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勢第七

關燈
的進攻。

    《詩經&bull小雅&bull六月》有“文武吉甫,萬邦為憲“的贊語。

     62.聖王之選将也,必擇是材而用之。

    苟得其人,授之專阃(1),不中制,不外監,不分權,不信讒。

    故養兵者,主也;治兵者,将也。

    兵之權,不握于主而握于将,然後将得以盡其才。

     [注釋](1)專阃,古代将帥在京城以外全權處理軍務的意思。

     [譯文]“聖王”選任将帥,必須選擇這種人材來充任。

    如果有了這種人材,就在軍事上授予他機斷行事的全權,不受中央牽制,不派宦官監視,不分割他的權限,不聽信别人的讒言。

    所以養兵,是君主的事情;治兵,是将帥的職責。

    軍隊的指揮權,不由君主掌握而由将帥掌握,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将帥的才幹。

     [舊注解]此言古聖王選任将帥之道。

    總是上惟養兵,而不侵其治兵之權,則将能治兵,可盡其破敵之才。

    不分權,如漢高因蕭何薦韓信,築壇具禮,拜為大将而任之;(1)宋太祖遣曹彬下江南,賜以匣劍,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斬之。

    (2)不信讒,如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謗書盈箧而不問;(3)燕昭王使樂毅圍臨淄,謗言日至而無疑,(4)此所以俱能成功。

    若唐玄宗督哥舒翰進戰,則中制矣,(5)魚朝恩為李光弼監軍,則外監矣,(6)安得不敗乎。

    真可為萬世之法戒。

     [注釋](1)韓信棄楚歸漢後,蕭何深知他的才能,極力向漢高祖推薦。

    漢高袒才“築壇具禮”,拜韓信為大将。

    (見《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命曹彬進攻江南的李煜,出發前,賜給曹彬“匣劍”(用匣子裝着的劍),并告訴他說:“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斬之”。

    (見《續資治通鑒》卷八)(3)周威烈王十八年(前408年).魏文侯命樂羊為将,進攻中山(今河北定縣一帶),經過三年取得勝利,樂羊回國,文侯把别人毀謗他的滿箱信件送給他看,樂羊才知道他之所以能攻下中山,應歸功于魏文侯對他的信任。

    (見《史記》卷七十一《樗裡子甘茂列傳》)(4)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燕昭王命樂毅攻齊,破臨.淄等七十餘城,隻有莒與即墨,圍攻三年不下。

    這時,有人向燕昭王進讒诽謗樂毅,燕昭王當即把進讒的人殺了,表示對樂毅的信任。

    (見《資治通鑒》卷四)(5)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唐将哥舒翰在潼關阻止了安祿山的進攻。

    唐玄宗命令他立即反攻,收複洛陽。

    哥舒翰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建議待機觀變。

    玄宗不允,一再催促,哥舒翰被迫領兵出戰,全軍覆沒。

    (見《舊唐書》卷一〇四《哥舒翰傳》)(6)唐至德三年(758年),唐肅宗派宦官魚朝恩監督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進攻安祿山軍于邺城(今河南安陽),李光弼建議進軍魏州(今河北大名東)阻止史思明來援,被魚朝恩拒絕,導緻邺城之敗。

    上元二年(761年),魚又建議肅宗,逼迫李光弼攻洛陽,以緻李軍大敗。

    (見《舊唐書》卷一一〇《李光弼傳》,卷一八四《魚朝恩傳》) 63.凡兵,甲胄之不堅,袒裼(1)也;器械之不利,徒手也,其法三不當一。

    枵腹(2)以待敵,猶病體也;羸馬以入陣,猶病足也,其法五不當一。

    手足之不便,猶絷(3)縛也;行陣之不閑,荊棘也,其法十不當一。

    上不愛下,下不親上,厚賞之不激,而苛罰之不畏,是猶心亂而肢痿(4)也,其法百不當一。

     [注釋](1)袒裼tánxī(坦西),脫衣露體。

    (2)見第23條“舊注解”注(3)“枵腹”。

    (3)絷zhí(執),用繩索絆住馬足,這裡指捆綁的意思。

    (4)痿wéi(委)。

    中醫學病名,指肢體萎弱、筋脈弛緩的病症。

     [譯文]凡是作戰,盔甲不堅固,如同赤膊一樣;器械不銳,如同徒手一樣。

    這樣,三個人也抵不上一個人。

    餓着肚子與敵作戰,如同身體有病一樣:騎着瘦弱的馬沖鋒陷陣,如同腳上有病一樣。

    這樣,五個人也抵不上一個人。

    手足不靈便,如同捆縛着一樣。

    戰鬥動作不熟悉,如同在荊棘中一樣。

    這樣,十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