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韻位的平仄轉換與表情的關系
關燈
小
中
大
,而且平仄韻的分量不相當,所以這四個仄韻,隻起着加強音節化的作用,與前面提到的《女冠子》相同,仄韻隻能居于賓位而已。
這上面所舉,是比較簡單的轉韻例子。
下面再談比較複雜的。
一、去平入三轉兼兩疊一倒例: 河漢,河漢,曉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離。
離别,離别,河漢雖同路絕。
韋應物《調笑令》 二、平仄四轉,下片增一韻位例: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三、上入去入四轉兼兩個三疊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陸遊《钗頭鳳》 四、平仄四轉兼夾協例: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
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别,故國音書絕。
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李珣《河傳》 五、平仄四轉,不兼夾協例: 湖上,閑望。
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蕩子天涯歸棹遠。
春已晚,莺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溫庭筠《河傳》 六、去入平三轉兼夾協和抛線例: 空碛無邊,萬裡陽關道路。
馬蕭蕭,人去去,隴雲愁。
香貂舊制戎衣窄,胡霜千裡白。
绮羅心,魂夢隔,上高樓。
孫光憲《酒泉子》 花映柳條,吹向綠萍池上。
憑闌幹,窺細浪,雨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度春宵。
溫庭筠《酒泉子》 七、平仄轉夾協兼抛線例: 漢使昔年離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裡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溫庭筠《定西蕃》 八、平仄遞轉,仄多于平例: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钿蟬筝,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溫庭筠《蕃女怨》 上面第一例:“漢”“漫”協兩去,“漢”又重疊一次;“思”“離”換兩平;“别離”倒作“離别”轉下,“别”“絕”協兩入,“别”又重疊一次。
這樣平、仄遞轉,宛轉相生,用來表達曲折變化的感情,是非常适合的,所以又叫《轉應曲》。
第二例:上片“淚”“思”協兩去,“殘”“寒”換兩平;下片“樹”“雨”“苦”轉三仄,“聲”“明”又換兩平。
這樣均勻的換韻,恰好表現情調的一起一落;下片多協一仄,是表示感情變化時的激動狀态。
第三例:上片“手”“酒”“柳”協三上,“惡”“薄”“索”“錯”換四入,“錯”又重疊兩次,表示無窮的感歎;下片“舊”“瘦”“透”轉三去,“落”“閣”“托”“莫”換四入,“莫”又重疊兩次,再一次表示無窮的感歎。
這個調子,每句都用仄收,所轉的又都是仄韻,與主要的短促的入聲韻結合起來,顯示作者心情的悲怨之極,凄咽幾乎不能出聲。
這也是唐、宋小令中别開生面的創作,使人讀了為之流下同情之淚。
第四例:上片“去”“處”連協兩仄,“雨”隔協一仄,“連”“前”“船”換協三平;下片“結”“别”“絕”轉協三入,“風”“同”換協兩平。
這樣
這上面所舉,是比較簡單的轉韻例子。
下面再談比較複雜的。
一、去平入三轉兼兩疊一倒例: 河漢,河漢,曉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離。
離别,離别,河漢雖同路絕。
韋應物《調笑令》 二、平仄四轉,下片增一韻位例: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鬓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三、上入去入四轉兼兩個三疊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陸遊《钗頭鳳》 四、平仄四轉兼夾協例: 去去,何處?迢迢巴楚,山水相連。
朝雲暮雨,依舊十二峰前,猿聲到客船。
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别,故國音書絕。
想佳人花下,對明月春風,恨應同。
李珣《河傳》 五、平仄四轉,不兼夾協例: 湖上,閑望。
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蕩子天涯歸棹遠。
春已晚,莺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溫庭筠《河傳》 六、去入平三轉兼夾協和抛線例: 空碛無邊,萬裡陽關道路。
馬蕭蕭,人去去,隴雲愁。
香貂舊制戎衣窄,胡霜千裡白。
绮羅心,魂夢隔,上高樓。
孫光憲《酒泉子》 花映柳條,吹向綠萍池上。
憑闌幹,窺細浪,雨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度春宵。
溫庭筠《酒泉子》 七、平仄轉夾協兼抛線例: 漢使昔年離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裡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溫庭筠《定西蕃》 八、平仄遞轉,仄多于平例: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钿蟬筝,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溫庭筠《蕃女怨》 上面第一例:“漢”“漫”協兩去,“漢”又重疊一次;“思”“離”換兩平;“别離”倒作“離别”轉下,“别”“絕”協兩入,“别”又重疊一次。
這樣平、仄遞轉,宛轉相生,用來表達曲折變化的感情,是非常适合的,所以又叫《轉應曲》。
第二例:上片“淚”“思”協兩去,“殘”“寒”換兩平;下片“樹”“雨”“苦”轉三仄,“聲”“明”又換兩平。
這樣均勻的換韻,恰好表現情調的一起一落;下片多協一仄,是表示感情變化時的激動狀态。
第三例:上片“手”“酒”“柳”協三上,“惡”“薄”“索”“錯”換四入,“錯”又重疊兩次,表示無窮的感歎;下片“舊”“瘦”“透”轉三去,“落”“閣”“托”“莫”換四入,“莫”又重疊兩次,再一次表示無窮的感歎。
這個調子,每句都用仄收,所轉的又都是仄韻,與主要的短促的入聲韻結合起來,顯示作者心情的悲怨之極,凄咽幾乎不能出聲。
這也是唐、宋小令中别開生面的創作,使人讀了為之流下同情之淚。
第四例:上片“去”“處”連協兩仄,“雨”隔協一仄,“連”“前”“船”換協三平;下片“結”“别”“絕”轉協三入,“風”“同”換協兩平。
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