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 義
關燈
小
中
大
不擱鹽,我們就把它吃了。
【管……叫作】也說“管……叫”,等于一般說的“叫……作”。
大家說管這些地方叫作“火車頭墳地”。
等于說“叫這些地方作火車頭墳地”。
【行】表示贊許。
西南話說成“要得”。
這姑娘真行! 【準】是“一定”的意思。
準會着火。
你怎麼不哭?準是不疼吧? 父親準趕不回來點燈了。
【管保(準保)】“管保”是“包管”的意思。
也可以說成“準保”。
它們和“準”字不同的地方,是可以放在“你”或“他”等字的前面。
要是風風雨雨地突擊一陣,管保你幹不到兩天就要垮下來。
你要是住在我們村裡,管保出不了這号事。
修理修理,準保能用。
【老】表示時間長久。
後來覺得老停在外邊還不大放心。
【就】是“隻”的意思。
她不是怕二虎子被鬼子抓去……她就是怕老王被鬼子抓去。
我活了一輩子啦,就沒聽說過機器能種地。
大家都說歌很好,就是裡面拐彎太多。
好容易才從那條水道出來,就是這腿上中了一槍。
【全(全都)】“全”是“都”的意思(若解作“完全”,不算恰當)。
有時說成“全都”。
你們全知道,中國約有五萬萬人民。
不等于說“完全知道”,隻等于說“都知道”或“人人都知道”。
列甯把我要告訴他的話全說了。
倉庫裡藏着的東西不一定全是新的。
鑽煤,鋤煤,鏟煤,裝煤,全有适當的機器。
把留下的枝條全都拉進去。
【淨】表示除此之外沒有别的。
你這小子淨想好事。
我們村裡淨是穿黑衣裳的。
人家冀縣農場裡淨女的。
【打】就是“由”或“從”。
有個老頭兒打這兒過。
打根上起就分枝。
打這以後,老品就加入了拖拉機練習組。
【往】就是“向”或“朝着”。
反動派由豐台往城裡頭逃。
老王的手往腰裡摸。
所以他再往西走。
一拐一拐地往回走。
“往回走”等于說“朝着回去的方向走”。
【……的話】放在句尾,表示假定。
人民政府不來領導的話,哪兒能有現在這樣的日子? 【要不、不的話】等于說“否則”。
媽,你給我脖子上圍條手巾吧,要不風吹進去可冷啊。
竈門邊别堆柴火,得搬開。
不的話,小心着,準會着火。
“不的話”在這裡等于說“如果不搬開的話”。
此外,常用的字還有“能”“得”“讓”“自個兒”等,等到以後還要特别提出來讨論的。
(乙)其他 其他還有許多字眼是北京話和一般北方話所特有的。
現在簡單地再舉一些例子。
【街坊】鄰居,鄰人。
疑心是個街坊偷的。
【星星】星。
一顆星星也看不見。
【水泥】水門汀(江浙),士敏土(廣州)。
支撐的柱子全是鋼骨水泥的。
【煙卷】香煙。
實際上說成“煙卷兒”。
場長拿起煙卷,就往老品手裡塞。
【話匣子】留聲機。
他首先拉開了話匣子。
這裡的“拉開了話匣子”是譬喻。
【腦袋】頭。
腦袋脹得像耧鬥。
【脖子】頸。
艾戈爾卡扯着脖子叫喊。
【翅膀】翼(華南人注意)。
振動翅膀,向網上一撞。
【娘們家】女性。
我要不是娘們家,我非得學學不可。
【晌午】中午。
晌午了,劉連長他們拿出自己帶來的幹糧吃。
【本】簿子。
拿你的生字本來給我看。
【回事】一件事。
這是怎麼回事啊! 原來這麼回事。
“回事”是“一回事”的省略,常常放在“這麼”“那麼”或“怎麼”的後面。
【一輩子】一生(華南人注意)。
她一輩子也忘不了。
【稠】稀的反面。
不吃稠的喝口湯。
【嚴】緊(關得緊)。
拿草蓋得嚴嚴的。
【累】疲勞。
滿身是水,又累又餓。
【不賴】頗好。
我這煙不賴。
【頂事、抵事、管事】中用。
這藥可頂事呢。
雇着看莊稼的也不抵事。
【有兩下子】還算有本事。
不賴,二黑有兩下子。
【短】缺少。
我們修車缺材料,短機器。
【扔】一般說的“丢”(抛棄)。
那些反動派就扔下了車,逃走了。
【丢】失去。
有個人丢了一把斧子。
【待】(音獃,亦寫作“呆”)住,停留。
待了半天才說。
【彆】忍。
老品實在彆不住了。
【摔】跌。
