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旦

關燈
算有了面子,氣可稍平,沒想到觀衆無一走者,桂鳳大得意,鑫培當然大不高興。

    由此以後,每逢桂鳳遲到,則鑫培必演在前頭,可是必要特别慢演,拉長時候(行話曰馬後),彼時規矩不許演夜戲,白天演戲,多晚也不許點燈。

    及至桂鳳出,天已黑暗,觀衆對于他的面貌神情,身段做功,一點也看不見,而桂鳳唱功并不好,全靠面貌做功見長,因此彼之長處,台下一些也看不出來,日久便把人緣丢掉。

    叫座之力大減,以後出演之時就很少了。

     餘玉琴 玉琴号潤卿,乳名莊兒,故多以餘莊兒呼之,乃南方科班出身。

    十九歲時,時小福約其到京,搭四喜班,第一日之戲與譚鑫培合演《翠屏山》,大軸子為《泗州城》,第二日亦雙出《四傑村》之鮑金花,及《醉酒》。

    第三日與小福合演頭二本《虹霓關》。

    經此一捧,遂紅起來。

    他可算是光緒年間,最紅的花旦,不久挑上内庭差使,在光緒皇帝面前也很紅,西後也非常喜歡他,每遇各王府有慶賀演戲之事,西後往往薦他與德林承辦。

    有西後一提倡,各大臣家如有這種事,也多找他,漸至同年同鄉團拜之堂會戲,也多找他,他又善于應對恭維,隻是承辦堂會的事情,就夠他忙的了,所以彼時戲界人都說,他上床入睡之時,他那兩隻鞋,還在喘氣。

    他雖然能戲很多,且這樣忙,可是他很能排新戲。

    掌福壽班時,與遲韻卿、陵華雲諸人,排的戲就很多,如《兒女英雄傳》《十粒金丹》《粉妝樓》等戲都是,《兒女英雄傳》初排時,便是他去十三妹。

     我同他極熟,他生于同治六年,比我大九歲,從前在同鄉同年團拜堂會中,我以少爺資格,常去看戲,也常與他見面,後民國元二年,他當正樂育化會理事,更是每會必見,但他不好談戲,而最愛談政治。

    因他常當來手(承辦堂會之人,戲界名曰來手),須常往各省常當戲提調之官員家中聯絡,因他是青年旦腳,像貌又美,大家都歡迎他,樂意同他盤桓,所以他聽到關于政事的話不少,尤其是關于堂會演戲的事情,也與政事有點關系,他知道的更多,這關于梨園掌故,我所知道者,由他口中得來的便很多。

     路三寶 三寶号玉珊,與我同歲,原為山東祥慶和班出身,初唱梆子腔,後改唱皮簧,于光緒二十二年到北京,搭四喜班,以《醉酒》《翠屏山》《破洪州》《得意緣》《雙釘計》等戲為号召,且演的也實在精彩。

    演《翠屏山》,他去潘巧雲,固然很好,與田桂鳳、譚鑫培、羅百歲等合演,田去巧雪,他去英兒,也一樣的不少得好。

    在光緒中葉,演十三妹者,隻有他與餘玉琴,二人功力悉敵。

    後掌承慶班,也很排過幾出新戲。

    民國後便永與梅蘭芳合作,梅之《醉酒》,即他所教,頭本《虹霓關》,亦他所傳,所以最初由他配王伯黨。

    餘與蘭芳排的新戲,借重他的時候也很多。

    在民國初年,他們同搭翊文社時(玉成班所改),其中好腳不多,老腳也不多,班中知道舊事最多者,首推賈洪林,其次就是他,所以我偶到後台,便同他二人談天,我得的益處很多。

    他所談者,多是山東戲班的情形,與吾鄉戲班,可以說是毫無分别,然由此,與北平戲班互相印證,可以得到不少的理論。

     楊小朵 小朵橋麟,号佩芬,因為名花旦朵仙之子,故通呼小朵,宮内當差,則名曰得福。

    工花旦兼刀馬旦,得劉趕三、羅百歲、玉五、趙仙舫等名醜之指點,又有其祖若父的傳授,能戲極多,扮相亦極美,故有小牡丹花之譽,尤以扮旗裝為最豔麗,為光緒庚子前後最紅的旦腳。

    戲界老輩傳說,在光緒年間,唱戲掙錢最多者,前後有三個人,一是王彩林号絢雲,即王瑤卿之父。

    二是果湘林,即餘叔岩之姐夫,程豔秋之嶽父。

    三即小朵。

    其子寶忠,初唱老生,尚平平,後改操琴,因兼學西洋小提琴,胡琴中恒雜西洋音味,故戲界老輩都不以為然。

     王蕙芳 蕙芳号湘浦,名武生王槐卿之子,與梅蘭芳為表兄弟,同為朱霞芬之徒弟,亦是師兄弟,故一名蕙芳,一名蘭芳,蕙芳為清末民初幾年,最紅的花旦,因彼時餘玉琴、路三寶、楊小朵等,都已三十或四十多歲,總算有一點過時,而他正是十幾歲,最漂亮的時候,所以很紅了一氣,其實他是靠面貌,扮相确很美,清末菊榜,他為榜眼,天才及聰明,也很夠,能戲也不少,例如《二進宮》一戲,三個腳他都能唱,銅錘的嗓子,也很夠寬。

    但功夫稍欠,專靠聰明,不甚用心用力來學,所以技術都不夠磁實。

    在清朝末年,他與蘭芳齊名,号稱二芳,因捧的人多,叫座能力,實高于蘭芳,迨民初,已有被蘭芳超過之勢,民國二三年以後,其聲名能力,就都遠不及蘭芳了,然知道的戲界情形确很多,餘國劇學會,編戲劇大辭典,特約他幫忙,助力很大。

     此外尚有王佩仙(趕三之徒,梅蘭芳之嶽父),秦芷芬(梅蘭芳之姑丈),郭際湘(即水仙花),等等諸人,有的演時太暫,有的我知道的不多。

    又有榮蝶仙、諸茹香、陳桐雲等等諸人,藝雖不錯,而未成名腳,故均未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