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威 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說明]本篇從道、威、力三方面取勝的道理談起,集中論述了高昂的士氣對于戰爭取勝的重大作用,并指出了激勵士氣的辦法是在于“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營而顯之”。
凡兵有以道勝,有以威勝,有以力勝。
講武料敵①,使敵之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此道勝也。
審法制,明賞罰,便器用,使民有必戰之心,此威勝也,破軍殺将,乘闉發機②,潰衆奪地,成功乃返,此力勝也。
王侯知此,[所]以三勝者畢矣③。
夫将(卒)[之]所以戰者民也④,民之所以戰者氣也。
氣實則鬥,氣奪則走。
刑如未加⑤,兵未接⑥,而所以奪敵者五:一曰廟勝之論⑦,二日受命之論⑧,三日逾垠之論⑨,四日深溝高壘之論,五日舉陳加刑之論⑩。
此五者,先料敵而後動,是以擊虛奪之也。
善用兵者,能奪人而不奪于人,奪者心之機也。
令者—衆心也。
衆不審則數變?,數變則令雖出,衆不信矣。
故令之法,小過無更,小疑無申。
故上無疑令,則衆不二聽。
動無疑事,則衆不二志。
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未有不得其力,而能緻其死戰者也。
故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則可以饑易飽;國必有孝慈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
古者率民,必先禮信而後爵祿,先廉恥而後刑罰,先親愛而後律其身?。
故戰者必本乎率身以勵衆士?,如心之使四肢也。
志不勵則土不死節?,士不死節則衆不戰。
勵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喪之親?,民之所營不可不顯也?。
必也,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榮)[營]而顯之?。
田祿之實,飲食之親,鄉裡相勸,死生相救,兵役相從,此民之所勵也。
使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止如堵牆,動如風雨,車不結轍?,士不旋踵?,此本戰之道也。
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戰所以守城也。
故務耕者民不饑,務守者地不危,務戰者城不圍。
三者先王之本務[也]?。
本務[者]兵最急(本者)?,故先王專于兵有五焉:委積不多則士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士不選則衆不強,備用不便則力不壯,刑賞不中則衆不畏?。
務此五者,靜能守其所固,動能成其所欲。
夫以居攻出?,則居欲重,陣欲堅,發欲畢,(阙)[鬥]欲齊?。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所謂上滿下漏,患無所救。
故曰,舉賢任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蔔筮而事吉?;貴功養勞,不禱祠而得福。
又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聖人所貴,人事而已。
夫勤勞之師,将(不)(必)先己?。
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伕必以身同之?。
如此,師雖久而不老不弊。
注釋 ①講武——進行軍事動員和宣傳。
料敵——分析敵情。
②闉(yīn因)——本指圍在城門外的曲城的城門,這裡就是指曲城。
發機——發動機弩射箭。
③所——原脫,從鄂局本補。
④之——原作卒,從鄂局本改。
⑤刑——這裡指厮殺。
⑥兵——這裡指作戰。
古時,“兵”、“刑”二字有時是一個意思。
⑦廟勝——朝廷決策的勝利。
⑧受命——将領接受國君的命令。
這裡指任用得力将領的意思。
⑨逾垠(yúyín餘銀)——從前一些注釋,有的說是渡越江河,有的說是深入敵境,有的說指軍事訓練。
據文意,應是泛指部隊行軍宿營等内容。
⑩舉陳——陳同陣,布陣臨戰的意思。
?審——這裡是理解、明白的意思。
數(shuò朔)——屢次,多次。
?信——原脫,從鄂局本補。
?律——用法紀約束和管教。
?戰者——指帶兵的将領。
士——指武卒,見《荀子議兵》。
?死節——為正義獻身,這裡指為國捐軀。
?厚——優厚,指很好的生活待遇。
?親——指撫恤之事。
?營——經營,積極追求。
?營——原作榮,從鄂局本改。
?卒伯——古時軍隊的編制單位,百人為一卒,也稱伯。
這裡指官兵關系,或部隊間的關系。
?車不結轍——戰車前進不後退。
