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論明清傳奇
關燈
小
中
大
玉記》、周朝俊的《紅梅記》、屠隆的《昙花記》、單本的《蕉帕記》、高濂的《玉簪記》、孫仁孺的《東郭記》、阮大铖的《燕子箋》和《春燈謎》、吳炳的《綠牡丹》和《情郵記》,都是比較優秀的作品。
《玉簪記》和《燕子箋》,在昆劇和其他劇種中,現在還常演出。
《玉簪記》演的是宋代女貞觀尼陳妙常和書生潘法成(必正)的戀愛故事,其中《寄弄》一出,是非常有名的。
〔懶畫眉〕(生)月明雲淡露華濃,敧枕愁聽四壁蛩。
傷秋宋玉賦西風。
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
〔前腔〕(旦)粉牆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
抱琴彈向月明中。
香袅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宮? 〔前腔〕(生)步虛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别院風。
凄凄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
〔前腔〕(旦)朱弦聲杳恨溶溶,長歎空随幾陣風。
仙郎何處入簾栊?早是人驚恐,莫不是為聽雲水聲寒一曲中? 接着,兩人各彈琴一曲,并吟琴曲: (生)雉朝雊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
念寡陰兮少陽,怨鳏居兮徬徨。
——《雉朝飛》 (旦)煙淡淡兮輕雲,香霭霭兮桂陰。
歎長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溫。
——《廣寒遊》 這同調對唱的形式,本來就安排得很好,加上清豔的辭藻,更是切合劇中人身份。
再如《姑阻》一出: 〔月兒高〕(旦)松梢月上,又早鐘兒響。
人約黃昏後,春暖梅花帳。
倚定闌幹,悄悄的将他望。
猛可的花影動,我便覺心兒癢。
呸,原來又不是他!那聲音兒是風戛簾鈎聲韻長,那影子兒是鶴步空庭立那廂。
〔前腔〕(生)夢回羅帳,睡起魂飄蕩。
才見雲窗月,心到陽台上。
靜掩書齋,月下門偷傍。
三春花信曾有約,七夕渡河人又來。
(下) (老旦上)欲覓閑消息,須教悄地來。
夜深人不見,書館把門開。
……必正侄兒在那裡?(生上)忽聽得花間語,把小鹿兒在心頭撞。
姑娘拜揖。
(老旦)書到不讀,卻往那裡行走?(生)在亭子上乘涼。
為愛閑庭風露涼。
(老旦)為何這等慌張?(生)失候尊前心意忙。
在潘必正正待悄悄赴約的緊要關頭,卻被他的姑媽老尼姑遇着了,弄得非常狼狽。
這兩支曲子,對劇中人的心理刻畫也是相當成功的。
總之,明代劇作家,最喜搬弄辭藻。
尤其是江南人的作品,更斤斤于聲律的苛求,隻講排場,脫離現實。
昆曲的卒歸衰敝,與劇本的文句艱深、内容空泛,确是不無關系的。
清初傳奇,共推“南洪北孔”為兩大作家。
孔尚任的《桃花扇》借秦淮歌女李香君和複社文人侯方域的戀愛故事,反映南明統治階級的腐朽,招緻了亡國的慘禍,是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一個好劇本。
作者的朋友顧彩在序文中說:“可以當長歌,可以代痛哭。
”這樣一本曆史劇,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
它寫得最沉痛的,要算第三十八出的《沉江》。
史可法在固守揚州、兵敗援絕之後,走到揚子江邊,聽了一個從南京逃出的老贊禮說起南京的混亂情形,他絕望了,準備投江自殺,一面唱着: 〔普天樂〕撇下俺斷篷船,丢下俺無家犬。
叫天呼地千百遍,歸無路,進又難前。
那滾滾雪浪拍天,流不盡湘累怨。
勝黃土,一丈江魚腹寬展。
摘脫下袍靴冠冕。
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換主,無可留戀! 接着就跑向滾滾怒濤中去了。
恰巧侯朝宗和吳應箕、陳貞慧也來到了江邊,向老贊禮問明了這事,大家向着衣冠拜哭了一會兒,合唱: 〔古輪台〕走江邊,滿腔憤恨向誰言!老淚風吹面。
孤城一片,望救目穿。
使盡殘兵血戰。
跳出重圍,故國苦戀。
誰知歌罷剩空筵!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别姓。
雨翻雲變,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煙。
精魂顯,《大招》聲逐海天遠。
〔餘文〕山雲變,江岸遷。
一霎時忠魂不見,寒食何人知墓田! 就在這淋漓慷慨的痛哭聲中,結束了朱明三百年的天下!最後,兩位藝人蘇昆生、柳敬亭分作漁、樵,隐迹栖霞山中。
先由柳敬亭編了一首叫作《秣陵秋》的彈詞,全用七言歌行體,唱出了對南明傾覆的沉痛心情。
接着蘇昆生編成一套叫作《哀江南》的北曲,用弋陽腔唱: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擡頭秣陵重到。
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
村郭蕭條,城對着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
