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勢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也抵不上一個人。
上級不愛護下級。
下級不擁護上級,給予優厚韻獎勵而不感激,給亨嚴厲的懲罰而不畏懼,如同心思紊亂、肢體萎弱一樣。
這樣,一百人也抵不上一個人。
[舊注解]此與下節,明篇首“實則勝、虛則敗”意。
此則言将不能治兵,其勢弱而難以當敵也。
三不當一者,無甲胃器械也。
五不當一者,乏糧儲刍秣也。
十不當一者,昧于步伐止齊也。
百不當一者,失于鼓舞振作也。
此見兵不治而勢弱,去敵至于百倍如此,非虛而何?此所以敗也。
64.故能教戒于先,則梃可格刃,以一當十之兵也。
使民親其上、死其長,則心雄敵忾,以一當百之兵也。
一當五,一當三,未何言哉! [譯文]所以能事先進行訓練,就可以用棍棒來同拿刀的敵人格鬥,這是以一當十的軍隊。
能使民衆擁護他的君主,為他的長官拚命,就會鬥志昂揚同仇敵忾,這是以一當百的軍隊。
至于以一當五,以一當三,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舊注解]此言治之有素,則軍勢強而可以無敵,義與上節相反,亦至百倍,強必實矣,此所以勝也。
65.是以其道可數焉。
足其刍糧,備其铠(1)器,習其擊刺,熟其進止,明其分數(2),谙其旗技,正其體統,嚴其号令。
未已也,又恤其仇寒,憂其疾苦,别其功過,公其賞罰,均其勞佚,釋其疑貳。
則三軍之勢不傷。
而日漸強實矣。
[注釋](1)铠kǎi(楷),古代将士穿的鐵甲。
(2)分,部曲。
數,什伍。
分數,指古代軍隊的編制。
[譯文]所以,治軍的方法是可以列舉出來的。
必須使軍,隊糧秣充足,武器裝備齊全,熟練刺擊技能,熟悉進止動作,明确編制隸屬,熟悉指揮信号。
健全各種體制,嚴格執行命令。
這還不夠。
更須對士兵體恤饑寒,關心疾苦,分明功過,公正賞。
這還不夠,更須對士兵體恤饑寒,關心疾苦,分明功過,公正賞罰,平均勞逸,消除疑慮。
這樣,三軍的實力,就不會受到損害。
而能日益強大充實了。
[舊注解]此言治兵之道。
足其刍糧,則無枵腹赢馬矣。
備其铠器,則無袒裼徒手矣。
習擊刺,熟進止,明分數,谙旗鼓,正體統(1),嚴令,則教戒于先,而無絷縛荊棘之患矣。
恤饑寒,憂疾苦,别功過,公賞罰,均勞佚,釋疑貳,則人皆親上死長,而無不愛不親、不激不畏之弊矣。
此三軍之勢,所以無傷而日漸強,強自實也。
[注釋](1)體統,底本作“統體”,互乙,今改正. 66.然兵不可使驕,驕則難制。
不可使玩,玩則難用。
故善用兵者,體備上十四事而時出之。
先之以身而非亵(1)也,決(2)之以和而非懦也,撫之以仁而非姑息也,斷之以刑而非殘忍也,勵之以義而不賞自勸也,教之以禮而不怒自威也。
夫然後驕玩不作。
三軍之勢,如山之重、如火之烈、如雷霆之迅速、如江漢之不竭者,強實也。
[注釋](1)亵xiè(洩),輕慢、冒失的意思。
(2)浃jiá(頰),浃洽,融洽和氣的意思。
[譯文]軍隊不可使它驕縱,驕縱就難于控制。
不可使它玩忽,玩忽就難于使用。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深刻體會以上十四件事而經常實行它。
以身作則而不是輕慢;對人和氣而不是怯懦;用仁慈安撫而不是姑息;用荊法處斷而不是殘忍;用犬義激動,就可以不獎賞而人人奮勉;用禮法教育,就可以不發怒而人人畏懼。
這樣做了以後,驕縱玩忽的現象就不會發生。
三軍的實力,就會象山那樣穩重不可動搖,象火那樣猛烈不可阻擋,象雷霆那樣迅速不可抵禦,象長江漢水那樣無窮無盡,強大而雄厚。
[舊注解]此亦治之之方,所以足上節之義。
驕者,狎恩恃愛也。
玩者,廢時藐視也。
善兵者知之,故能治。
“先之以身”六句,正是治之事。
是以軍勢強實,而不流于驕之難制,玩之難用也。
如山持重,喻其莫能動。
如火能烈,喻其莫能當,如雷霆迅速,喻其不可禦。
如江漢不竭,喻其不可止。
軍勢至此,一當乎百,非賢将何以能之,非聖王選之精、任之專,何以緻之。
