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

關燈
,叫座力也不小。

    與龔雲甫、尚小雲、荀慧生、沈華軒諸人,同搭同慶社時,總是他演大軸。

    一次與楊小樓合演《連營寨》,他去劉備,楊去趙雲,觀衆也都滿意。

     小生 畫兒李 畫兒李,乃天津侯家後,群雅軒票房出身,與劉趕三、常子和等,均系同事,他姓李,本楊柳青賣畫之人,所以通呼畫兒李,其名遂不傳,然畫兒李三字,在同治及光緒初葉,十幾年中,确系很顯亮的名字。

    進京後搭四喜班,與王九齡、梅巧玲等,合作了一個相當時期,凡文小生的戲都很好。

     德珺如 珺如本為黃帶子,他祖父乃道光時宰相,但他不想做官,隻好唱戲,乃西城翠峰庵票房出身,初唱青衣,嗓音高,很紅了些年,曾搭四喜、寶勝和等班。

    最紅時期,是光緒中葉,搭寶勝和班,演于慶樂園,演了幾個月,幾幾乎天天賣滿,終因面部太長,扮相稍差,中年以後,便改唱小生,又因他嗓音高亮,而有鋼音,唱小生比青衣更好,尤其是《叫關》《小顯》等戲,百餘年來,以他唱的為最好。

    再還有點特别的技能,就是他是旗人,自幼都要練習射箭,手頭有功夫,每演《轅門射戟》,總是真射,且必射中。

     金仲仁 仲仁亦旗人,工小生,嗓音還亮,雖是票友出身,唱做倒還規規矩矩。

    不過生平沒有建樹,也沒什麼出色的地方,與王瑤卿合作了多少年,晚年則專與荀慧生配戲,雖然都是依靠旦腳,但也有其優點,不能算完全是配腳。

     青衣 袁子明 子明漢軍旗人,當茶房出身,在西安門内,蔣養房,風流自賞票房習青衣,專摹仿龔翠蘭,能戲頗多,在光緒初年,唱了幾年,後改在四喜班管事,因其管事之能力極大,名班争相約請,遂不再登台了。

    一日在阜城門外,阜城戲園演戲,大軸本為孫菊仙、王楞仙、劉春喜之《黃鶴樓》,臨時楞仙未到,改他劇來不及了,子明出主意,改演《取荥陽》,因兩戲扮相大同小異,隻短一小生也。

    人服其智,以後就永遠當總管事了,以票友而當總管事,他是第一人。

    我與他極熟,每到後台,必與他談天,他雖是票友,但管事多年,所以知道舊事很多,我得他的益處也不少,人性格極好,問他的事情,他若不知,他必代為研究問詢。

     常子和 子和系天津侯家後群雅軒票房出身,與劉趕三為同時人物,在光緒中葉以前很紅了一個時期,也是因為彼時青衣較少,餘紫雲、時小福都不恒唱,怡雲稍晚,德林嗓音尚未複元之故,然子和嗓音腔調,确都很圓潤,所以特别受人歡迎。

     陳子方 書辦出身,光緒十年前後,是他極紅之時,一直唱到了光緒二十年,以後便不常登台了,嗓音不高而很甜,扮相很秀麗,做戲很活潑,故人緣極好,彼時之堂會戲,旦腳總是有他,創排的有《紅樓夢》中《問病》等戲,然不十分精彩,最後排了一出《富貴神仙》,乃由昆曲《洞庭緣》,翻成皮簧者,經盛伯羲、準仲來、壽子年等幫忙,詞句也很好,風行一時,差不多每一堂會都有此戲。

     花旦 望兒 飯館跑堂出身,不詳其姓,通稱花旦望兒,光緒中葉以前,曾經紅過一時,扮相很美,身材袅娜,表情極活潑,除不能演靠背戲外,其餘都很精神,不知他從何人所學,問過德林瑤卿,亦雲不知。

     老旦 全子 旗人,名全森,人呼全子,又呼為老旦全子,嗓音甜潤,唱腔亦悠揚動聽,在光緒中葉以後頗紅,老旦戲無不能,以《望兒樓》《孝感天》等戲為最受歡迎。

     梅竹軒 光緒初葉,很紅了幾年,搭四喜班多年,與時小福、吳順林演《孝感天》,号稱功力悉敵,《探窯》《六月雪》《回荊州》之《别母》等戲,雖然不算正腳,但特受歡迎。

     龔雲甫 雲甫名世祥,前門外廊房二條,玉器行學徒,初在華蘭習韻票房學老生,曾拜孫菊仙為師,未唱紅,後改老旦,乃大紅而特紅,百餘年來以老旦演大軸者,隻他一人。

    雖然沒有什麼創造,但老旦的硬頭戲都能唱,且有精彩,可惜四十歲後,嗓音很容易啞,嗓音痛快的時候很少。

    所以譚鑫培說,龔雲甫奉官啞嗓子,我們嗓子啞喽,台下叫倒好,他嗓子啞喽,觀衆任命。

    語雖幽辯,然确系實情。

     淨 黃潤甫 潤甫内務府旗人,通稱黃三,西什庫養蜂夾道票房出身,一登台就很紅。

    三慶班排整本《三國演義》,關羽歸程長庚,張飛歸錢寶豐,曹操一腳,便歸他擔任,全劇各腳,除旦腳外,以他為最年少,而通呼為活曹操。

    四十歲以前,嗓音極脆極亮,雖于銅錘不甚合宜,但于架子花尤其數闆的唱功,最為清脆悅耳,以《丁甲山李逵負荊》一戲,最受歡迎,彼時堂會,幾幾乎必有此戲,晚年塌衷,自創了許多特别腔,這是無可奈何,可是後來淨腳多學之。

     票友下海,成為名腳者,大多數多以嗓音歌唱見長,以身段功架見長者,隻有黃潤甫一人,其身段台步之美,實有過于本行之處,最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