山羊群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抛,枯枝敗葉當階罩。
誰祭掃?牧兒打破龍碑帽。
〔沉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堕紅泥半堵牆高。
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棂少。
舞丹墀燕雀常朝。
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
《玉簪記》和《燕子箋》,在昆劇和其他劇種中,現在還常演出。
《玉簪記》演的是宋代女貞觀尼陳妙常和書生潘法成(必正)的戀愛故事,其中《寄弄》一出,是非常有名的。
〔懶畫眉〕(生)月明雲淡露華濃,敧枕愁聽四壁蛩。
傷秋宋玉賦西風。
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落紅。
〔前腔〕(旦)粉牆花影自重重,簾卷殘荷水殿風。
抱琴彈向月明中。
香袅金猊動,人在蓬萊第幾宮? 〔前腔〕(生)步虛聲度許飛瓊,乍聽還疑别院風。
凄凄楚楚那聲中,誰家夜月琴三弄?細數離情曲未終。
〔前腔〕(旦)朱弦聲杳恨溶溶,長歎空随幾陣風。
仙郎何處入簾栊?早是人驚恐,莫不是為聽雲水聲寒一曲中? 接着,兩人各彈琴一曲,并吟琴曲: (生)雉朝雊兮清霜,慘孤飛兮無雙。
念寡陰兮少陽,怨鳏居兮徬徨。
——《雉朝飛》 (旦)煙淡淡兮輕雲,香霭霭兮桂陰。
歎長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溫。
——《廣寒遊》 這同調對唱的形式,本來就安排得很好,加上清豔的辭藻,更是切合劇中人身份。
再如《姑阻》一出: 〔月兒高〕(旦)松梢月上,又早鐘兒響。
人約黃昏後,春暖梅花帳。
倚定闌幹,悄悄的将他望。
猛可的花影動,我便覺心兒癢。
呸,原來又不是他!那聲音兒是風戛簾鈎聲韻長,那影子兒是鶴步空庭立那廂。
〔前腔〕(生)夢回羅帳,睡起魂飄蕩。
才見雲窗月,心到陽台上。
靜掩書齋,月下門偷傍。
三春花信曾有約,七夕渡河人又來。
(下) (老旦上)欲覓閑消息,須教悄地來。
夜深人不見,書館把門開。
……必正侄兒在那裡?(生上)忽聽得花間語,把小鹿兒在心頭撞。
姑娘拜揖。
(老旦)書到不讀,卻往那裡行走?(生)在亭子上乘涼。
為愛閑庭風露涼。
(老旦)為何這等慌張?(生)失候尊前心意忙。
在潘必正正待悄悄赴約的緊要關頭,卻被他的姑媽老尼姑遇着了,弄得非常狼狽。
這兩支曲子,對劇中人的心理刻畫也是相當成功的。
總之,明代劇作家,最喜搬弄辭藻。
尤其是江南人的作品,更斤斤于聲律的苛求,隻講排場,脫離現實。
昆曲的卒歸衰敝,與劇本的文句艱深、内容空泛,确是不無關系的。
清初傳奇,共推“南洪北孔”為兩大作家。
孔尚任的《桃花扇》借秦淮歌女李香君和複社文人侯方域的戀愛故事,反映南明統治階級的腐朽,招緻了亡國的慘禍,是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一個好劇本。
作者的朋友顧彩在序文中說:“可以當長歌,可以代痛哭。
”這樣一本曆史劇,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
它寫得最沉痛的,要算第三十八出的《沉江》。
史可法在固守揚州、兵敗援絕之後,走到揚子江邊,聽了一個從南京逃出的老贊禮說起南京的混亂情形,他絕望了,準備投江自殺,一面唱着: 〔普天樂〕撇下俺斷篷船,丢下俺無家犬。
叫天呼地千百遍,歸無路,進又難前。
那滾滾雪浪拍天,流不盡湘累怨。
勝黃土,一丈江魚腹寬展。
摘脫下袍靴冠冕。
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換主,無可留戀! 接着就跑向滾滾怒濤中去了。
恰巧侯朝宗和吳應箕、陳貞慧也來到了江邊,向老贊禮問明了這事,大家向着衣冠拜哭了一會兒,合唱: 〔古輪台〕走江邊,滿腔憤恨向誰言!老淚風吹面。
孤城一片,望救目穿。
使盡殘兵血戰。
跳出重圍,故國苦戀。
誰知歌罷剩空筵!長江一線,吳頭楚尾路三千,盡歸别姓。
雨翻雲變,寒濤東卷,萬事付空煙。
精魂顯,《大招》聲逐海天遠。
〔餘文〕山雲變,江岸遷。
一霎時忠魂不見,寒食何人知墓田! 就在這淋漓慷慨的痛哭聲中,結束了朱明三百年的天下!最後,兩位藝人蘇昆生、柳敬亭分作漁、樵,隐迹栖霞山中。
先由柳敬亭編了一首叫作《秣陵秋》的彈詞,全用七言歌行體,唱出了對南明傾覆的沉痛心情。
接着蘇昆生編成一套叫作《哀江南》的北曲,用弋陽腔唱: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擡頭秣陵重到。
殘軍留廢壘,瘦馬卧空壕。
村郭蕭條,城對着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
山羊群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抛,枯枝敗葉當階罩。
誰祭掃?牧兒打破龍碑帽。
〔沉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堕紅泥半堵牆高。
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棂少。
舞丹墀燕雀常朝。
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