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詞的兩股潮流
關燈
小
中
大
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
桂華又滿,閑步露草,偏愛幽遠。
花氣清婉,望中迤逦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橋穿柳線。
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看浪飐春燈,舟下如箭。
此行重見。
歎故友難逢,羁思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 且看他的四聲安排和句式長短以及使用韻腳,都有很多變化。
上一首三段各不相同,下一首則前兩段全同而後一段自異。
這兩個曲調,有的句子特别長,有的運用許多偶句,全靠領格字負起轉身換氣的職責,使全局振奮起來,音節是異常激越的。
前人稱清真為“集大成”的作者(見周濟《宋四家詞選》緒論)。
單從音律和技巧上說,他的詞有很多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自從金兵南侵,汴京淪陷之後,大晟遺譜和教坊伎人,都随着政治中心的轉移而大部散失了。
雖然民間藝人不斷地創作,也有流落在北方的歌女,經過金、元的改朝換代,還能唱清真詞的(見張炎《意難忘》詞);但從整個的發展情況來說,文人所寫的歌詞,是漸漸脫離音樂而自成其為“長短不葺”的新體詩了。
南宋偏安杭州,不再有教坊的設置;隻少數大官僚大地主家還養着歌女,習歌舞以資娛樂。
例如退老石湖的範成大,就曾叫家伎學唱姜夔創作的《暗香》《疏影》(見《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南宋大将張俊的孫兒張镃也在海鹽營有别墅,常叫“歌兒衍曲,務為新聲”(見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卷三),形成所謂海鹽腔,它的初起,正是為了少數人宴會親朋,作為娛樂的。
姜夔原籍鄱陽,生長于湖北,成年以後,嘗往來于金陵、揚州、合肥和吳興、蘇、杭之間。
他自己既長于音律,五、七言詩和長短句詞都寫得很好。
因為常去範、張兩家做客,接觸歌舞伎人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
這些大官僚地主家由于主人好尚風雅,而且自己也都能作詩、填詞,從而他們家裡所養歌伎所唱的,對文學藝術上的要求,必然趨向于典雅一路。
姜夔恰是一個最适當的創作家。
夔自稱:“予頗喜自制曲。
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長亭怨慢》小序)他的《夜過垂虹》絕句又有“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的句子。
可見他所創作的新曲,是用管樂來伴奏的,和北宋詞用弦索伴奏的有所不同。
它的聲情是比較清越的。
現存白石自度曲十七支,每個字旁邊都綴有音譜,是研究南宋詞樂的唯一完整資料。
近人把它譯作工尺譜或五線譜者,已有多人。
我這裡隻就它在文字上的音節和技法來講。
他的詞雖沒有多少反映當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思想内容,卻也不是什麼靡靡之音。
例如《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詞描寫金兵南下後的揚州,是何等荒涼景象!後半阕借用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來反映都市繁華轉眼成空,借以寄托金兵侵淩、故國丘墟的沉痛心情,不是對青樓薄幸的放蕩生活有所留戀。
清初浙西詞派極度尊崇姜夔,說“詞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臯、史達祖、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陳允平、張翥、楊基,皆具夔之一體”(朱彜尊《黑蝶齋詞序》)。
這是從他的風格和技法上來說的。
我們現在對姜詞的注意點,可以主要放在他的自度曲上。
在這所謂正統派中,雖然作者甚多,彌漫于趙宋一代,而且影響及于清末;但就協律方面來說,也隻有柳永、周邦彥、姜夔三家發揮過一些創造性,為填詞家開辟了不少田地,這一點是應該予以肯定的。
詞的形式,雖然一樣也可以反映社會現實,表達廣大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唐、五代時的民間作者已經這樣利用過它,後來的諸宮調和戲文等也都運用過這些曲調來歌唱一些為群衆所喜聞樂見的故事;然而所有詩人為什麼不這樣做,而僅僅局限在這小圈子内呢?過去我國的士大夫都是保守性很強的。