小彼得去溜冰,把腿摔折
【管……叫作】也說“管……叫”,等于一般說的“叫……作”。
大家說管這些地方叫作“火車頭墳地”。
等于說“叫這些地方作火車頭墳地”。
【行】表示贊許。
西南話說成“要得”。
這姑娘真行! 【準】是“一定”的意思。
準會着火。
你怎麼不哭?準是不疼吧? 父親準趕不回來點燈了。
【管保(準保)】“管保”是“包管”的意思。
也可以說成“準保”。
它們和“準”字不同的地方,是可以放在“你”或“他”等字的前面。
要是風風雨雨地突擊一陣,管保你幹不到兩天就要垮下來。
你要是住在我們村裡,管保出不了這号事。
修理修理,準保能用。
【老】表示時間長久。
後來覺得老停在外邊還不大放心。
【就】是“隻”的意思。
她不是怕二虎子被鬼子抓去……她就是怕老王被鬼子抓去。
我活了一輩子啦,就沒聽說過機器能種地。
大家都說歌很好,就是裡面拐彎太多。
好容易才從那條水道出來,就是這腿上中了一槍。
【全(全都)】“全”是“都”的意思(若解作“完全”,不算恰當)。
有時說成“全都”。
你們全知道,中國約有五萬萬人民。
不等于說“完全知道”,隻等于說“都知道”或“人人都知道”。
列甯把我要告訴他的話全說了。
倉庫裡藏着的東西不一定全是新的。
鑽煤,鋤煤,鏟煤,裝煤,全有适當的機器。
把留下的枝條全都拉進去。
【淨】表示除此之外沒有别的。
你這小子淨想好事。
我們村裡淨是穿黑衣裳的。
人家冀縣農場裡淨女的。
【打】就是“由”或“從”。
有個老頭兒打這兒過。
打根上起就分枝。
打這以後,老品就加入了拖拉機練習組。
【往】就是“向”或“朝着”。
反動派由豐台往城裡頭逃。
老王的手往腰裡摸。
所以他再往西走。
一拐一拐地往回走。
“往回走”等于說“朝着回去的方向走”。
【……的話】放在句尾,表示假定。
人民政府不來領導的話,哪兒能有現在這樣的日子? 【要不、不的話】等于說“否則”。
媽,你給我脖子上圍條手巾吧,要不風吹進去可冷啊。
竈門邊别堆柴火,得搬開。
不的話,小心着,準會着火。
“不的話”在這裡等于說“如果不搬開的話”。
此外,常用的字還有“能”“得”“讓”“自個兒”等,等到以後還要特别提出來讨論的。
(乙)其他 其他還有許多字眼是北京話和一般北方話所特有的。
現在簡單地再舉一些例子。
【街坊】鄰居,鄰人。
疑心是個街坊偷的。
【星星】星。
一顆星星也看不見。
【水泥】水門汀(江浙),士敏土(廣州)。
支撐的柱子全是鋼骨水泥的。
【煙卷】香煙。
實際上說成“煙卷兒”。
場長拿起煙卷,就往老品手裡塞。
【話匣子】留聲機。
他首先拉開了話匣子。
這裡的“拉開了話匣子”是譬喻。
【腦袋】頭。
腦袋脹得像耧鬥。
【脖子】頸。
艾戈爾卡扯着脖子叫喊。
【翅膀】翼(華南人注意)。
振動翅膀,向網上一撞。
【娘們家】女性。
我要不是娘們家,我非得學學不可。
【晌午】中午。
晌午了,劉連長他們拿出自己帶來的幹糧吃。
【本】簿子。
拿你的生字本來給我看。
【回事】一件事。
這是怎麼回事啊! 原來這麼回事。
“回事”是“一回事”的省略,常常放在“這麼”“那麼”或“怎麼”的後面。
【一輩子】一生(華南人注意)。
她一輩子也忘不了。
【稠】稀的反面。
不吃稠的喝口湯。
【嚴】緊(關得緊)。
拿草蓋得嚴嚴的。
【累】疲勞。
滿身是水,又累又餓。
【不賴】頗好。
我這煙不賴。
【頂事、抵事、管事】中用。
這藥可頂事呢。
雇着看莊稼的也不抵事。
【有兩下子】還算有本事。
不賴,二黑有兩下子。
【短】缺少。
我們修車缺材料,短機器。
【扔】一般說的“丢”(抛棄)。
那些反動派就扔下了車,逃走了。
【丢】失去。
有個人丢了一把斧子。
【待】(音獃,亦寫作“呆”)住,停留。
待了半天才說。
【彆】忍。
老品實在彆不住了。
【摔】跌。
小彼得去溜冰,把腿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