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融而為川渎,結而為山阜。
(孫興公《遊天台山賦》注,善曰:太虛謂天也,自然謂道也,無閡謂無名,妙有謂一也,言大道運彼自然之妙一而生萬物也。
管子曰:虛而無形謂之道。
《鵩鳥賦》曰:寥廓忽荒。
老子曰:道生一。
王弼曰: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
謂之為妙有者,欲言有,不見其形,則非有,固謂之妙。
欲言其無,物由之生,則非無,故謂之有也。
斯乃無中之有,謂之妙有也。
阮籍《通老子論》曰:道法自然,《易》謂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也。
老子曰:三生萬物。
鐘會曰:散而為萬物也。
) 雖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長生。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長生久視之道。
) 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于三幡。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 疆理宇宙,甄陶國風。
雲行雨施,品物鹹融。
(何平叔《景福殿賦》注,善曰:李聃曰:埏埴為器。
) 莫不優遊以自得,故淡泊而無所思。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 協靈通氣,濆薄相陶。
流風蒸雷,騰虹揚霄。
(郭景純《江賦》注,善曰:老子曰:陰陽陶冶萬物。
) 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潘安仁《秋興賦》注,善曰:老子曰: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苟趨舍之殊塗兮,庸讵識其躁靜。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 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出生入死。
) 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袐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謝惠連《雪賦》注,善曰:老子曰:王公自謂孤、寡、不榖。
) 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
(賈誼《鵩鳥賦》注,善曰:老子曰:燕處超然。
) 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座鹹共榮觀,不亦可乎?(祢正平《鹦鹉賦》注,善曰: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 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萬類。
(張茂先《鹪鹩賦》注,善曰:老子曰:道生萬物。
) 道混成而自然兮,術同源而分流。
(班孟堅《幽通賦》注,善曰: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曰:道法自然也。
) 默無為以凝志兮,與仁義乎逍遙。
不出戶而知天下兮,何必曆遠以劬勞。
(張平子《思玄賦》注,善曰:老子曰:上德無為;又曰:不出戶而知天下。
)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
極盤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遺誡,将回駕乎蓬廬。
(張平子《歸田賦》注,翰曰:老子曰: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 于是覽知足之分,庶浮雲之志。
(潘安仁《閑居賦》注,善曰: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仰衆妙而絕思,終優遊以養拙。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意惚恍以遷越兮,神一夕而九升。
(潘安仁《寡婦賦》注,善曰: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怛驚悟兮無聞,超惝怳兮恸懷。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同橐龠之罔窮,與天地乎并育。
(陸士衡《文賦》注善曰: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微風纖妙,若存若亡。
(馬季長《長笛賦》注,善曰:老子曰:若存若亡。
) 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
(成公子安《嘯賦》注,善曰:老子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恢恢大圓,茫茫九壤。
(束廣微《補亡詩》注,善曰:老子曰:天網恢恢。
) 誠以天網不可重罹,聖恩難可再恃。
(曹子建《上責躬應诏詩表》注,善曰:老子曰:天網恢恢。
) 疫疠淫行,荊棘成榛。
(潘安仁《關中詩》注,善曰:老子曰: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 恢恢皇度,穆穆聖容。
(應吉甫《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注,善曰:老子曰: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行舍其華,言去其辯。
遊心至虛,同規易簡。
(同上注,善曰:處其實而不處其華。
老子曰:緻虛極。
) 道隐未形,治彰既亂。
(顔延年《應诏識曲水作詩》注,善曰:老子曰:大象無形;又曰:道隐無名。
) 物性其情,理宣其奧。
(顔延年《皇太子釋奠會詩》注,善曰:老子曰:道者,萬物之奧。
) 積疴謝生慮,寡欲罕所阙。
(謝靈運《鄰裡相送方山詩》注,善曰:老子曰:少思寡欲。
) 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顔延年《五君詠》注,善曰:老子曰: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
) 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
(盧子陽《詠霍将軍北伐詩》注,善曰:老子曰:天長地久。
)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詩》注,善曰:老子曰:善攝生者不然。
) 窈冥終不見,蕭條無可欲。
(沈休文《遊沈道士館詩》注,善曰:老子曰:窈兮冥,其中有精。
) 曰餘知止足,是願不須豐。
