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 第十一

關燈
[說明]本篇把發展耕織作為治國之本,作者強調“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待妙,必須面對現實,力求進取。

    這在當時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至于作者把老百姓饑寒貧困的原因,完全歸咎于沒有全力務農,則應該加以分析批判。

    再者所謂使民無私的議論在當時也是空想的,不切實際的。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蓋形。

    故充腹有粒,蓋形有縷①。

    夫在耘耨②,妻在機杼③,民無二事,則有儲蓄。

    夫無雕文刻镂之事④,女無繡飾纂組之作⑤。

    木器液,金器腥。

    聖人飲于土,食于土,故埏埴以為器⑥,天下無費。

    今也金木之性不寒,而衣繡飾;馬牛之性食草飲水,而給菽粟。

    是治失其本,而宜設之制也。

    春夏夫出于南畝⑦,秋冬女練[于]布帛⑧,則民不困。

    今(短)[?]褐不蔽形⑨,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

    古者土無肥硗,人無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饑寒]⑩!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謂治者,使民無私也。

    民無私則天下為一家,而無私耕私織,共寒其寒,共饑其饑。

    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飯;有子一人,不損一飯,焉有喧呼酖酒以敗善類乎??民相輕佻?,則欲心(與)[興],争奪之患起矣?。

    橫生于一夫?,則民私飯有儲食,私用有儲财。

    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烏有以為人上也??善政執其制,使民無私。

    為下不敢私,則無為非者矣。

    反本緣理?,出乎一道。

    則欲心去,争奪止,圖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懷遠?,外無天下之難,内無暴亂之事,治之至也。

     蒼蒼之天,莫知其極。

    帝王之君?,誰為法則?往世不吋及,來世不可待,求己者也。

    所謂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叙?,四曰無敵。

    此天子之事也。

    野物不為犧牲?,雜學不為通儒?。

    今說者曰:“百裡之海,不能飲一夫;三尺之泉,足以止三軍渴。

    ”臣謂:欲生于無度,邪生于無禁。

    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無奪民時,無損民财。

    夫禁必以武而成?,賞必以文而成?。

     注釋 ①縷(lǚ呂)——線,這裡指衣服。

     ②耘耨(yún雲nòu)——鋤草,這裡指種田。

     ③機杼(zhù住)——織布機,這裡指織布。

     ④雕文刻镂(lòu漏)——指雕刻花紋圖案等手工藝。

    镂,也是刻的意思。

     ⑤繡飾纂組——指刺繡編織的工藝活。

     ⑥埏埴(shānzhí山直)一揉和粘土。

     ⑦南畝——田地。

     ④練——把絲麻和布帛煮曬得柔軟潔白。

    于——原脫,從鄂局本補。

     ⑨?——原作短,從鄂局本改。

    ?褐(shùhè樹喝)——短小粗糙的衣服。

     ⑩饑寒——原作寒饑,從鄂局本改。

     ?酖(zhèn鎮)——同鸩,毒酒。

    酖酒——這裡是酗酒鬧事的意思。

     ?輕佻(tiāo挑)——輕薄奸巧。

     ?興—一原作與(與),從鄂局本改。

     ?橫——橫逆,指為非作歹倒行逆施的壞事。

    一夫——這裡指殘暴的國君。

     ?烏——哪裡。

    人上——指國君。

     ?反本——這裡指返回到耕織的本業。

    反,同返。

    緣理——緣求原理,這裡指緣求無私的原理。

     ?懷遠——安撫邊遠地區的老百姓,使之歸附。

     ?帝王之君——這裡指古代傳說中的五帝(黃帝、颛頊、帝嚳、堯、舜)和夏、商、周三代開國之王(禹、湯、周文王和周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