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略第十一

關燈
[舊題解]物略者,凡飛潛動植(1),有形之物之大略也。

    上篇言方術幻術當知,此篇言天下之物,凡可資于軍中之用者,亦所當知。

    庶明于心者利于行,有勝而無敗也。

    故以《物略》為第十一。

     [注釋]植,置,靜止的意思。

     [譯文]物略,是指一切飛翔的,潛藏的、運動的、靜止的有形之物的概略。

    上篇論述方術幻術應當知道,這篇論述一切有形之物,凡屬可供軍用的,也應當知道。

    這樣,心中有數的就會利于行動,也就會有勝無敗了。

    所以把“物略”列為第十一篇。

     98.天下之物理,有相生(1)者,有相克(2)者,有相感者,有相成者,有相制者,有相勝者,有言其性體者,有言其聲氣者,有言其形勢者,有言其作用者。

    雜然(3)并撰,分類别行,凡有利于兵之事者,不可勝窮也,姑舉大略言之。

     [舊釋](1)相生,舊時陰陽家五行相生的說法,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舊時陰陽家五行榴克的說法,即木克土、土寬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雜然,各種各樣的意思。

     [譯文]一切事物的原理,有招生的,有相殼的,有相感的。

    有相成的,有相制的,有相勝的,有說其性體的,有說其聲氣的,有說其形勢的,有說其作用的。

    應有盡有,分門别類,所有利于用兵作戰的,也無法詳細列舉,暫且提個大概加以說明。

     [舊注解]此總明萬物無窮,惟舉大略。

    撰,具也。

    類,相同也。

    行,等列也。

     99.圓者易轉,方者易置,欹(1)者易仆,直者易植,竅(2)者易浮,銳者易刺,牝(3)者易變,牡(4)者易入,剛者易折,柔者易曲。

    此皆物理之常,無足為異。

     [注釋](1)欹qī(欺),傾倒不平。

    (2)竅qiào(俏),孔穴,這裡指空心之物。

    (3)牝pìn(聘),鳥獸的雌性,門闩的孔,鎖孔。

    這裡指凹形物。

    (4)牡mǔ(母)。

    鳥獸的雄性,門闩,鎖簧。

    這裡指凸形物。

     [譯文]圓的容易轉動,方的容易放穩,斜的容易傾倒,直的容易樹立。

    空的容易漂浮,銳利的容易刺進,凹的容易變形,凸的容易楔入,硬的容易折斷,軟的容易彎曲。

    這都是事物的正常規律,是不足為奇的。

     [舊注解]此先舉理之常,人所能知者,後則言相生等類也。

     100.金火相守必流。

     [譯文]金屬放在烈火裡久了,就會熔化流淌。

     [舊注解]金流者,火克之也。

     101.火木相得則炎。

     [譯文]木與火在一起就會燃燒。

     [舊注解]木能生火,故火得木,則必相成而炎燒也。

     102.以金擊石則火,以木鑽木則燃。

     [譯文]用金屬敲石頭就會生火,用木棒鑽木頭就會燃燒。

     [舊注解]擊則勢猛,故火生。

    鑽則薰灼,故火燃。

     103.又若火遇風則熾,遇水則滅。

    水遇寒則結,遇火則竭。

     [譯文]又如,火遇風就會旺盛,遇水就會熄滅。

    水遇寒就會結冰,遇火就會蒸發。

     [舊注解]火熾因風者,相成也;滅因水者,相克也。

    水結因寒者,相成也;竭因火者,火多勝水之少也。

     104.火虛則不燃,實則易燼。

    水流則不腐,止則易溫。

     [譯文]火微弱就不易燃燒起來。

    旺盛就容易燒成灰燼,水流動就不會腐臭,停滞就容易發熱變壞。

     [舊注解]火虛不燃,即穴不燎毛,吹不燒燭也。

    燼,焚盡之餘也。

    水流則動,故不腐臭,止則停滞,故易于溫暖。

    又傳弱者不能行舟載物。

     105.下火既炎,則上火益焰。

    下流既遠,則上流自緩。

     [譯文]底火大了,上面的火就更加旺盛。

    下流遠了,上流的水就自然緩慢。

     [舊注解]火性炎上,故下炎者上益盛。

    水性潤下,故下流者上自緩。

     106.此五行之本體然也。

     [譯文]五行的本性就是這樣的。

     [舊注解]結言上所論者,皆金木水火本體自然。

     107.故以火焚石者,激之而後裂。

    以水灌城者,決之而後傾。

     [譯文]所以用火燒石,火猛了石頭才會崩裂。

    用水灌城。

    水勢大了城垣才會傾塌。

     [舊注解]此言用水火者,雖能傷害,然必借勢行之,方可成功。

    不激則石未崩裂,不決則城不傾頹也。

     108.是以備水攻者,當防其上流。

    禦火攻者。

    當斷其上風。

     [譯文]所以防備敵人水攻,應當防範上流。

    防禦敵人火攻,應當斷其上風。

     [舊注解]防上流者,懼敵之決水也。

    斷上風者,懼敵之乘風也。

    然防之,猶不若先居上流者之為得。

    斷之,猶不若不近草莽之為安。

    不得已而一時遇敵,防之斷之可也。

     109.蓋火可撲也,亦可煽也。

    水可壅也,亦可導也。

    此水火者所以濟攻而非專攻,所以攻人而亦慮人之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