(沈休文《遊沈道士館詩》注,善曰: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恢恢六合間,四海一何寬。
天網布纮綱,投足不獲安。
(歐陽堅石《臨終詩》注,善曰:老
(孫興公《遊天台山賦》注,善曰:太虛謂天也,自然謂道也,無閡謂無名,妙有謂一也,言大道運彼自然之妙一而生萬物也。
管子曰:虛而無形謂之道。
《鵩鳥賦》曰:寥廓忽荒。
老子曰:道生一。
王弼曰: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
謂之為妙有者,欲言有,不見其形,則非有,固謂之妙。
欲言其無,物由之生,則非無,故謂之有也。
斯乃無中之有,謂之妙有也。
阮籍《通老子論》曰:道法自然,《易》謂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也。
老子曰:三生萬物。
鐘會曰:散而為萬物也。
) 雖一冒于垂堂,乃永存乎長生。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長生久視之道。
) 釋二名之同出,消一無于三幡。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 疆理宇宙,甄陶國風。
雲行雨施,品物鹹融。
(何平叔《景福殿賦》注,善曰:李聃曰:埏埴為器。
) 莫不優遊以自得,故淡泊而無所思。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 協靈通氣,濆薄相陶。
流風蒸雷,騰虹揚霄。
(郭景純《江賦》注,善曰:老子曰:陰陽陶冶萬物。
) 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潘安仁《秋興賦》注,善曰:老子曰: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 苟趨舍之殊塗兮,庸讵識其躁靜。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 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出生入死。
) 授簡于司馬大夫,曰:“抽子袐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謝惠連《雪賦》注,善曰:老子曰:王公自謂孤、寡、不榖。
) 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
(賈誼《鵩鳥賦》注,善曰:老子曰:燕處超然。
) 願先生為之賦,使四座鹹共榮觀,不亦可乎?(祢正平《鹦鹉賦》注,善曰: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 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萬類。
(張茂先《鹪鹩賦》注,善曰:老子曰:道生萬物。
) 道混成而自然兮,術同源而分流。
(班孟堅《幽通賦》注,善曰: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曰:道法自然也。
) 默無為以凝志兮,與仁義乎逍遙。
不出戶而知天下兮,何必曆遠以劬勞。
(張平子《思玄賦》注,善曰:老子曰:上德無為;又曰:不出戶而知天下。
) 于時曜靈俄景,繼以望舒。
極盤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遺誡,将回駕乎蓬廬。
(張平子《歸田賦》注,翰曰:老子曰: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 于是覽知足之分,庶浮雲之志。
(潘安仁《閑居賦》注,善曰: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仰衆妙而絕思,終優遊以養拙。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意惚恍以遷越兮,神一夕而九升。
(潘安仁《寡婦賦》注,善曰: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怛驚悟兮無聞,超惝怳兮恸懷。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 同橐龠之罔窮,與天地乎并育。
(陸士衡《文賦》注善曰: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微風纖妙,若存若亡。
(馬季長《長笛賦》注,善曰:老子曰:若存若亡。
) 玄妙足以通神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
(成公子安《嘯賦》注,善曰:老子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恢恢大圓,茫茫九壤。
(束廣微《補亡詩》注,善曰:老子曰:天網恢恢。
) 誠以天網不可重罹,聖恩難可再恃。
(曹子建《上責躬應诏詩表》注,善曰:老子曰:天網恢恢。
) 疫疠淫行,荊棘成榛。
(潘安仁《關中詩》注,善曰:老子曰: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 恢恢皇度,穆穆聖容。
(應吉甫《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注,善曰:老子曰: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行舍其華,言去其辯。
遊心至虛,同規易簡。
(同上注,善曰:處其實而不處其華。
老子曰:緻虛極。
) 道隐未形,治彰既亂。
(顔延年《應诏識曲水作詩》注,善曰:老子曰:大象無形;又曰:道隐無名。
) 物性其情,理宣其奧。
(顔延年《皇太子釋奠會詩》注,善曰:老子曰:道者,萬物之奧。
) 積疴謝生慮,寡欲罕所阙。
(謝靈運《鄰裡相送方山詩》注,善曰:老子曰:少思寡欲。
) 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顔延年《五君詠》注,善曰:老子曰: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
) 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
(盧子陽《詠霍将軍北伐詩》注,善曰:老子曰:天長地久。
) 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詩》注,善曰:老子曰:善攝生者不然。
) 窈冥終不見,蕭條無可欲。
(沈休文《遊沈道士館詩》注,善曰:老子曰:窈兮冥,其中有精。
) 曰餘知止足,是願不須豐。
(沈休文《遊沈道士館詩》注,善曰: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恢恢六合間,四海一何寬。
天網布纮綱,投足不獲安。
(歐陽堅石《臨終詩》注,善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