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 義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方言複雜,主要是由于語音和詞彙的不同,特别是由于詞彙的不同。
各地詞彙既然不相同,說出來或寫下來的字雖然也是那些字,意思可不完全一樣。
甲地的人聽乙地的人說話,有時候已經聽懂他說的是些什麼字了,還不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這就因為字義不相同的緣故。
為了徹底了解語文,咱們就應該研究詞彙。
尤其是應該研究北京的詞彙,因為語文課本裡的文章是用“普通話”寫的,所謂“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特别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
這裡我們談一談北京的詞彙(一般北方話和北京話相同的地方,也算是北京的詞彙),附帶地提及一些方言的詞彙。
(一)北京的詞彙 (甲)一些最常用的字 【地】除了天地的意思之外,還有“田”的意思。
地裡南瓜豆莢常常有人偷。
頭年地幹,耩花難拿苗。
八路軍給咱們老百姓種地。
北京人說到路程的遠近的時候,把“幾裡路”說成“幾裡地”。
先在離村一二裡地來一個大包圍圈。
【道】除了“道理”的意思之外,還有“路”的意思。
“道”字自古就有了這“路”的意思了,但是,到了現代許多地方的口語裡,“路”字已經替代了它。
在北方,它仍舊是在口語裡活着的。
萬一敵人進來,也分不清哪是死道,哪是活道。
【屋子—房子】屋子指的是一個房間,房子指的是一所住宅。
這種習慣,和南方幾乎恰恰相反。
廣東人把住宅叫作“屋”,把房間叫作“房”。
因此,必須注意。
且找了店家問道:“有屋子沒有?” 等于說“有房間沒有?” 冰塊子有間把屋子大。
在那裡,房子壞,房租貴。
管理這些水路标的人就住在河邊的小房子裡。
一所房子裡面可能有許多屋子,也可能隻有一個屋子。
此外,抽象地講住處,不管是一間屋還是一所宅子,通常用“房”,如“住房給房錢,吃飯給飯錢”。
【窗戶】在北京話裡不是指窗和戶,隻指的是“窗”(不叫作“窗子”)。
這裡的“戶”字念輕聲。
向河的一面開着寬大的窗戶。
丹娘站在窗戶跟前的床上。
【媳婦】實際上說成“媳婦兒”。
“兒媳婦”(“兒”字重讀)和“媳婦兒”(“兒”字輕讀)不同;“兒媳婦”是兒子的妻,等于文言裡的“媳”;“媳婦兒”就是妻,江浙一帶叫作“家小”,許多地方都叫作“老婆”。
(北方說的“老婆”——“婆”重讀,下面加“子”或“兒”——卻又等于說“老太婆”,是年老的女人的意思。
) 老品粗聲粗氣地沖着他媳婦說。
他媳婦上前拉住糞筐。
【嫂子】就是嫂。
北京話隻說“嫂子”,不說“嫂嫂”。
嫂子,你給我個小南瓜吧! 【臉】就是面。
但隻限于“頭面”的意義;至于“方面”“場面”“由點到面”等,仍是面,不是臉。
江浙人把“頭面”的“面”說成“面孔”;有些江浙人寫文章的時候,由于類推的錯誤,寫成“臉孔”,其實北京隻說“臉”,不說“臉孔”。
說“臉孔”是不對的。
他的臉很瘦,很憔悴。
【勁】含有“力量”“精神”等意思。
北京話有好些字眼裡包含這個字,這些字眼有時候在方言裡很難找一個恰當的字眼去翻譯它。
“勁”實際上說成“勁兒”,但“兒”字常常不寫出。
【洩勁】(又說“洩氣”)起勁的反面。
别洩勁,加油幹。
【差勁】不夠起勁,落後。
二班今天可有點差勁了。
【死勁】起勁到了極點。
開頭不讓大家賣死勁幹。
【對勁兒】西南普通話說成“對頭”,就是“對”的意思。
大家都認為班長說得對勁兒。
【來勁兒】就是由差勁變為起勁的意思。
悶着頭幹容易疲勞,談談笑笑就會來勁兒。
【窮勁兒】就是窮苦的樣子。
看見董老頭兒的那股窮勁兒。
【活(兒)】就是工作(一般指生産工作)。
“幹活兒”就是“做工作”。
從前“生計”叫作“活計”,“活”字是由此來的。
還是低着頭幹他的活兒。
幹種種雜活兒。
誰都巴不得自己能把活兒幹得特别好。
在莊稼活上頭,有什麼不通的事,誰不去問他? 【個子】指人的身材高矮。
個子大,就是長得高;個子小,就是長得矮。
他年輕,個子大,幹活兒頂呱呱。
【樂】就是高興,往往兼指笑。
心裡可樂壞啦! 老頭老婆們在後邊張着大嘴,樂得直拍掌。
【瞧】就是看,往往指仔細地看。
“瞧着吧”等于說“等着瞧吧”,也就是“将來你看吧”。
瞧着吧,等我們幹出成績來,還可以上北京去看毛主席呢。
