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官 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說明]本篇集中論述戰爭中冬的地位和作用,闡明了“天官時日,不若人事”,的道理,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天命論,反映了作者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梁惠王問尉缭子曰①:“黃帝‘刑德,可以百戰百勝②,有之乎?”
尉缭子對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謂天官時日陰陽向背也③。黃帝者,人事而已矣。何者?今有城東西攻不能取,南北攻不能取,四方豈無順時乘之者耶?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備具,财谷多積,豪士一謀者也。若城下池淺守弱,則取之矣。由是觀之,天官時日,不若人事也。按天官曰:‘背水陳為絕(紀)[地]④,向阪陳為廢軍⑤’。武王伐纣⑥,背濟水向山阪而陳⑦,以二萬二千五百人,擊纣之億萬而滅商⑧,豈纣不得天官之陳哉?楚将公子心與齊人戰⑨,時有彗星出,柄在齊。柄所在勝,不可擊。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鬥者,固倒而勝焉⑩。’明日與齊戰,大破之。黃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謂之天(時)[官]?,人事而已。”
注釋
①梁惠王——戰國時魏國的國君,姬姓,又以畢為姓,名瑩,元公前370-319年在位。公元前362年(一說365年)魏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所以曆史上也稱梁國。
⑧黃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中原地區部落首領,姓公孫名軒轅,又号有熊氏,曾打敗炎帝、征服蚩尤及其他氏族部落。刑德——刑指殺,德指生,秦漢以前法家、陰陽家、儒家對刑德各有不同的解釋,下文《尉缭子》的回答,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③天官——天文星象等的總稱。又為兵家陰陽書的名稱。天官不止一種,凡所謂瞻雲、望日、察氣、觀星、奇門遁甲都與天象有關,故稱天官。時日陰陽向背——古代占星家認為天文星象、時日陰陽的變化,能引起、決定人間的吉兇。所以迷信這些的人,行事前要先察看天文星象,占蔔時日、陰陽,來探詢天意,預測吉兇。
④陳——同陣。地——原作紀,從清湖北崇文書局本(以下簡稱墨晝本)改。
⑤阪(bǎn闆)——山坡。
⑥武王——周武王,周文王的兒子,姓姬名發。纣——商纣王,姓子名辛,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武王伐纣事,約在公元前1066年(一說1027年),周武王聯合許多諸侯攻打殷纣王,大戰于牧野(今河南汲縣北),滅掉了商王朝。
⑦濟水——亦稱沇水,源出河南濟源縣王屋山,古時直接入海,今流入黃河。
⑧億——古時十萬也叫億。據《史記》記載,纣王發兵七十萬拒周武王(一說十七萬)。
⑨公子心——不詳。疑為楚國将子玉(成得臣)的兒子大心,其父死後被任命為将。
⑩以彗鬥者固倒而勝焉——這是公子心反駁占星家迷信說法的話。意思是說,若要拿彗掃帚與人相鬥,必須把彗柄倒過去打才能取勝。
?稽(jī激)——考查。
?官——原作時,從鄂局本改。
譯文
梁惠王問尉缭子說:“黃帝依靠‘刑德’,可以百戰百勝,有這回事嗎?”
尉缭子回答說:“刑是講讨伐敵人的,德是講治理國家的,并不是講天官、時日、陰陽向背那些東西。黃帝所指的,不過是人的作用罷了。何以見得呢?譬如現在有座城,從東西攻攻不下來,從南北攻也攻不下來,這四個方向難道都沒有順應的時辰可利用的嗎?所以不能攻克的原因,是由于城牆高,護城河深,武器齊備,物資糧食積存充足,将士們心齊謀合。如果城牆低,護城河淺,防守力量弱,就能攻下它了。由此看來,天官時日不如人的作用。按《天官書》的說法:‘背水布陣就是把兵士置于死地,向着山坡列陣就等于白白送掉軍隊。’但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就背着濟水向着山坡擺開陣勢,以二萬二千五百人攻擊纣王的數十萬大軍,滅掉了商朝,難道纣王就沒有按照天官書的說法來布陣嗎?楚國的将領公子心和齊國人打仗,當時彗星出現在天空,彗星的把柄在齊國一方。(按天官的說法)彗柄所在的一方得勝,是不能出擊的。公子心說:‘彗星哪有知覺,就是用彗(掃帚)與人相鬥,本來要把彗(掃帚)柄倒過去打才能取勝。’第二天與齊軍交戰,大敗齊軍。黃帝說:‘先去求神求鬼,(不如)先考查自己的智能。’說的是天官,不過是指人的作用罷了。”
梁惠王問尉缭子曰①:“黃帝‘刑德,可以百戰百勝②,有之乎?”