他們以為文各有體,要反映現實,為廣大人民說話,或者抒寫個人悲壯感慨的思想感情,盡有元稹、白居易一派的新樂府和曆來詩人用慣的五、七言古、近體詩,可供運用,而這個新興入樂的長短句是隻适宜描寫男女戀慕和傷離念遠之情的。
這隻要看看歐陽修寫的詩和
桂華又滿,閑步露草,偏愛幽遠。
花氣清婉,望中迤逦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醉倚斜橋穿柳線。
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看浪飐春燈,舟下如箭。
此行重見。
歎故友難逢,羁思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 且看他的四聲安排和句式長短以及使用韻腳,都有很多變化。
上一首三段各不相同,下一首則前兩段全同而後一段自異。
這兩個曲調,有的句子特别長,有的運用許多偶句,全靠領格字負起轉身換氣的職責,使全局振奮起來,音節是異常激越的。
前人稱清真為“集大成”的作者(見周濟《宋四家詞選》緒論)。
單從音律和技巧上說,他的詞有很多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自從金兵南侵,汴京淪陷之後,大晟遺譜和教坊伎人,都随着政治中心的轉移而大部散失了。
雖然民間藝人不斷地創作,也有流落在北方的歌女,經過金、元的改朝換代,還能唱清真詞的(見張炎《意難忘》詞);但從整個的發展情況來說,文人所寫的歌詞,是漸漸脫離音樂而自成其為“長短不葺”的新體詩了。
南宋偏安杭州,不再有教坊的設置;隻少數大官僚大地主家還養着歌女,習歌舞以資娛樂。
例如退老石湖的範成大,就曾叫家伎學唱姜夔創作的《暗香》《疏影》(見《白石道人歌曲》卷四);南宋大将張俊的孫兒張镃也在海鹽營有别墅,常叫“歌兒衍曲,務為新聲”(見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卷三),形成所謂海鹽腔,它的初起,正是為了少數人宴會親朋,作為娛樂的。
姜夔原籍鄱陽,生長于湖北,成年以後,嘗往來于金陵、揚州、合肥和吳興、蘇、杭之間。
他自己既長于音律,五、七言詩和長短句詞都寫得很好。
因為常去範、張兩家做客,接觸歌舞伎人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
這些大官僚地主家由于主人好尚風雅,而且自己也都能作詩、填詞,從而他們家裡所養歌伎所唱的,對文學藝術上的要求,必然趨向于典雅一路。
姜夔恰是一個最适當的創作家。
夔自稱:“予頗喜自制曲。
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長亭怨慢》小序)他的《夜過垂虹》絕句又有“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的句子。
可見他所創作的新曲,是用管樂來伴奏的,和北宋詞用弦索伴奏的有所不同。
它的聲情是比較清越的。
現存白石自度曲十七支,每個字旁邊都綴有音譜,是研究南宋詞樂的唯一完整資料。
近人把它譯作工尺譜或五線譜者,已有多人。
我這裡隻就它在文字上的音節和技法來講。
他的詞雖沒有多少反映當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思想内容,卻也不是什麼靡靡之音。
例如《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詞描寫金兵南下後的揚州,是何等荒涼景象!後半阕借用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來反映都市繁華轉眼成空,借以寄托金兵侵淩、故國丘墟的沉痛心情,不是對青樓薄幸的放蕩生活有所留戀。
清初浙西詞派極度尊崇姜夔,說“詞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張輯、盧祖臯、史達祖、吳文英、蔣捷、王沂孫、張炎、周密、陳允平、張翥、楊基,皆具夔之一體”(朱彜尊《黑蝶齋詞序》)。
這是從他的風格和技法上來說的。
我們現在對姜詞的注意點,可以主要放在他的自度曲上。
在這所謂正統派中,雖然作者甚多,彌漫于趙宋一代,而且影響及于清末;但就協律方面來說,也隻有柳永、周邦彥、姜夔三家發揮過一些創造性,為填詞家開辟了不少田地,這一點是應該予以肯定的。
詞的形式,雖然一樣也可以反映社會現實,表達廣大人民的思想感情,而且唐、五代時的民間作者已經這樣利用過它,後來的諸宮調和戲文等也都運用過這些曲調來歌唱一些為群衆所喜聞樂見的故事;然而所有詩人為什麼不這樣做,而僅僅局限在這小圈子内呢?過去我國的士大夫都是保守性很強的。
他們以為文各有體,要反映現實,為廣大人民說話,或者抒寫個人悲壯感慨的思想感情,盡有元稹、白居易一派的新樂府和曆來詩人用慣的五、七言古、近體詩,可供運用,而這個新興入樂的長短句是隻适宜描寫男女戀慕和傷離念遠之情的。
這隻要看看歐陽修寫的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