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 第十一

關燈
神明——神智精明,變化莫測。

    主要指頭腦清醒,眼光敏銳。

     ?垂光——指恩澤廣布天下。

     ?洪——洪大。

    洪叙——大大明确地主階級君臣、父子、尊卑、長幼的統治秩序。

     ?犧牲一古代祭祀時殺的牲畜。

    這裡泛指祭品。

     ?通儒——指精通治國學知識的人,相當于《荀子儒效篇》裡所說大儒。

     ?太上——最高境界。

    神化一這裡指無為而治,潛移默化。

     ?因物——根據情況因勢利導的教化。

     ?武——這裡指武力鎮壓和刑罰。

     ?文——這裡指思想教化。

     譯文 治理老百姓應該怎麼辦?回答是:不是糧食就不能飽肚,不是衣服就不能遮蓋身體。

    所以,吃飽肚子得有糧食,遮蓋身體要有衣服。

    如果家家男的從事耕種,女的從事紡織,老百姓都不幹别的活,那麼國家就會有儲蓄了。

    所以男的不要幹那些專奢侈用的手工藝活,女的不要幹那些專供裝飾用的刺繡編織活。

    木制器皿愛漏水,金屬器皿有腥味。

    古時候聖人的飲具都是土制器皿,食具也是土制器皿,所以揉和粘土制成陶器,天下就沒有什麼耗費。

    而現在金屬和木質器皿本性是不怕寒冷的,卻給它披上華麗的裝飾;馬牛的本性是吃草喝水的,卻要喂它糧食。

    這樣治理就失去了原則,而應該建立合理的制度。

    如果春夏男子都到田裡耕種,秋冬女子都從事紡織,那麼老百姓就不會貧困了。

    現在老百姓粗衣不遮體,糟糠不飽肚,這是失去治理原則造成的。

    古時(與現在相比)土地沒有肥沃貧瘠的不同,人也沒有勤勞懶惰的差别,古人為什麼生活好,現在的人為什麼生活不好呢?種地的後來不種地了,織布的有時不織布了,怎麼能不挨餓受凍呢,這是由于古時候實行了治本的政策,而現在這種政策卻廢止了。

     所謂治理得好,就是使老百姓沒有私财。

    老百姓沒有私财,則天下就成為一個大家了。

    而沒有為私家耕種、為私家織布的,受凍大家一起受凍,挨餓大家一起挨餓。

    比如他有十個兒子,不多給他吃一頓飯;隻有一個兒子的,也不少給他一頓飯吃。

    象這樣哪裡還會有互相争吵、酗酒鬧事等傷風敗俗、腐蝕好人的現象呢?如果老百姓輕薄奸巧,那麼私欲就會膨脹,你争我奪的禍患就會發生了。

    如果為非作歹的事發生在昏庸殘暴的國君身上,那麼老百姓就會為私家搞吃的而儲備糧食,為私家弄用的而儲備錢财。

    老百姓一旦犯禁,就抓起來判刑治罪,哪能算是(好的)國君呢?(所以)良好的政治在于執行法制,使老百姓沒有私财。

    老百姓不敢為私,那麼就沒有為非作歹的了。

    返回耕織的根本,緣求無私的道理,把握這個總的原則,那麼就能克服私欲,停止,争奪,監獄裡沒有犯人,鄉村糧食充足,老百姓過着太平日子,邊遠部族歸順夕沒有外來侵擾,内部沒有暴亂,這是天下大治的最高境界。

     青青的天空,無法知道它的終極。

    五帝三王之君,誰是效法的典型?過去的世代不可追及,未來的世代不可等待,隻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做為天子要做到四點:一是神智精明,二是恩澤布于天下,三是大大明确上下尊卑的統治秩序,四是國富兵強無敵于天下。

    這些就是天子的事情。

    野生動物不能作為祭品,雜湊的學問不能算作“通儒勞。

    現在遊說的人說:“百裡寬的海水,不夠供一個人飲用;三尺小泉,足以解三軍之渴。

    ”我認為:貪欲産生于沒有節制,邪惡産生于沒有禁令。

    最高明的政治是讓老姓潛移默化;其次是根據事物本性因勢利導;再其次是不侵占農時,不竭盡民财。

    禁止邪惡必須輔用刑罰才有成效,獎賞有功必須結合教育才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