情,比如唐李颀《古從軍行》有“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江鴻,江上的鴻雁。
今本多作“江龍”,但“龍”屬于二冬,“鴻”屬于一東,此處以“鴻”為宜。
平仄上,“禁柳”“塞雁”都是仄仄,“宮花”“江鴻”都是平平。
語法上,“宮花”“禁柳”“塞雁”“江鴻”都是定中結構。
④清暑殿,廣寒宮:明代司守謙所撰《訓蒙骈句》即有“清暑殿,廣寒宮”之句,《笠翁對韻》和《聲律啟蒙》都用了這一句,《聲律啟蒙》是“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清暑殿,《晉書&bull孝武帝紀》載“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其《王雅傳》也說“帝起清暑殿于後宮,開北上閣,出華林園,與美人張氏同遊止,惟雅與焉”。
據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此清暑殿“極土木之美”,大概由此而成為後人心目中極奢侈華麗的居所的代表。
廣寒宮,唐柳宗元《龍城錄&bull明皇夢遊廣寒宮》載:“開元六年,上皇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師作術,三人同在雲上遊月中。
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露濡衣袖皆濕。
頃見一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
其守門兵衛甚嚴,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
時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
天師引上皇起,躍身如在煙霧中,下視王城崔峨,但聞清香霭郁,下若萬裡琉璃之田。
其間見有仙人、道士,乘雲駕鶴,往來若遊戲。
少焉,步向前,覺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極寒,不可進。
下見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鸾往來,笑舞于廣陵大桂樹之下。
又聽樂音嘈雜,亦甚清麗。
上皇素解音律,熟覽而意已傳。
頃,天師亟欲歸,三人下若旋風。
忽悟,若醉中夢回爾!”這部舊題柳宗元所寫的書中記載,唐明皇在開元六年八月十五日晚上和道士一起遊于天上,見到一座大宮殿,名叫“廣寒清虛之府”,因為守衛森嚴,不能進入。
唐明皇回到人間以後,根據自己在天上聽到的樂曲,改編成了《霓裳羽衣舞曲》,流傳後世。
後來人們就稱月中仙宮為“廣寒宮”。
平仄上,“清暑殿”是平仄仄,“廣寒宮”是仄平平,剛好相對。
語法上,二者都是定中結構。
⑤拾翠對題紅:拾翠,根據《漢語大詞典》,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後多指婦女遊春,語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故而“拾翠”多與“踏青”同時出現,如唐吳融《閑居有作》詩“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
“題紅”出自“紅葉題詩”的典故。
根據明代郎锳《七修類稿&bull辯證類》載,“紅葉題詩”古有多處記載,此處且用唐範摅《雲溪友議》“題紅怨”一節,以示其大略:“明皇代,以楊妃、虢國寵盛,宮娥皆頗衰悴,不備掖庭。
常書落葉,随禦水而流雲:‘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題一片葉,将寄接流人。
’顧況著作聞而和之。
既達宸聰,遣出禁内者不少,或有五使之号焉。
和曰:‘愁見莺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
君恩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盧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禦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
葉上乃有一絕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宮人,初下诏,許從百官司吏,獨不許貢舉人。
渥後亦一任範陽,獲其退宮人,睹紅葉而籲怨久之,曰:‘當時偶題随流,不謂郎君收藏巾箧。
’驗其書,無不訝焉。
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這些記載一般都是講宮中怨女在紅葉上題詩,詩句随着水溝中的水流出宮外,被宮外的人拾到,也以詩句相和的事情。
語義上,“拾翠”含“羽”字,“題紅”省“葉”字,一句描寫婦女踏春之喜,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