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聾,五味令人口爽。
凡此之類是也。
有似七言詩者,如第十章雲: 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阖能為雌?明白四達能無知? 此章除末四字句外,王弼本句末均有“兮”字,古本均無之。
又有似《楚辭》體者,如第十五章雲: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俨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将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第二十章雲: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凡此之類是也。
有似歌行者,如第二十八章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樸。
凡此之類是也。
凡此等均屬詩之形式者,後世說理之詩近之。
夫老子言哲理之文也,尚用韻以助文之神情;而今人言情之詩,乃反不用韻;則其表情之具,不已缺乏乎? 老子之文,說理既精微,造詞亦神妙。
其在文學,可謂内容外式均能并美者。
故古來文學界,亦引用甚博。
茲将《文選》所引者,略錄如下。
黔首,豈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頸。
(張平子《東京賦》注,善曰:老子曰,聖人在天下惵渫焉。
柱按:六臣《文選》本題作《東都賦》,注雲:東京謂洛陽,則題誤也。
又本文作,善注作惵渫,誤。
) 是以西匠營宮,目翫阿房,規摹踰溢,不度不臧。
損之又損,然尚過于周堂。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也。
) 睿哲玄覽,都茲洛宮。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滌除玄覽。
) 将使心不亂其所在,目不見其所可欲。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 終日不離于辎重,獨微行其焉如。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聖人終日行,不離辎重。
張楫曰:辎重,有衣車也。
) 卻走馬以糞車,何惜騕褭與飛兔。
(同上注,綜曰:老子曰: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 其甘不爽,醉而不醒。
(張平子《南都賦》注,善曰: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
《廣雅》曰:爽,傷也。
) 土壤不足以攝生,山川不足以周衛。
(左太沖《吳都賦》注,劉曰:老子曰:善攝生。
) 載漢女于後舟,追晉賈而同塵。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
) 劍閣雖嶛,憑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
洞庭雖濬,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
(左太沖《魏都賦》注,善曰:老子曰: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又老子曰: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上垂拱而司契,下緣督而自勸。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 皇恩綽矣,帝德沖矣。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大盈若沖。
) 尊盧、赫胥,羲、農、有熊。
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
世笃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同上注,善曰: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謂玄同。
) 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
謂通生生之精以自厚也。
) 閑居隘巷,室迩心遐。
富仁寵義,職競弗羅。
千乘為之轼廬,諸侯為之止戈。
則幹木之德自解紛也。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解其紛也。
) 先生玄識,深頌靡測。
得聞上德之至盛,匪同尤于有聖。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頌。
故曰:先生玄識,深頌靡測。
又曰:上德無為,而無不為。
) 長幼雜遝以交集,士女頒斌而鹹戾。
被褐振裾,垂髫總髻。
(潘安仁《藉田賦》注,善曰:老子曰:被褐而懷玉。
) 高以下為基,民以食為天。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 泊乎無為,澹乎自恃。
(司馬相如《子虛賦》注,善曰:老子曰:我獨泊然而未兆。
) 且人君以玄默為神,澹泊為德。
(楊子雲《長楊賦》,善曰:老子曰:我獨泊然而未兆。
) 若乃耽盤流遁,放心不移。
忘其身恤,司其雄雌。
樂而無節,端操或虧。
此則老氏之所誡,而君子之所不為。
(潘安仁《射雉賦》注,老子曰: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
勉仰高而蹈景,盡忠恕而與人。
(曹大家《東征賦》注,善曰: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清靜少欲,師公綽兮。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清淨為天下正。
) 竭股肱于昏主,赴塗炭而不移。
(潘安仁《西征賦》注,善曰:老子曰:國家昏亂有忠臣。
) 命有始而必終,孰長生而久視。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長生久視之道。
) 既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
(同上注,老子曰: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欲,而民自樸。
) 上之遷下,猶鈞之埏埴。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埏埴以為器。
