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談 第三

關燈
⑤麾(huī揮)——古時軍隊的指揮旗。

    這裡作動詞用,同揮。

     ⑥國士——為國家英勇獻身,受到人們稱贊的人。

     ⑦亦——原脫,從鄂局本補。

    也——原脫,從鄂局本補。

     ⑧世——指現在。

     ⑨拗(ǎo襖)——用手折斷。

    抱——同抛,抛棄。

     ⑩奇兵——古時用兵分正兵、奇兵,互相配合、變化,以戰勝敵人。

    這裡指小股奇襲部隊。

    捐——舍棄。

     ?亡——同無。

    絕——橫渡。

     ?令——原作令,從鄂局本改。

    卒——古時軍隊編制,百人為一卒,這裡指卒長。

     ?司馬——這裡指千人之長。

     ?誅——這裡是統率,操生殺予奪之權的意思。

     ?三軍——古時出戰,全軍分為左、中、右(或前、中、後)三軍。

    這裡指全軍。

     ?舍——隐藏、包庇。

     ?不肖(xiào笑)——不如,無能。

     ?侔(móu謀)——等,同。

     ?為一死賊——象一個亡命徒那樣奮不顧身。

    《吳子勵士篇》也說:“今臣以五萬之衆而為一死賊,率以讨之,固難敵矣。

    ” ?桓公——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685年一前634年在位,是五霸之一。

    他任用管仲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使齊國強盛起來了。

     ?吳起——戰國時期衛國人,曾在魯、魏兩國作過官,後在楚國為相,實行變法革新,效果顯著。

    公元前381年被楚國貴族殺死。

    他又是著名的軍事家,世傳著有兵書《吳子》(有人說這是後人僞作)。

     ?武子——孫武。

    齊國人,後在吳國(阖闾時)為将,是春秋晚期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兵書《孫子》。

     ?仞(rèn認)——古時長度單位,一仞為八尺或七尺。

    谿(xī希)——同溪,山澗。

    《孫子軍形篇》也有“若決積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之句。

     ?聘(pìn牝)——古代諸侯之間的遣使訪問。

     ?質(zhì治)——這裡指國君把兒子送到别國當抵壓品。

     ?正——同征,征調,征用。

     ?衣(yì亦)吾衣——第一個“衣”為動詞,穿。

    這裡指穿公家的衣。

     ?食(sì四)吾食——第一個“食”為動詞,吃。

    這裡指吃公家的飯。

     ?良骥(jì寄)——駿馬。

    騄駬(lùěr錄耳)相傳為周穆王八駿馬之一。

    駬,原作耳,從鄂局本改。

    駛——馬跑得快。

     ?鬐(qí其)——馬鬃。

     ?紹——接續,補充。

     ?爵(jué決)——爵位,古時政治待遇上的等級地位。

     ?毋(wú無)——同無,不要。

     ?畜——養活,管教。

     ?内(nà納)——同納,動詞,收納。

     ?弊——毛病,弊病。

     譯文 凡是軍隊,制度必須得先定好。

    制度先定則士兵不散亂,士兵不散亂刑罰就分明。

    号令所指,百人都能勇猛戰鬥;沖鋒陷陣,千人都能奮勇當先;消滅敵軍,萬人都能齊心格鬥。

    這樣,就天下無敵了。

     古時候,士兵有什伍的編制,戰車有偏列的編制。

    号令一下,先登上城的,未嘗不是為國盡力的勇土;先戰死的,也未嘗不是為國獻身的勇士。

    但是,殺傷敵一人,而傷亡我百人,這實際上是資助了敵人,嚴重地損傷了自己,現在的将領不能夠禁止。

    征兵入伍就有士兵逃亡,或臨戰時自行敗逃,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