結轍一車輛往返在地上壓出的交錯軌迹。
?旋踵(zhǒng腫)——往回逃跑。
旋一返回。
踵——腳後跟。
?也一原脫,從鄂局本補。
?者——原脫,從鄂局本補。
本者一據鄂局本删。
?委積——屯積、儲備。
?中(zhòng衆)——恰當,适宜。
?居——駐守。
出——指運動、出動的部隊。
?鬥——原作阙,從
凡兵有以道勝,有以威勝,有以力勝。
講武料敵①,使敵之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此道勝也。
審法制,明賞罰,便器用,使民有必戰之心,此威勝也,破軍殺将,乘闉發機②,潰衆奪地,成功乃返,此力勝也。
王侯知此,[所]以三勝者畢矣③。
夫将(卒)[之]所以戰者民也④,民之所以戰者氣也。
氣實則鬥,氣奪則走。
刑如未加⑤,兵未接⑥,而所以奪敵者五:一曰廟勝之論⑦,二日受命之論⑧,三日逾垠之論⑨,四日深溝高壘之論,五日舉陳加刑之論⑩。
此五者,先料敵而後動,是以擊虛奪之也。
善用兵者,能奪人而不奪于人,奪者心之機也。
令者—衆心也。
衆不審則數變?,數變則令雖出,衆不信矣。
故令之法,小過無更,小疑無申。
故上無疑令,則衆不二聽。
動無疑事,則衆不二志。
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未有不得其力,而能緻其死戰者也。
故國必有禮[信]親愛之義?,則可以饑易飽;國必有孝慈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
古者率民,必先禮信而後爵祿,先廉恥而後刑罰,先親愛而後律其身?。
故戰者必本乎率身以勵衆士?,如心之使四肢也。
志不勵則土不死節?,士不死節則衆不戰。
勵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喪之親?,民之所營不可不顯也?。
必也,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榮)[營]而顯之?。
田祿之實,飲食之親,鄉裡相勸,死生相救,兵役相從,此民之所勵也。
使什伍如親戚,卒伯如朋友?,止如堵牆,動如風雨,車不結轍?,士不旋踵?,此本戰之道也。
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戰所以守城也。
故務耕者民不饑,務守者地不危,務戰者城不圍。
三者先王之本務[也]?。
本務[者]兵最急(本者)?,故先王專于兵有五焉:委積不多則士不行?,賞祿不厚則民不勸,武士不選則衆不強,備用不便則力不壯,刑賞不中則衆不畏?。
務此五者,靜能守其所固,動能成其所欲。
夫以居攻出?,則居欲重,陣欲堅,發欲畢,(阙)[鬥]欲齊?。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倉府,所謂上滿下漏,患無所救。
故曰,舉賢任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蔔筮而事吉?;貴功養勞,不禱祠而得福。
又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聖人所貴,人事而已。
夫勤勞之師,将(不)(必)先己?。
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伕必以身同之?。
如此,師雖久而不老不弊。
注釋 ①講武——進行軍事動員和宣傳。
料敵——分析敵情。
②闉(yīn因)——本指圍在城門外的曲城的城門,這裡就是指曲城。
發機——發動機弩射箭。
③所——原脫,從鄂局本補。
④之——原作卒,從鄂局本改。
⑤刑——這裡指厮殺。
⑥兵——這裡指作戰。
古時,“兵”、“刑”二字有時是一個意思。
⑦廟勝——朝廷決策的勝利。
⑧受命——将領接受國君的命令。
這裡指任用得力将領的意思。
⑨逾垠(yúyín餘銀)——從前一些注釋,有的說是渡越江河,有的說是深入敵境,有的說指軍事訓練。
據文意,應是泛指部隊行軍宿營等内容。
⑩舉陳——陳同陣,布陣臨戰的意思。
?審——這裡是理解、明白的意思。
數(shuò朔)——屢次,多次。
?信——原脫,從鄂局本補。
?律——用法紀約束和管教。
?戰者——指帶兵的将領。
士——指武卒,見《荀子議兵》。
?死節——為正義獻身,這裡指為國捐軀。
?厚——優厚,指很好的生活待遇。
?親——指撫恤之事。
?營——經營,積極追求。
?營——原作榮,從鄂局本改。
?卒伯——古時軍隊的編制單位,百人為一卒,也稱伯。
這裡指官兵關系,或部隊間的關系。
?車不結轍——戰車前進不後退。
結轍一車輛往返在地上壓出的交錯軌迹。
?旋踵(zhǒng腫)——往回逃跑。
旋一返回。
踵——腳後跟。
?也一原脫,從鄂局本補。
?者——原脫,從鄂局本補。
本者一據鄂局本删。
?委積——屯積、儲備。
?中(zhòng衆)——恰當,适宜。
?居——駐守。
出——指運動、出動的部隊。
?鬥——原作阙,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