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論明清傳奇
關燈
小
中
大
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
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裡橋,舊紅闆沒一條。
秋水長天人過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
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
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
這黑灰是誰家廚竈?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莺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
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
将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栖枭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丢難掉。
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這一套憑吊興亡的唱詞,着眼在“不信這輿圖換稿”七個字,喚醒了多少愛國人士的民族意識!這個劇本,所演的都是真人真事,穿插結構,煞費經營,它在戲曲史上的地位,是不會動搖的。
洪升寫的劇本很多:雜劇有《天涯淚》《青山濕》《四婵娟》;傳奇有《回文錦》《回龍記》《錦繡圖》《闖高唐》《節孝坊》等。
最成功的作品,要數《長生殿》。
《長生殿》演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玉環)的故事。
作者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大改了三次才定稿,連名稱也由《沉香亭》改作《舞霓裳》,最後才定作《長生殿》。
這個劇本,借曆史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生活,有的地方也隐藏着一些民族意識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在《進果》一出中,有一個老農夫唱道: 〔十棒鼓〕田家耕種多辛苦!愁旱又愁雨。
一年靠這幾莖苗,收來半要償官賦,可憐能得幾粒到肚!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這為兩千年來呻吟在封建剝削制度下的農民,吐出了多少苦水!在《罵賊》一出中,借樂工雷海青的口,大罵了那一批附逆求榮的士大夫: 〔上馬嬌〕平日價張着口将忠孝談,到臨危翻着臉把富貴貪。
早一齊兒搖尾受新銜,把一個君親仇敵當作恩人感。
咱,隻問你,蒙面可羞慚? 而且對安祿山有“恨子恨潑腥膻莽将龍座渰,癞蝦蟆妄想天鵝啖”的辱罵。
這對入關不久的清王朝,确有一些冷嘲熱諷的弦外之音。
作者的潦倒終身,是與他這種潛伏的民族意識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
至于整個劇本的布局遣詞,安排得異常妥帖,所以在昆劇中一直到現在還在演出。
其中的《彈詞》一出,由流落江南的梨園老伶工李龜年,用《九轉貨郎兒》把天寶遺事作了一個總結。
他唱着: 〔三轉〕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閑窈窕。
真個是花輸雙頰柳輸腰,比昭君增妍麗,較西子倍風标,似觀音飛來海峤,恍嫦娥偷離碧霄。
更春情韻饒,春酣态嬌,春眠夢悄。
總有好丹青,那百樣娉婷難畫描。
〔四轉〕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沒兩,鎮日裡高擎在掌。
賽過那漢宮飛燕倚新妝。
可正是玉樓中巢翡翠,金殿上鎖着鴛鴦。
宵偎晝傍,直弄得個伶俐的官家颠不剌、懵不剌,撇不下心兒上。
弛了朝綱,占了情場,百支筆寫不了風流帳。
行厮并,坐厮當。
雙,赤緊的倚了禦床,博得個月夜花朝同受享。
〔五轉〕當日呵,那娘娘在荷亭把宮商細按,譜新聲将《霓裳》調翻。
晝長時親自教雙鬟。
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朱唇皓齒間。
恰便似一串骊珠聲和韻閑,恰便似莺與燕弄關關,恰便似鳴泉花底流溪澗,恰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缑嶺上鶴唳高寒,恰便似步虛仙珮夜珊珊。
傳集了梨園部、教坊班,向翠盤中高簇擁着個娘娘,引得那君王帶笑看。
〔六轉〕恰正好嘔嘔啞啞《霓裳》歌舞,不提防撲撲突突漁陽戰鼓。
劃地裡出出律律、紛紛攘攘奏邊書,急得個上上下下都無措。
早則是喧喧嗾嗾、驚驚遽遽、倉倉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銮輿後攜着個嬌嬌滴滴貴妃同去。
又隻見密密匝匝的兵,惡惡狠狠的語,鬧鬧炒炒、轟轟剨剨,四下喳呼。
生逼散恩恩愛愛、疼疼熱熱帝王夫婦。
霎時間畫就了這一幅慘慘凄凄絕代佳人絕命圖。
〔七轉〕破不剌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
一代紅顔為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
半棵樹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
再無人過荒涼野,莽天涯誰吊梨花謝!可憐那抱幽怨的孤魂,隻伴着嗚咽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
這把明皇和楊妃的悲歡離合,前後對照起來,隐約地譴責了明皇的荒淫昏聩,對楊妃卻寄以無限的同情和悼惜。
這是符合曆史真實的。
除了這兩部作品外,還有李漁的《笠翁十種曲》和蔣士铨的《藏園九種曲》是比較有名的。
