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談 第三

關燈
就造成了更加嚴重的逃散和傷亡,現在的将領不能夠禁止。

    殺人于百步之外的武器,是弓箭。

    殺人于五十步之内的武器,是矛和戟。

    将領已經擊鼓命令進攻了,而士兵喧嘩吵鬧、折箭,斷矛、抛戟,隻想走在末後。

    戰鬥中出現了這些情況,是部隊内部的潰敗,現在的将領不能夠禁止。

    士兵的隊伍很混亂,戰車的編隊很混亂,奇襲的部隊棄将逃跑,大部隊也跟着逃跑,現在的将領不能夠禁止。

    如果将領能禁止這四種情況,那麼高山可以跨越,深水可以渡過,堅固的陣地可以攻克。

    如果不能禁止這四種情況,(要戰勝敵人)就象沒有船槳想過河渡江一樣,是辦不到的。

     士兵并非喜歡死而厭惡生。

    隻要号令嚴明,法制缜密,就能使他們勇往直前。

    明賞于前,施罰于後,這樣出兵就能得利,進擊就能立功。

    使一百人聽一卒長指揮,一千人聽一司馬指揮,一萬人聽一将軍指揮,以少制多,以弱制強。

    請聽我談談統制辦法,完全可以使全軍隻殺一人而不失刑威。

    這樣,父親不敢包庇兒子,兒子不敢包庇父親,何況一般的人呢?一個亡命徒持劍沖入集市,萬人沒有不躲避他的。

    我認為并不是唯獨他一個人勇敢,大家都不如他。

    為什麼呢?因為拚着死與想着生,本來就是不相同的。

    如果采納我的辦法,完全可以使三軍之衆都象一個亡命徒那樣不怕死,誰也不敢在前邊阻擋,誰也不敢在後邊尾追,那就所向無敵,如入無人之境了。

    所向無敵、如入無人之境的軍隊,就是稱王天下、稱霸諸侯的軍隊。

     有率領十萬軍隊,而天下無敵的是誰呢?是齊桓公。

    有率領七萬軍隊,而天下無敵的是誰呢?是吳起。

    有率領三萬軍隊,而天下無敵的是誰呢?是孫武。

    現在天下的将領,所率領的軍隊沒有不到二十萬的,然而不能成就功名,就在于不能嚴明政治制度。

    若嚴明了政治制度,那末一個人能戰勝敵人,則十個人也能戰勝敵人。

    十個人能戰勝敵人,則百個、千個、萬個人也能戰勝敵人了。

    所以說,修繕我軍的武器裝備,培養部隊的勇敢精神,打起仗來就能象猛禽捕食那樣快速兇狠,象決開積水傾瀉于千仞深谿那樣勢不可擋。

     現在有的諸侯國遭到攻擊,就用大量财寶送禮,讓自己的愛子去作人質,以割讓土地為代價,而得到天下諸侯的援兵,号稱十萬,其實不過幾萬人。

    派援兵來的諸侯國君,無不告誡其将領說:“不要在别國之前出戰。

    ”其實不可能得到這些援兵幫助作戰。

     估量一下國内的民衆,沒有一伍不能征用的。

    組織起十萬大軍,而國君必須使他們穿國家的衣服,吃國家的飯。

    如果戰鬥還不能勝利,防守不能堅固,那也不是老百姓的罪過,而是朝廷法制不明造成的。

    ,天下諸侯國援助我們作戰,(敵人)就象駿馬騄駬那樣奔馳,而援兵卻象劣馬那樣豎着鬃毛追逐,這怎麼能補充我軍的氣勢呢?我們要利用天下有用的辦法來為自己所用,我們要效榜天下好制度使之成為自己的制度,整頓我們的号令,嚴明我們的賞罰,使國家的民衆不務農就得不到飯吃,不出戰就得不到爵位。

    使民衆争相從事農戰,這樣就天下無敵了。

    所以說,這樣發号施令,就能取信于國内民衆。

     有人說他可以戰勝敵人,不要聽信他的空話,必須考察他能不能打仗。

    看到别人的土地而去占領,瓜分别人的民衆而去管教,必須容納他們之中賢能的人。

    如果不能容納他們中的賢能,而又想占領他國,必定全軍覆沒、将帥犧牲。

    這樣,雖然戰勝了而國家會更加衰弱,得到了土地而國家會更加貧窮,這是因為國内的政治制度有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