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 形
關燈
小
中
大
準備。
有人懷疑漢字的同音字太多了,拼音化有困難,不知道有上下文的幫助,許多同音字都有它們的特定意義,例如咱們寫“開辟”兩個字連在一起,這個“辟”字也就一定是“闢”的意思。
将來的拼音文字,在原則上,同音字就用同一寫法。
現在咱們先培養同音代替的習慣,對将來拼音文字的推行是有好處的。
首先,古時同音代替的字,應該讓它們合流起來,這就是說,應該讓代替者永遠代替下去,把被代替的字廢除。
在下面所舉的每一組同音代替的字當中,第一字是被擇定了作為正字的字(因為它的筆劃比較簡單,咱們選擇了它,就等于簡化),第二字是被廢除了的字: 辟闢 憑憑 豐豐 範範 塗塗 了瞭 後後 胡鬍 累纍 借藉 盡侭 秋鞦 千韆 向嚮 象像 準準 個個 舍捨 雲雲 别彆 卷捲 表錶 才纔 家傢 踴踴 其次,近代和現代通用已久的同音字(有些在北方同音,有些在南方同音),也應該讓它們合流起來。
在下面所舉的每一組同音代替的字當中,應該根據群衆習慣,把第一字認為正字,把第二字廢除了: 闆(老闆)闆 蘋蘋(蘋果) 面麫 裡裏 谷穀 劃劃 價價 姜薑 纖縴 曲麯 隻祇 隻隻 台臺 出齣 刮颳 筆筆 其次,在不妨礙了解的條件下,還應該更廣泛地利用同音代替法。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已經采取了這樣一個步驟,審定并創造了例如下面的一些同音代替的合流字(有些在全國同音,有些在北方同音,有些在南方同音)。
在每一組同音字當中,第二字被廢除了: 郁鬱 仆僕 黴黴 蒙矇 蒙濛 彌瀰 蔑衊 發(發)髮 鬥鬥 當噹 疊疊 澱澱 冬鼕 台颱 台枱 壇(壇)壜 婁喽 曆(歷)曆 幹乾 克剋 困睏 合閤 回迴 簽籤 系係 鹹鹹 旋鏇 緻緻 制製 折摺 征徵 症癥 築築 醜醜 沖衝 沈瀋 術術 粲燦 松鬆 惡噁 蘇囌 儀彜 窪窪 餘餘 禦禦 籲籲 合流字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主要有下面的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兩字的意義本來就有密切的聯系,如“蒙”和“矇”、“黴”和“黴”、“系”和“係”、“沖”和“衝”、“簽”和“籤”;第二種情況是第一字的原來意義在現代漢語裡已經用不着了,如“蔑”(沒有)、疊(屢次)、鹹(都)、築(古樂器)、醜(地支名)、粲(精米)、餘(我)、禦(駕駛車馬)、籲(歎)、郁(有文采)等。
“術”也算這一類,因為除了中藥的“蒼術”“白術”就用不着這“術”字的原來意義了。
這樣審定或創造合流字,是不會損害文字的明确性的。
這種合流字是漢字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所謂簡化,不但要精簡漢字的筆劃,而且要精簡漢字的數量。
合流字既精簡了漢字的筆劃,又精簡了漢字的數量,所以這個辦法是好的。
至于可能有個别字精簡得不妥當,那還是可以從實踐中糾正過來的。
(四)分化字 一個字不一定隻有一個意義。
當一個字有了兩個意義的時候,用起來是不很方便的;群衆要求分别,索性在字形上分成兩個字。
這分出來的字大多數當然也被文字學家們認為是俗字;但這些俗字因為受到群衆的擁護,終于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下面試舉出一些例子。
