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
關燈
小
中
大
班,如《鎖五龍》《鍘美案》《斷後》《打龍袍》《禦果園》等,戲演來無不精彩。
他雖然是學何桂山、穆鳳山,但嗓音另有好處,所以特别受人歡迎,民國十幾年,才故于上海。
李壽山 壽山小名七兒,故人呼為李七,又因其身長,通呼為大個李七,他乃老生李壽峰之弟,同為三慶班的徒弟,初學旦腳,人都稱他為小春香出身,确也不錯。
因其身材太長,改習武旦,又改習淨腳,雖然是專門架子花臉,然确是多才多藝,如《風筝誤》之醜小姐,《春香鬧學》之先生等等,演來都很精彩,惜晚年永充後台總管事,不能常登台了。
俞振庭晚年成班後台管事,永遠是他,所以我同他極熟,談話也最多,他知道的舊事甚夥,我得他的益處也不少。
李連仲 連仲為勝春奎科班出身,與王長林、陸金桂等為同學,能戲極多,除沒有銅錘嗓音外,其餘架子花臉戲都好,尤長于四黑。
戲界老輩,管張飛、焦贊、牛臯、李逵四人,叫作四黑,這四個人都有特别的性格,都極忠勇,可有點傲性,且永帶诙諧,所以特名曰四黑。
演此四人,與演别的将官都不同,且此四人亦各不同,他演來卻都非常精彩。
臉譜勾的也好,他一排門簾,永遠有碰頭好,但大部分是對臉譜來的。
在清宮中當差,雖不甚紅,但也常排正戲,尤其關于臉譜的問題,除韓二雕外,他出主意也很多。
晚年收的徒弟,總有幾十個人。
足見他的名望了。
裘桂仙 桂仙初學花臉,因其身體矮瘦,嗓音也不夠宏亮,遂改操琴。
民國五六年後,北平實缺淨腳,尤無銅錘人才,他與梅蘭芳合作時,大家又慫恿他改唱花臉,聲音雖不夠宏闊,然确有些銅錘味道,惜氣微弱年,然彼時亦算難得的腳色了。
其子盛戎、世戎,均工花臉。
金少山 名票金秀山之子,在光緒末年,常随其父演唱,已露頭角,後留上海多年,總未回平演唱,北平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本來不必算是北平之腳色了。
民國十一年春,我與蘭芳編排《霸王别姬》一戲,以楊小樓去霸王,可以說是理想的霸王,搭配也齊整,叫座力之大,一時無與倫比。
其年冬上海人來約蘭芳,此戲自是非演不可,但不能同時約小樓,因為兩個名腳,同時到滬花費太大,票價無法規定,可是霸王一腳能勝任的人才,難于物色,雙方正在為難,适王瑤卿剛由上海回平,他說不難,就約金少山好了。
蘭芳尚在躊躇,我說瑤卿不是輕易推許人的,他說成,就一定錯不了多少。
到了上海一演,果然很好,雖然身段動作,不及小樓雍容華貴,然身體魁梧,嗓音宏亮,也确是難得的人才。
其實少山在上海,本是班底身份,經此一戲,也便紅起來,臨死的二年,到了北平,演了幾次,也大受歡迎。
侯喜瑞 他是喜連成科班第一科出身,在光緒末年,已露頭角,民國後紅了多少年,雖沒有什麼赫赫大名,但能戲極多,而且處處規矩,尤以去張飛為最合宜,故民國十年前後,各班都争着約他,他每日白天夜晚,往往趕三四處,不過以戲界的規矩來論,這是不應該的。
晚年技術稍懈,亦以此故。
此外尚有不少,如勝慶玉老先生,乃道鹹年間名淨,能戲極多,知道的舊規矩更多,與我至厚,我常請他到我家中長談,得的他益處最多,尤其是關于臉譜一層,問他什麼,多數都可說出道理來,實在是淨腳中很寶貴的人才,但因為他隻能唱弋腔,不唱皮簧,所以此編不能列入。
我是怎樣得認識他呢?在前清的規矩,每一新戲園開幕,第一天必須演弋腔戲,即所謂高腔,到了清朝末年,雖然已經沒有弋腔之長班,但仍要臨時組成,演一次再散。
民國後弋腔班人才太少了,難以再組班演唱,但破台之禮,則仍用弋腔班之人員,如有新戲園約喜連成班演唱,則蕭長華必約勝慶玉行破台禮,由蕭君介紹,所以我與他常見。
此外還有彭福林,乃小福勝科班出身,能戲亦極多。
方洪順,三慶班整本《三國演義》,他去曹仁。
袁大奎,去曹洪。
梅榮齋,與劉鴻升合作多年。
許德義,福壽科班徒弟,許蔭棠之子,架子花臉也很好。
