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在指導以前,先得令學生預習。

    預習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

    現在請把學生應做的預習工作分項說明于下。

     一 通讀全文 理想的辦法,最好國文教本有兩種本子:一種是不分段落,不加标點的,供給學生預習時候用;一種是分段落,加标點的,待預習過後才拿出來對勘。

    這當然辦不到。

    可是,不用現成教本而用油印教材的,那就方便得多。

    印發的教材不給分段落,也不給加标點,令學生在預習時候自己用鉛筆去劃分段落,加上标點。

    到上課時候,由教師或幾個學生通讀全文,全班學生靜聽着,各把自己預習的成績來對勘;如果自己有錯誤,就用墨筆訂正。

    這樣,一份油印本就有了兩種本子的功用了。

    現在的書籍報志都分段落,加标點,這從著者方面說,在表達的明确上很有幫助;從讀者方面說,閱讀起來可以便捷不少。

    可是,在練習精讀的時候,這樣的本子反而把學者的注意力減輕了。

    既已分了段落,加了标點在那裡,就随便看下去,不再問為什麼要這樣分,這樣點,這是人之常情。

    在這常情裡,卻正錯過了很重要的練習機會。

    若要不放過這個機會,惟有令學者就一種一貫到底隻有文字的本子去預習,在怎樣分、怎樣點上用一番心思。

    預習的成績當然不免有錯誤,然而不足為病。

    除了錯誤以外,凡是不錯誤的地方都是細心咬嚼過來的;這對于學者将是終身的受用。

     假如用的是現成教本,或者雖用油印教材,而覺得一貫到底隻印文字頗有不便之處,那就隻得退一步設法,令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對于分段點句作一番考核的工夫。

    為什麼在這裡而不在那裡分段呢?為什麼這裡該用讀号而那裡該用句号呢?為什麼這一句該用驚歎号而不該用疑問号呢?這些問題,必須自求解答,說得出個所以然來。

    還有,現成教本是編輯員的産品,油印教材大都經教師加了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豈能完全沒有錯誤?所以,不妨再令學生注意,不必絕對信賴教本與教材的印刷格式;最要緊的是用自己的眼光通讀下去,看是不是應該這樣分段,這樣點句。

     要考查這一項預習的成績怎樣,自然得在上課時候指名通讀。

    全班學生也可以借此對勘,訂正自己的錯誤。

    讀法通常當分為兩種:一種是吟誦,又稱為美讀;一種是宣讀,又可叫做論理的讀法。

    無論文言白話,都可以用這兩種讀法來讀。

    對于文言,各地方人有他們的吟誦的聲調,彼此并不一緻;但總之在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

    白話一樣可以吟誦,大緻與話劇演員念台詞差不多,按照國語的調子,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多多用工夫,使聽者移情動容。

    現在有些小學校裡吟誦白話與吟誦文言差不多,那是把“讀”字呆看了。

    吟誦白話必須按照國語的調子,運用國語的調子十足到家,才是最好的白話的吟誦。

    為避免誤會起見,白話的吟誦不妨改稱為“說”,比通常說國語更為精粹的“說”。

    至于宣讀,隻是依據着對于文字的理解,平正讀下去,用連貫與間歇表示出句子的組織與前句和後句的分界來。

    集會時候讀“總理遺囑”,便是宣讀的例子。

    這兩種讀法,宣讀是基本的一種;必須理解在先,然後才談得到傳出情趣與暢發感興。

    并且,要考查學者對于文字理解與否,聽他的宣讀是最方便的一法。

    譬如《泷岡阡表》的第一句,假如宣讀作:“嗚呼!惟我皇——考崇公蔔——吉于泷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這就顯然可以察出,讀者對于“皇考”、“崇公”、“蔔吉”、“六十年”與“蔔吉于泷岡”的關系,“始”字、“克”字、“表”字及“非”字、“敢”字、“緩”字綴合在一起的作用,都沒有理解。

    所以,上課時候指名通讀,該令用宣讀法。

     二 認識生字生語 通讀全文,在知道文字的大概;可是要能夠通讀下去沒有錯誤,非同時把每一個生字生語弄清楚了不可。

    在一篇文字裡,各人所認為生字生語的未必一緻,隻有各自選剔出來,倚賴字典、辭典的翻檢,得到相當的認識。

    這裡所謂認識,該把它解作最廣義。

    僅僅知道生字生語的讀音與解釋,還不能算充分認識;必須熟習它的用例,知道它在某一種場合才可以用,用在另一種場合就不對了,這才真個認識了。

    說到字典、辭典,我們真慚愧,國文教學的被重視至少有二十年了,可是還沒有一本适合學生使用的字典、辭典出世。

    現在所有的,字典脫不了《康熙字典》的窠臼,辭典還是《辭源》稱霸,都與學習國文的學生不很相宜。

    通常英文字典有所謂“求解”、“作文”兩用的,學習國文的學生所需要的國文字典、辭典也正是這一類。

    一方面知道了解釋,另一方面更知道該怎麼使用,這才使翻檢者對于生字生語具有徹底的認識。

    沒有這樣的字典、辭典,學生做起預習工作來,效率就不會很大。

    但是,使用破爛的工具總比不使用工具好一點;目前既沒有更适用的,就隻得把屬于《康熙字典》系統的字典與稱霸當世的《辭源》将就應用。

    這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