【擱】是“安放”的意思。
一般也可以說成“放”。
這家夥擱在解放軍手裡。
他慢慢地把它吹旺,擱在地上。
各地詞彙既然不相同,說出來或寫下來的字雖然也是那些字,意思可不完全一樣。
甲地的人聽乙地的人說話,有時候已經聽懂他說的是些什麼字了,還不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這就因為字義不相同的緣故。
為了徹底了解語文,咱們就應該研究詞彙。
尤其是應該研究北京的詞彙,因為語文課本裡的文章是用“普通話”寫的,所謂“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特别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
這裡我們談一談北京的詞彙(一般北方話和北京話相同的地方,也算是北京的詞彙),附帶地提及一些方言的詞彙。
(一)北京的詞彙 (甲)一些最常用的字 【地】除了天地的意思之外,還有“田”的意思。
地裡南瓜豆莢常常有人偷。
頭年地幹,耩花難拿苗。
八路軍給咱們老百姓種地。
北京人說到路程的遠近的時候,把“幾裡路”說成“幾裡地”。
先在離村一二裡地來一個大包圍圈。
【道】除了“道理”的意思之外,還有“路”的意思。
“道”字自古就有了這“路”的意思了,但是,到了現代許多地方的口語裡,“路”字已經替代了它。
在北方,它仍舊是在口語裡活着的。
萬一敵人進來,也分不清哪是死道,哪是活道。
【屋子—房子】屋子指的是一個房間,房子指的是一所住宅。
這種習慣,和南方幾乎恰恰相反。
廣東人把住宅叫作“屋”,把房間叫作“房”。
因此,必須注意。
且找了店家問道:“有屋子沒有?” 等于說“有房間沒有?” 冰塊子有間把屋子大。
在那裡,房子壞,房租貴。
管理這些水路标的人就住在河邊的小房子裡。
一所房子裡面可能有許多屋子,也可能隻有一個屋子。
此外,抽象地講住處,不管是一間屋還是一所宅子,通常用“房”,如“住房給房錢,吃飯給飯錢”。
【窗戶】在北京話裡不是指窗和戶,隻指的是“窗”(不叫作“窗子”)。
這裡的“戶”字念輕聲。
向河的一面開着寬大的窗戶。
丹娘站在窗戶跟前的床上。
【媳婦】實際上說成“媳婦兒”。
“兒媳婦”(“兒”字重讀)和“媳婦兒”(“兒”字輕讀)不同;“兒媳婦”是兒子的妻,等于文言裡的“媳”;“媳婦兒”就是妻,江浙一帶叫作“家小”,許多地方都叫作“老婆”。
(北方說的“老婆”——“婆”重讀,下面加“子”或“兒”——卻又等于說“老太婆”,是年老的女人的意思。
) 老品粗聲粗氣地沖着他媳婦說。
他媳婦上前拉住糞筐。
【嫂子】就是嫂。
北京話隻說“嫂子”,不說“嫂嫂”。
嫂子,你給我個小南瓜吧! 【臉】就是面。
但隻限于“頭面”的意義;至于“方面”“場面”“由點到面”等,仍是面,不是臉。
江浙人把“頭面”的“面”說成“面孔”;有些江浙人寫文章的時候,由于類推的錯誤,寫成“臉孔”,其實北京隻說“臉”,不說“臉孔”。
說“臉孔”是不對的。
他的臉很瘦,很憔悴。
【勁】含有“力量”“精神”等意思。
北京話有好些字眼裡包含這個字,這些字眼有時候在方言裡很難找一個恰當的字眼去翻譯它。
“勁”實際上說成“勁兒”,但“兒”字常常不寫出。
【洩勁】(又說“洩氣”)起勁的反面。
别洩勁,加油幹。
【差勁】不夠起勁,落後。
二班今天可有點差勁了。
【死勁】起勁到了極點。
開頭不讓大家賣死勁幹。
【對勁兒】西南普通話說成“對頭”,就是“對”的意思。
大家都認為班長說得對勁兒。
【來勁兒】就是由差勁變為起勁的意思。
悶着頭幹容易疲勞,談談笑笑就會來勁兒。
【窮勁兒】就是窮苦的樣子。
看見董老頭兒的那股窮勁兒。
【活(兒)】就是工作(一般指生産工作)。
“幹活兒”就是“做工作”。
從前“生計”叫作“活計”,“活”字是由此來的。
還是低着頭幹他的活兒。
幹種種雜活兒。
誰都巴不得自己能把活兒幹得特别好。
在莊稼活上頭,有什麼不通的事,誰不去問他? 【個子】指人的身材高矮。
個子大,就是長得高;個子小,就是長得矮。
他年輕,個子大,幹活兒頂呱呱。
【樂】就是高興,往往兼指笑。
心裡可樂壞啦! 老頭老婆們在後邊張着大嘴,樂得直拍掌。
【瞧】就是看,往往指仔細地看。
“瞧着吧”等于說“等着瞧吧”,也就是“将來你看吧”。
瞧着吧,等我們幹出成績來,還可以上北京去看毛主席呢。
【擱】是“安放”的意思。
一般也可以說成“放”。
這家夥擱在解放軍手裡。
他慢慢地把它吹旺,擱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