随着乾隆以後昆腔的逐漸衰落,傳奇劇本也就成為尾聲了。
當年粉黛,何處笙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
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裡橋,舊紅闆沒一條。
秋水長天人過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
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
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
這黑灰是誰家廚竈?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莺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
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
将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栖枭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丢難掉。
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這一套憑吊興亡的唱詞,着眼在“不信這輿圖換稿”七個字,喚醒了多少愛國人士的民族意識!這個劇本,所演的都是真人真事,穿插結構,煞費經營,它在戲曲史上的地位,是不會動搖的。
洪升寫的劇本很多:雜劇有《天涯淚》《青山濕》《四婵娟》;傳奇有《回文錦》《回龍記》《錦繡圖》《闖高唐》《節孝坊》等。
最成功的作品,要數《長生殿》。
《長生殿》演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玉環)的故事。
作者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大改了三次才定稿,連名稱也由《沉香亭》改作《舞霓裳》,最後才定作《長生殿》。
這個劇本,借曆史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荒淫生活,有的地方也隐藏着一些民族意識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在《進果》一出中,有一個老農夫唱道: 〔十棒鼓〕田家耕種多辛苦!愁旱又愁雨。
一年靠這幾莖苗,收來半要償官賦,可憐能得幾粒到肚!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這為兩千年來呻吟在封建剝削制度下的農民,吐出了多少苦水!在《罵賊》一出中,借樂工雷海青的口,大罵了那一批附逆求榮的士大夫: 〔上馬嬌〕平日價張着口将忠孝談,到臨危翻着臉把富貴貪。
早一齊兒搖尾受新銜,把一個君親仇敵當作恩人感。
咱,隻問你,蒙面可羞慚? 而且對安祿山有“恨子恨潑腥膻莽将龍座渰,癞蝦蟆妄想天鵝啖”的辱罵。
這對入關不久的清王朝,确有一些冷嘲熱諷的弦外之音。
作者的潦倒終身,是與他這種潛伏的民族意識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
至于整個劇本的布局遣詞,安排得異常妥帖,所以在昆劇中一直到現在還在演出。
其中的《彈詞》一出,由流落江南的梨園老伶工李龜年,用《九轉貨郎兒》把天寶遺事作了一個總結。
他唱着: 〔三轉〕那娘娘生得來仙姿佚貌,說不盡幽閑窈窕。
真個是花輸雙頰柳輸腰,比昭君增妍麗,較西子倍風标,似觀音飛來海峤,恍嫦娥偷離碧霄。
更春情韻饒,春酣态嬌,春眠夢悄。
總有好丹青,那百樣娉婷難畫描。
〔四轉〕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沒兩,鎮日裡高擎在掌。
賽過那漢宮飛燕倚新妝。
可正是玉樓中巢翡翠,金殿上鎖着鴛鴦。
宵偎晝傍,直弄得個伶俐的官家颠不剌、懵不剌,撇不下心兒上。
弛了朝綱,占了情場,百支筆寫不了風流帳。
行厮并,坐厮當。
雙,赤緊的倚了禦床,博得個月夜花朝同受享。
〔五轉〕當日呵,那娘娘在荷亭把宮商細按,譜新聲将《霓裳》調翻。
晝長時親自教雙鬟。
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朱唇皓齒間。
恰便似一串骊珠聲和韻閑,恰便似莺與燕弄關關,恰便似鳴泉花底流溪澗,恰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缑嶺上鶴唳高寒,恰便似步虛仙珮夜珊珊。
傳集了梨園部、教坊班,向翠盤中高簇擁着個娘娘,引得那君王帶笑看。
〔六轉〕恰正好嘔嘔啞啞《霓裳》歌舞,不提防撲撲突突漁陽戰鼓。
劃地裡出出律律、紛紛攘攘奏邊書,急得個上上下下都無措。
早則是喧喧嗾嗾、驚驚遽遽、倉倉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銮輿後攜着個嬌嬌滴滴貴妃同去。
又隻見密密匝匝的兵,惡惡狠狠的語,鬧鬧炒炒、轟轟剨剨,四下喳呼。
生逼散恩恩愛愛、疼疼熱熱帝王夫婦。
霎時間畫就了這一幅慘慘凄凄絕代佳人絕命圖。
〔七轉〕破不剌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
一代紅顔為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
半棵樹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
再無人過荒涼野,莽天涯誰吊梨花謝!可憐那抱幽怨的孤魂,隻伴着嗚咽咽的望帝悲聲啼夜月。
這把明皇和楊妃的悲歡離合,前後對照起來,隐約地譴責了明皇的荒淫昏聩,對楊妃卻寄以無限的同情和悼惜。
這是符合曆史真實的。
除了這兩部作品外,還有李漁的《笠翁十種曲》和蔣士铨的《藏園九種曲》是比較有名的。
随着乾隆以後昆腔的逐漸衰落,傳奇劇本也就成為尾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