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權 第六

關燈
[說明]本篇說明了城防的基本法則,論述了戰前守備的要求。作者十分重視守軍和援軍的配合,作到“中外相應”,鼓舞士氣以戰勝敵人。

    凡守者,進不郭(圍)[國]退不亭障以禦戰①,非善者也。豪傑雄俊,堅甲利兵,勁弩強矢,盡在郭中。乃收窖廪毀折而入保②。令客氣十百倍,而主之氣不半焉,敵攻者傷之甚也。然而世将弗能知。

    夫守者,不失險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與焉③。出者不守,守者不出。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千而當萬。故為城郭者,非妄費于民聚土壤也,誠為守也。千丈之城,則萬人之守。池深而廣,城堅而厚,士民備,薪食給,弩堅矢強,矛戟稱之,此守法也。

    攻者不下十餘萬之衆,其有必救之軍者,則有必守之城。無必救之軍者,則無必守之城。若彼[城]堅而救誠④,則愚夫蠢婦,無不蔽城盡資血(城)者⑤。期年之城⑥,守餘于攻者,救餘于守者。若彼城堅而救不誠,則愚夫蠢婦,無不守陴而泣下⑦,此人之常情也。遂發其窖廪救撫,則亦不能止矣。必鼓其豪傑雄俊,堅甲利兵,勁弩強矢并于前,(分曆)[幺麽]毀瘠者并于後⑧。

    十萬之軍,頓于城下⑨。救必開之,守必出之。(據出)[出據]要塞⑩,但救其後,無絕其糧道,中外相應。此救而示之不誠,則倒敵而待之者也?。後其壯,前其老,彼敵無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權之謂也。

    注釋

    ①圉(yǔ雨)——邊境,邊沿。原作圍,從鄂局本改。障——險要處所築的小城堡。

    ②窖(jiào教)——收藏什物的地洞。廪(lǐn凜)——倉庫。

    ③工食——勤雜和炊事人員。食,疑作養,墨子号令:“養,十二人。”《公羊傳》宣公七年何休注:“炊烹曰養。”

    ④城——原脫,從鄂局本補。

    ⑤城——此城字疑為衍文。可能與注④之城字互為衍脫。

    ⑥期(jī基)年——周年。

    ⑦陴(pí皮)——城牆上呈凹凸形的防守用的矮牆,也稱女牆。

    ⑧幺(yāo妖)麽——細小。原作分曆,從鄂局本改。簡本作“則幼□毀□并于後”。幺、幼二字,音義皆近。毀瘠——瘦弱。

    ⑨頓——止,駐紮,圍困。

    ⑩出據——原作據出,從鄂局本改。

    ?倒敵——迷惑敵人。

    ?止——靜止,指消極防禦。

    譯文

    凡是防守的部隊,進不在外城邊沿設防,退不設置哨所和堡壘以作防禦,是不妥善的。應該把精壯軍民,優良武器,都配置在城内。同時收集城郊糧食财物,拆毀城外房屋,入守城堡。讓進攻的敵人花十倍百倍的氣力,而守城者不用費一半的氣力,叫敵人進攻付出很大的傷亡。然而,現在的将領卻不懂得這個道理。

    進行防守的,不能放棄險要的地方。防守的方法是:城一丈,要十個人防守,勤雜炊事人員不在内。出擊的部隊不擔任防守,防守的部隊不參加出擊。要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以百當千,以千當萬。‘所以建立城郭,并不是胡亂耗費民力聚土作樣子的,确實是為了防守。一千丈的城需要一萬人來防守。護城河深而寬,城牆堅實而厚,軍隊和老百姓配備足,柴草和糧食供應有保證,武器裝備精良适用,這就是守城的法則。

    進攻的不下十多萬人,防守的隻要有可靠的援軍,那就有必定守得住的城池。沒有可靠的援軍,那就沒有守得住的城池。如果那座城堅固而援軍可靠,那麼全城男男女女,就沒有不為守城而竭盡财力英勇獻身的。能夠堅守一年的城池,是因為防守的力量大于攻城的力量,援軍的力量大于守軍的力量。如果那座城堅固而援軍不可靠,那麼全城男男女女,就沒有不守在女牆旁城旁邊而失望落淚的,這是人之常情。即使打開倉庫進行救濟安撫,也不能制止。必須動員精壯軍民,裝備起優良的武器,并力防守于前邊,老幼病弱者防守于後邊。

    十萬敵軍圍困于城下,援軍一定要解開重圍,守軍一定要主動出擊。守軍出擊占領險要地形,援軍但在敵軍後面救應,卻不斷絕敵軍糧道,守軍與援軍内外遙相呼應。這種援救示敵以假象,就可颠倒敵人部署而等待可乘之機。(誘使敵人)把精壯放到後面(對付援軍),把老弱擺在前面(圍城),敵人前面沒阻擋(守軍出擊的強大兵力),守軍就不得隻搞消極防禦(而應積極反攻)了。這就是所說的守城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