【著—着】本來隻有“著”字,後來分化為“著”“着”。
“著”是“著名”“著作”的“著”,“着”是“着落”“沉着”的“着”。
虛字的“着”也寫作“着”。
王先生恰巧搖着扇子走過來。
【沈—沉】本來隻有“沈”字表示“沉沒”。
後來“沈”字專用于“姓沈”(現在兼用于“沈陽”),分化出一個“沉”字來表示本來的意義。
被魚雷擊中的那一艘敵巡洋艦終于在五日九點十分鐘沉下海底了。
【分—份】“份”是從“分”分化出來的;“份”念去聲,“分”念平聲。
但是這種分化還不十分清楚。
現在“部分”的“分”和“分量”的“分”,一般都還寫作“分”,可見“分”字也念去聲。
但是“三份客飯”“一份報紙”的“份”就隻寫作“份”。
【火—夥】從前“夥伴”隻寫作“火伴”,沒有“夥”字。
後來為了分别,群衆創造“夥”字。
“夥食”的“夥”也寫作“夥”。
【那—哪】本來“哪”字隻表示語氣(又舊小說中有“哪吒”是人名),和“那”字沒有關系。
表示疑問的“哪”在舊小說裡都隻寫作“那”。
後來群衆借用“哪”字作為“那”的分化字,表示疑問。
賣?今年誰還缺這個?向哪裡賣去? 【罷—吧】本來“來吧”“去吧”的“吧”在舊小說裡都寫作“罷”。
後來為了要同“罷休”的“罷”區别開來,“來吧”“去吧”的“吧”才寫成了“吧”。
快去把他請來吧! 【磨菇—蘑菇】 你說的是蘑菇嗎? 【利害—厲害】“利害”是本字,現在所謂“厲害”,在舊小說裡都寫成“利害”。
“厲害”是後來分化出來的,因為這樣可以同“利害相權”的“利害”區别開來。
合縱派跟連橫派鬥争得非常厲害。
【計畫—計劃】“計劃”本來寫作“計畫”(孫中山的《實業計畫》),後來為了同“圖畫”的“畫”區别開來,所以寫成了“劃”(現在簡化為“劃”)。
争取在今年十一月内完成全年的生産計劃。
【一畫—
有人懷疑漢字的同音字太多了,拼音化有困難,不知道有上下文的幫助,許多同音字都有它們的特定意義,例如咱們寫“開辟”兩個字連在一起,這個“辟”字也就一定是“闢”的意思。
将來的拼音文字,在原則上,同音字就用同一寫法。
現在咱們先培養同音代替的習慣,對将來拼音文字的推行是有好處的。
首先,古時同音代替的字,應該讓它們合流起來,這就是說,應該讓代替者永遠代替下去,把被代替的字廢除。
在下面所舉的每一組同音代替的字當中,第一字是被擇定了作為正字的字(因為它的筆劃比較簡單,咱們選擇了它,就等于簡化),第二字是被廢除了的字: 辟闢 憑憑 豐豐 範範 塗塗 了瞭 後後 胡鬍 累纍 借藉 盡侭 秋鞦 千韆 向嚮 象像 準準 個個 舍捨 雲雲 别彆 卷捲 表錶 才纔 家傢 踴踴 其次,近代和現代通用已久的同音字(有些在北方同音,有些在南方同音),也應該讓它們合流起來。
在下面所舉的每一組同音代替的字當中,應該根據群衆習慣,把第一字認為正字,把第二字廢除了: 闆(老闆)闆 蘋蘋(蘋果) 面麫 裡裏 谷穀 劃劃 價價 姜薑 纖縴 曲麯 隻祇 隻隻 台臺 出齣 刮颳 筆筆 其次,在不妨礙了解的條件下,還應該更廣泛地利用同音代替法。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已經采取了這樣一個步驟,審定并創造了例如下面的一些同音代替的合流字(有些在全國同音,有些在北方同音,有些在南方同音)。