信乎,論軍之勢者,先于統軍持勢之本,求之斯善耳。
上級不愛護下級。
下級不擁護上級,給予優厚韻獎勵而不感激,給亨嚴厲的懲罰而不畏懼,如同心思紊亂、肢體萎弱一樣。
這樣,一百人也抵不上一個人。
[舊注解]此與下節,明篇首“實則勝、虛則敗”意。
此則言将不能治兵,其勢弱而難以當敵也。
三不當一者,無甲胃器械也。
五不當一者,乏糧儲刍秣也。
十不當一者,昧于步伐止齊也。
百不當一者,失于鼓舞振作也。
此見兵不治而勢弱,去敵至于百倍如此,非虛而何?此所以敗也。
64.故能教戒于先,則梃可格刃,以一當十之兵也。
使民親其上、死其長,則心雄敵忾,以一當百之兵也。
一當五,一當三,未何言哉! [譯文]所以能事先進行訓練,就可以用棍棒來同拿刀的敵人格鬥,這是以一當十的軍隊。
能使民衆擁護他的君主,為他的長官拚命,就會鬥志昂揚同仇敵忾,這是以一當百的軍隊。
至于以一當五,以一當三,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舊注解]此言治之有素,則軍勢強而可以無敵,義與上節相反,亦至百倍,強必實矣,此所以勝也。
65.是以其道可數焉。
足其刍糧,備其铠(1)器,習其擊刺,熟其進止,明其分數(2),谙其旗技,正其體統,嚴其号令。
未已也,又恤其仇寒,憂其疾苦,别其功過,公其賞罰,均其勞佚,釋其疑貳。
則三軍之勢不傷。
而日漸強實矣。
[注釋](1)铠kǎi(楷),古代将士穿的鐵甲。
(2)分,部曲。
數,什伍。
分數,指古代軍隊的編制。
[譯文]所以,治軍的方法是可以列舉出來的。
必須使軍,隊糧秣充足,武器裝備齊全,熟練刺擊技能,熟悉進止動作,明确編制隸屬,熟悉指揮信号。
健全各種體制,嚴格執行命令。
這還不夠。
更須對士兵體恤饑寒,關心疾苦,分明功過,公正賞。
這還不夠,更須對士兵體恤饑寒,關心疾苦,分明功過,公正賞罰,平均勞逸,消除疑慮。
這樣,三軍的實力,就不會受到損害。
而能日益強大充實了。
[舊注解]此言治兵之道。
足其刍糧,則無枵腹赢馬矣。
備其铠器,則無袒裼徒手矣。
習擊刺,熟進止,明分數,谙旗鼓,正體統(1),嚴令,則教戒于先,而無絷縛荊棘之患矣。
恤饑寒,憂疾苦,别功過,公賞罰,均勞佚,釋疑貳,則人皆親上死長,而無不愛不親、不激不畏之弊矣。
此三軍之勢,所以無傷而日漸強,強自實也。
[注釋](1)體統,底本作“統體”,互乙,今改正. 66.然兵不可使驕,驕則難制。
不可使玩,玩則難用。
故善用兵者,體備上十四事而時出之。
先之以身而非亵(1)也,決(2)之以和而非懦也,撫之以仁而非姑息也,斷之以刑而非殘忍也,勵之以義而不賞自勸也,教之以禮而不怒自威也。
夫然後驕玩不作。
三軍之勢,如山之重、如火之烈、如雷霆之迅速、如江漢之不竭者,強實也。
[注釋](1)亵xiè(洩),輕慢、冒失的意思。
(2)浃jiá(頰),浃洽,融洽和氣的意思。
[譯文]軍隊不可使它驕縱,驕縱就難于控制。
不可使它玩忽,玩忽就難于使用。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深刻體會以上十四件事而經常實行它。
以身作則而不是輕慢;對人和氣而不是怯懦;用仁慈安撫而不是姑息;用荊法處斷而不是殘忍;用犬義激動,就可以不獎賞而人人奮勉;用禮法教育,就可以不發怒而人人畏懼。
這樣做了以後,驕縱玩忽的現象就不會發生。
三軍的實力,就會象山那樣穩重不可動搖,象火那樣猛烈不可阻擋,象雷霆那樣迅速不可抵禦,象長江漢水那樣無窮無盡,強大而雄厚。
[舊注解]此亦治之之方,所以足上節之義。
驕者,狎恩恃愛也。
玩者,廢時藐視也。
善兵者知之,故能治。
“先之以身”六句,正是治之事。
是以軍勢強實,而不流于驕之難制,玩之難用也。
如山持重,喻其莫能動。
如火能烈,喻其莫能當,如雷霆迅速,喻其不可禦。
如江漢不竭,喻其不可止。
軍勢至此,一當乎百,非賢将何以能之,非聖王選之精、任之專,何以緻之。
信乎,論軍之勢者,先于統軍持勢之本,求之斯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