) 密迩猃狁,戎馬生郊。
(同上,善曰:老子曰: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
凡此之類是也。
有似七言詩者,如第十章雲: 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阖能為雌?明白四達能無知? 此章除末四字句外,王弼本句末均有“兮”字,古本均無之。
又有似《楚辭》體者,如第十五章雲: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俨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将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第二十章雲: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
凡此之類是也。
有似歌行者,如第二十八章雲: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樸。
凡此之類是也。
凡此等均屬詩之形式者,後世說理之詩近之。
夫老子言哲理之文也,尚用韻以助文之神情;而今人言情之詩,乃反不用韻;則其表情之具,不已缺乏乎? 老子之文,說理既精微,造詞亦神妙。
其在文學,可謂内容外式均能并美者。
故古來文學界,亦引用甚博。
茲将《文選》所引者,略錄如下。
黔首,豈徒跼高天、蹐厚地而已哉,乃救死于其頸。
(張平子《東京賦》注,善曰:老子曰,聖人在天下惵渫焉。
柱按:六臣《文選》本題作《東都賦》,注雲:東京謂洛陽,則題誤也。
又本文作,善注作惵渫,誤。
) 是以西匠營宮,目翫阿房,規摹踰溢,不度不臧。
損之又損,然尚過于周堂。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為也。
) 睿哲玄覽,都茲洛宮。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滌除玄覽。
) 将使心不亂其所在,目不見其所可欲。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 終日不離于辎重,獨微行其焉如。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聖人終日行,不離辎重。
張楫曰:辎重,有衣車也。
) 卻走馬以糞車,何惜騕褭與飛兔。
(同上注,綜曰:老子曰: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 其甘不爽,醉而不醒。
(張平子《南都賦》注,善曰: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
《廣雅》曰:爽,傷也。
) 土壤不足以攝生,山川不足以周衛。
(左太沖《吳都賦》注,劉曰:老子曰:善攝生。
) 載漢女于後舟,追晉賈而同塵。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
) 劍閣雖嶛,憑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
洞庭雖濬,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
(左太沖《魏都賦》注,善曰:老子曰: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又老子曰: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上垂拱而司契,下緣督而自勸。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 皇恩綽矣,帝德沖矣。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大盈若沖。
) 尊盧、赫胥,羲、農、有熊。
雖自以為道,洪化以為隆。
世笃玄同,奚遽不能與之踵武而齊其風?(同上注,善曰: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謂玄同。
) 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
謂通生生之精以自厚也。
) 閑居隘巷,室迩心遐。
富仁寵義,職競弗羅。
千乘為之轼廬,諸侯為之止戈。
則幹木之德自解紛也。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解其紛也。
) 先生玄識,深頌靡測。
得聞上德之至盛,匪同尤于有聖。
(同上注,劉曰:老子曰:古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頌。
故曰:先生玄識,深頌靡測。
又曰:上德無為,而無不為。
) 長幼雜遝以交集,士女頒斌而鹹戾。
被褐振裾,垂髫總髻。
(潘安仁《藉田賦》注,善曰:老子曰:被褐而懷玉。
) 高以下為基,民以食為天。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
) 泊乎無為,澹乎自恃。
(司馬相如《子虛賦》注,善曰:老子曰:我獨泊然而未兆。
) 且人君以玄默為神,澹泊為德。
(楊子雲《長楊賦》,善曰:老子曰:我獨泊然而未兆。
) 若乃耽盤流遁,放心不移。
忘其身恤,司其雄雌。
樂而無節,端操或虧。
此則老氏之所誡,而君子之所不為。
(潘安仁《射雉賦》注,老子曰: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
勉仰高而蹈景,盡忠恕而與人。
(曹大家《東征賦》注,善曰: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清靜少欲,師公綽兮。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清淨為天下正。
) 竭股肱于昏主,赴塗炭而不移。
(潘安仁《西征賦》注,善曰:老子曰:國家昏亂有忠臣。
) 命有始而必終,孰長生而久視。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長生久視之道。
) 既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
(同上注,老子曰: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欲,而民自樸。
) 上之遷下,猶鈞之埏埴。
(同上注,善曰:老子曰:埏埴以為器。
) 密迩猃狁,戎馬生郊。
(同上,善曰:老子曰: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