在每一組同音字當中,第二字被廢除了: 郁鬱 仆僕 黴黴 蒙矇 蒙濛 彌瀰 蔑衊 發(發)髮 鬥鬥 當噹 疊疊 澱澱 冬鼕 台颱 台枱 壇(壇)壜 婁喽 曆(歷)曆 幹乾 克剋 困睏 合閤 回迴 簽籤 系係 鹹鹹 旋鏇 緻緻 制製 折摺 征徵 症癥 築築 醜醜 沖衝 沈瀋 術術 粲燦 松鬆 惡噁 蘇囌 儀彜 窪窪 餘餘 禦禦 籲籲 合流字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主要有下面的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兩字的意義本來就有密切的聯系,如“蒙”和“矇”、“黴”和“黴”、“系”和“係”、“沖”和“衝”、“簽”和“籤”;第二種情況是第一字的原來意義在現代漢語裡已經用不着了,如“蔑”(沒有)、疊(屢次)、鹹(都)、築(古樂器)、醜(地支名)、粲(精米)、餘(我)、禦(駕駛車馬)、籲(歎)、郁(有文采)等。
“術”也算這一類,因為除了中藥的“蒼術”“白術”就用不着這“術”字的原來意義了。
這樣審定或創造合流字,是不會損害文字的明确性的。
這種合流字是漢字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所謂簡化,不但要精簡漢字的筆劃,而且要精簡漢字的數量。
合流字既精簡了漢字的筆劃,又精簡了漢字的數量,所以這個辦法是好的。
至于可能有個别字精簡得不妥當,那還是可以從實踐中糾正過來的。
(四)分化字 一個字不一定隻有一個意義。
當一個字有了兩個意義的時候,用起來是不很方便的;群衆要求分别,索性在字形上分成兩個字。
這分出來的字大多數當然也被文字學家們認為是俗字;但這些俗字因為受到群衆的擁護,終于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下面試舉出一些例子。
【著—着】本來隻有“著”字,後來分化為“著”“着”。
“著”是“著名”“著作”的“著”,“着”是“着落”“沉着”的“着”。
虛字的“着”也寫作“着”。
王先生恰巧搖着扇子走過來。
【沈—沉】本來隻有“沈”字表示“沉沒”。
後來“沈”字專用于“姓沈”(現在兼用于“沈陽”),分化出一個“沉”字來表示本來的意義。
被魚雷擊中的那一艘敵巡洋艦終于在五日九點十分鐘沉下海底了。
【分—份】“份”是從“分”分化出來的;“份”念去聲,“分”念平聲。
但是這種分化還不十分清楚。
現在“部分”的“分”和“分量”的“分”,一般都還寫作“分”,可見“分”字也念去聲。
但是“三份客飯”“一份報紙”的“份”就隻寫作“份”。
【火—夥】從前“夥伴”隻寫作“火伴”,沒有“夥”字。
後來為了分别,群衆創造“夥”字。
“夥食”的“夥”也寫作“夥”。
【那—哪】本來“哪”字隻表示語氣(又舊小說中有“哪吒”是人名),和“那”字沒有關系。
表示疑問的“哪”在舊小說裡都隻寫作“那”。
後來群衆借用“哪”字作為“那”的分化字,表示疑問。
賣?今年誰還缺這個?向哪裡賣去? 【罷—吧】本來“來吧”“去吧”的“吧”在舊小說裡都寫作“罷”。
後來為了要同“罷休”的“罷”區别開來,“來吧”“去吧”的“吧”才寫成了“吧”。
快去把他請來吧! 【磨菇—蘑菇】 你說的是蘑菇嗎? 【利害—厲害】“利害”是本字,現在所謂“厲害”,在舊小說裡都寫成“利害”。
“厲害”是後來分化出來的,因為這樣可以同“利害相權”的“利害”區别開來。
合縱派跟連橫派鬥争得非常厲害。
【計畫—計劃】“計劃”本來寫作“計畫”(孫中山的《實業計畫》),後來為了同“圖畫”的“畫”區别開來,所以寫成了“劃”(現在簡化為“劃”)。
争取在今年十一月内完成全年的生産計劃。
【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