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教下 第二十二

關燈
并他國擴大土地以統一其制度。

    那麼以武力進攻别國就有十二個方面必須做到的:一是連刑,即一人犯罪,同伍連坐。

    二是地禁,即禁止在防區内随便行走,,以便搜捕外奸。

    三是全車,即伍長之間互相配合,各伍之間要相互協作,聯系的很緊密。

    四是開塞,即劃分防區界限,,各自要忠于職責堅守崗位。

    五是分限,即營地内左右互相警戒,前後互相照應,并用戰車環繞加固,以便迎擊敵人和部隊宿營。

    六是号别,即前列戰車一定要前進,以區别其後續部隊,後面的不得搶先而不按次序。

    七是五章,即用五種徽章标明行列,始終保持隊伍不亂。

    八是全曲,即部隊行進曲折連貫,各自保持所屬隊形。

    九是金鼓,即用來激勵将土殺敵立功,為國獻身。

    十是陳車,即宿營時陳列的戰車前後銜接,戰馬要掩好雙目。

    十一是死士,即在軍中挑選有材力的人,乘坐戰車,縱橫沖殺,突然掩襲以制勝敵人。

    十二是力卒,即選拔得力的士兵,掌握金鼓鈴旗制約全軍,不發命令不得擅傳号令。

    這十二個方面教練完成後,如有違犯者決不饒恕。

    這樣,軍隊戰鬥力弱的可以變得強大,國君名聲卑下的可以變得尊貴,政令有弊病的可以整頓一新,老百姓流離失所的可以歸附,人口衆多能治理好,國土廣大能守衛住。

    戰車不出國門,盔甲不打開包裝,就可以威服天下了。

     用兵要做到五條:作為将領要忘掉自己的家庭,行軍路上要忘掉自己的親人,與敵交戰要舍生忘死,隻有死戰才能獲生,急于求勝那是下策。

    這樣,率領百人作戰,就能沖垮敵陣;率領千人作戰,就能擒敵殺将;率領萬人作戰,就能無敵于天下。

     周武王曾問姜太公說:“我想在很短時間内徹底知道用人的要嬰訣。

    ”姜太公回答說:“賞要如山那樣高(重賞),罰要如山溪那樣深(重罰)。

    最好是賞罰不産生偏差,其次是有了偏差就要糾正,使人不私下議論上級。

    該罰而請求不罰的處死,該賞而請求不賞的處死。

    ” 讨伐别的諸侯國必因它内部發生了變故。

    顯示一下己方财貨以觀察它貧窮的程度,暴露一下己方“弱點”以觀察它的社會弊病。

    如果敵方君主專橫老百姓離心離德,象這類情況,就是可以讨伐的依據。

    凡用兵必須考察敵我雙方得失利害,以考慮是否出兵。

    看兵員充實還是缺少,糧食富餘還是不足,摸清進出的道路,然後出兵讨伐暴亂,必能攻入敵境。

    敵人地大而城小的,必先占領它的土地;城大而地窄的,必先攻取它的城池;地方廣大而人口寡少的,就切斷它的險要處;土地狹窄而人口衆多的城池,就構築大土山居高臨下攻之。

    不傷害當地老百姓的利益,不耽誤老百姓的農時,對老百姓實行寬大政策,讓他們安居樂業,禁止各種社會流弊,那就足以行之于天下。

     現在各交戰國諸侯國互相攻打,侵犯無辜。

    軍隊自伍而兩,自兩而師,沒有統一号令。

    加以軍心不定,士兵驕奢成風,圖謀不軌,吵鬧不休,軍吏追究這些事情,必然勞累和贻誤軍機。

    天色昏沉,征途遙遠,折還部隊挫傷士氣。

    部隊久戰疲勞,将領貪功戀戰,士兵争相劫掠,這就容易吃敗仗了。

     凡是将領輕率、城壘低矮、軍心浮動的,就可攻打。

    将領穩重,城壘很高,士兵們畏服将領的,可以包圍。

    凡包圍必給敵方一點小利進行麻痹,使其兵力逐漸削弱,直到敵人不管怎麼節省最後連飯都吃不上。

    許多人夜間敲打作響,那是驚恐壯膽的表現。

    許多人回避公事不擔責任,那是離心離德的表現。

    坐等救兵,約期會戰就愁眉不展,都是失去人心而挫傷了士氣的表現。

    挫傷士氣必然敗軍,錯誤的謀略必然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