尉缭子對曰:“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謂天官時日陰陽向背也③。黃帝者,人事而已矣。何者?今有城東西攻不能取,南北攻不能取,四方豈無順時乘之者耶?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備具,财谷多積,豪士一謀者也。若城下池淺守弱,則取之矣。由是觀之,天官時日,不若人事也。按天官曰:‘背水陳為絕(紀)[地]④,向阪陳為廢軍⑤’。武王伐纣⑥,背濟水向山阪而陳⑦,以二萬二千五百人,擊纣之億萬而滅商⑧,豈纣不得天官之陳哉?楚将公子心與齊人戰⑨,時有彗星出,柄在齊。柄所在勝,不可擊。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鬥者,固倒而勝焉⑩。’明日與齊戰,大破之。黃帝曰:‘先神先鬼,先稽我智?。’謂之天(時)[官]?,人事而已。”
注釋
①梁惠王——戰國時魏國的國君,姬姓,又以畢為姓,名瑩,元公前370-319年在位。公元前362年(一說365年)魏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所以曆史上也稱梁國。
⑧黃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中原地區部落首領,姓公孫名軒轅,又号有熊氏,曾打敗炎帝、征服蚩尤及其他氏族部落。刑德——刑指殺,德指生,秦漢以前法家、陰陽家、儒家對刑德各有不同的解釋,下文《尉缭子》的回答,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③天官——天文星象等的總稱。又為兵家陰陽書的名稱。天官不止一種,凡所謂瞻雲、望日、察氣、觀星、奇門遁甲都與天象有關,故稱天官。時日陰陽向背——古代占星家認為天文星象、時日陰陽的變化,能引起、決定人間的吉兇。所以迷信這些的人,行事前要先察看天文星象,占蔔時日、陰陽,來探詢天意,預測吉兇。
④陳——同陣。地——原作紀,從清湖北崇文書局本(以下簡稱墨晝本)改。
⑤阪(bǎn闆)——山坡。
⑥武王——周武王,周文王的兒子,姓姬名發。纣——商纣王,姓子名辛,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武王伐纣事,約在公元前1066年(一說1027年),周武王聯合許多諸侯攻打殷纣王,大戰于牧野(今河南汲縣北),滅掉了商王朝。
⑦濟水——亦稱沇水,源出河南濟源縣王屋山,古時直接入海,今流入黃河。
⑧億——古時十萬也叫億。據《史記》記載,纣王發兵七十萬拒周武王(一說十七萬)。
⑨公子心——不詳。疑為楚國将子玉(成得臣)的兒子大心,其父死後被任命為将。
⑩以彗鬥者固倒而勝焉——這是公子心反駁占星家迷信說法的話。意思是說,若要拿彗掃帚與人相鬥,必須把彗柄倒過去打才能取勝。
?稽(jī激)——考查。
?官——原作時,從鄂局本改。
譯文
梁惠王問尉缭子說:“黃帝依靠‘刑德’,可以百戰百勝,有這回事嗎?”
尉缭子回答說:“刑是講讨伐敵人的,德是講治理國家的,并不是講天官、時日、陰陽向背那些東西。黃帝所指的,不過是人的作用罷了。何以見得呢?譬如現在有座城,從東西攻攻不下來,從南北攻也攻不下來,這四個方向難道都沒有順應的時辰可利用的嗎?所以不能攻克的原因,是由于城牆高,護城河深,武器齊備,物資糧食積存充足,将士們心齊謀合。如果城牆低,護城河淺,防守力量弱,就能攻下它了。由此看來,天官時日不如人的作用。按《天官書》的說法:‘背水布陣就是把兵士置于死地,向着山坡列陣就等于白白送掉軍隊。’但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就背着濟水向着山坡擺開陣勢,以二萬二千五百人攻擊纣王的數十萬大軍,滅掉了商朝,難道纣王就沒有按照天官書的說法來布陣嗎?楚國的将領公子心和齊國人打仗,當時彗星出現在天空,彗星的把柄在齊國一方。(按天官的說法)彗柄所在的一方得勝,是不能出擊的。公子心說:‘彗星哪有知覺,就是用彗(掃帚)與人相鬥,本來要把彗(掃帚)柄倒過去打才能取勝。’第二天與齊軍交戰,大敗齊軍。黃帝說:‘先去求神求鬼,(不如)先考查自己的智能。’說的是天官,不過是指人的作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