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許多武戲,都有準路子準套數,光緒末葉,幾多遺失,惟他還說的上來,我得他益處也很多。

     穆鳳山 鳳山外号小穆,曾搭永勝奎、四喜等班,與譚鑫培合作很久,如譚演《斷密澗》《刺僚》等戲,最初多是與他合作,後來則換了金秀山。

    鳳山專學張奎官,而又有其獨到之處,演八本《鍘判官》最出名,永演大軸子,每年演封箱封台等戲,多演此,平常則不恒演,可是每演此戲,戲園中把他所穿的黑蟒袍,在園子門口一挂,則必賣滿座,因彼時尚無廣告也。

     何通海 本界後輩通稱何老先生,能戲極多,與程長庚配戲多年。

    例如《戰長沙》一戲,為程長庚之拿手戲,且常常演之,光緒初年以後,便無人接演,後譚鑫培由武生改專演老生後,又重排此戲,魏延一腳,無人能演,隻有他曾經演過。

    再光緒中葉,十幾年間,無人能演《女起解》者,德珺如重排,但無人能去差解,亦隻他能之,足見其能戲之多。

     郝大個 郝大個,忘其名,搭春台班多年,因其身長又姓郝,都呼為好大個,郝好同音也,其名遂不傳,我問過多人,都說不記得了,但都說,他演武淨極好,身段姿式,都極好看,打把子更美。

     丈七八 亦忘其名,亦因身長,隻傳其外号,當時本界外界人人都說,春台有好大個,四喜有丈七八,其名遂不傳,後來則與俞潤仙常合作。

     張玉奎 玉奎小名喜兒,于是觀衆多知喜兒二字,不知玉奎了。

    他可以算是鹹豐同治年間有名的淨腳,擅長銅錘,且很能編戲,例如《五花洞》一戲,原為吹腔,情節尚多,經他改為現在的情形,最初他去包公,胡喜祿、王長桂二人,去真假金蓮。

    又如四喜排《混元盒》,張天師一腳,也歸他擔任。

    觀衆對他也呼為張喜子,但與後來老生之張喜子,則系兩人。

     韓二雕 通寫韓二刁,偶忘其大名,為光緒中葉有名的淨腳,也很能排戲,在光緒十八九年,同慶班重排《戰宛城》,就是他經手一切,他去典韋,譚鑫培去張繡,金秀山去曹操,田桂鳳去鄒氏,人員相當齊整。

    他對于臉譜極有研究,清宮中演戲,關于臉譜有問題時,都取決于他,我同他隻見過一兩次,但同他的兒子,掃邊小生韓金福極熟,所以間接得他益處也很多。

     陳三福 三福乃鹹豐年間,有名的淨腳,先搭春台,後搭三慶,與程長庚最說的來,三慶排《三國演義》時,孫權一腳,由他擔任,後來便不恒演,知道他的人很少了。

     高德祿 他乃光緒中葉的名腳,搭四喜班很久,為俞潤仙配戲時很多,如俞演《惡虎村》,則多以他去濮天雕,且名次永遠是頭一名,尤長于演《金鎖陣》,身段把子,都為本界人佩服。

    我得他益處也很多。

     錢金福 金福為三慶科班之高才生,當學生時,身段等等,就非常合式。

    彼時科班,教授法很嚴,對于台步,極為認真,每一學生,每天總要走兩個鐘頭,按國劇之台步即是舞,與西洋之芭蕾等舞一樣,如果腳步練不好,則一切台步都不會好的,所以台步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夫。

    練走步時,分生旦淨醜各行,每行一班,由最好的一個學生領頭,其餘的跟着走,教習監視稽查,某人走的好壞,教習随時指正,淨行一班,領頭的永遠是錢金福。

    金福因天才好,又肯用功,所以台步、身段、把子,沒有一處沒有準尺寸的,他常與同行打賭,在台上撒一層白灰,由他與一人打把子,連打兩次,腳印痕迹,沒有出入,據老輩雲,百餘年的工夫,這種情形,以他為第一人。

    他一生的缺點,隻是嗓音不夠好,其實昆腔皮簧,唱的都不錯,把子尤好,與鑫培、小樓配戲多年,凡有把子的戲,都給他們生色很多。

     他大緻生于同治元年,比我長十幾歲,但極熟常談,得他的益處很多。

     其子寶森,亦工武淨,與餘亦極熟。

     劉永春 永春小名春兒,故人多以劉春兒呼之。

    他在光緒中葉,十幾年中,可以算是最好最紅的銅錘花臉,因為何桂山、穆鳳山等,都年已稍長,而金秀山隻是能唱,終為票友出身,身段架子,都差的多也。

    曾搭春台、三慶、四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