不過以上人員,都不常演正腳,故未列入。
他雖然是學何桂山、穆鳳山,但嗓音另有好處,所以特别受人歡迎,民國十幾年,才故于上海。
李壽山 壽山小名七兒,故人呼為李七,又因其身長,通呼為大個李七,他乃老生李壽峰之弟,同為三慶班的徒弟,初學旦腳,人都稱他為小春香出身,确也不錯。
因其身材太長,改習武旦,又改習淨腳,雖然是專門架子花臉,然确是多才多藝,如《風筝誤》之醜小姐,《春香鬧學》之先生等等,演來都很精彩,惜晚年永充後台總管事,不能常登台了。
俞振庭晚年成班後台管事,永遠是他,所以我同他極熟,談話也最多,他知道的舊事甚夥,我得他的益處也不少。
李連仲 連仲為勝春奎科班出身,與王長林、陸金桂等為同學,能戲極多,除沒有銅錘嗓音外,其餘架子花臉戲都好,尤長于四黑。
戲界老輩,管張飛、焦贊、牛臯、李逵四人,叫作四黑,這四個人都有特别的性格,都極忠勇,可有點傲性,且永帶诙諧,所以特名曰四黑。
演此四人,與演别的将官都不同,且此四人亦各不同,他演來卻都非常精彩。
臉譜勾的也好,他一排門簾,永遠有碰頭好,但大部分是對臉譜來的。
在清宮中當差,雖不甚紅,但也常排正戲,尤其關于臉譜的問題,除韓二雕外,他出主意也很多。
晚年收的徒弟,總有幾十個人。
足見他的名望了。
裘桂仙 桂仙初學花臉,因其身體矮瘦,嗓音也不夠宏亮,遂改操琴。
民國五六年後,北平實缺淨腳,尤無銅錘人才,他與梅蘭芳合作時,大家又慫恿他改唱花臉,聲音雖不夠宏闊,然确有些銅錘味道,惜氣微弱年,然彼時亦算難得的腳色了。
其子盛戎、世戎,均工花臉。
金少山 名票金秀山之子,在光緒末年,常随其父演唱,已露頭角,後留上海多年,總未回平演唱,北平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本來不必算是北平之腳色了。
民國十一年春,我與蘭芳編排《霸王别姬》一戲,以楊小樓去霸王,可以說是理想的霸王,搭配也齊整,叫座力之大,一時無與倫比。
其年冬上海人來約蘭芳,此戲自是非演不可,但不能同時約小樓,因為兩個名腳,同時到滬花費太大,票價無法規定,可是霸王一腳能勝任的人才,難于物色,雙方正在為難,适王瑤卿剛由上海回平,他說不難,就約金少山好了。
蘭芳尚在躊躇,我說瑤卿不是輕易推許人的,他說成,就一定錯不了多少。
到了上海一演,果然很好,雖然身段動作,不及小樓雍容華貴,然身體魁梧,嗓音宏亮,也确是難得的人才。
其實少山在上海,本是班底身份,經此一戲,也便紅起來,臨死的二年,到了北平,演了幾次,也大受歡迎。
侯喜瑞 他是喜連成科班第一科出身,在光緒末年,已露頭角,民國後紅了多少年,雖沒有什麼赫赫大名,但能戲極多,而且處處規矩,尤以去張飛為最合宜,故民國十年前後,各班都争着約他,他每日白天夜晚,往往趕三四處,不過以戲界的規矩來論,這是不應該的。
晚年技術稍懈,亦以此故。
此外尚有不少,如勝慶玉老先生,乃道鹹年間名淨,能戲極多,知道的舊規矩更多,與我至厚,我常請他到我家中長談,得的他益處最多,尤其是關于臉譜一層,問他什麼,多數都可說出道理來,實在是淨腳中很寶貴的人才,但因為他隻能唱弋腔,不唱皮簧,所以此編不能列入。
我是怎樣得認識他呢?在前清的規矩,每一新戲園開幕,第一天必須演弋腔戲,即所謂高腔,到了清朝末年,雖然已經沒有弋腔之長班,但仍要臨時組成,演一次再散。
民國後弋腔班人才太少了,難以再組班演唱,但破台之禮,則仍用弋腔班之人員,如有新戲園約喜連成班演唱,則蕭長華必約勝慶玉行破台禮,由蕭君介紹,所以我與他常見。
此外還有彭福林,乃小福勝科班出身,能戲亦極多。
方洪順,三慶班整本《三國演義》,他去曹仁。
袁大奎,去曹洪。
梅榮齋,與劉鴻升合作多年。
許德義,福壽科班徒弟,許蔭棠之子,架子花臉也很好。
不過以上人員,都不常演正腳,故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