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

關燈
胡喜祿 從前昆弋班中,沒有青衣這個名詞,隻有正旦、閨門旦等等,而昆弋合組之班,凡名曰正旦者,則唱弋腔,不唱昆腔。

    至梆子,皮簧班,始有此名。

    北平戲界人及社會中,管唱昆腔的旦腳,統名之曰昆旦,比方《遊園》之小姐與春香,《喬醋》之夫人與巫姬,《佳期》之小姐與紅娘等等,凡演這些腳色的人員,不管該劇本怎樣寫法,但社會中則統統呼為昆旦,是正旦與花旦的分别很含糊。

    到了皮簧班,則青衣與花旦,界限就很嚴了。

     青衣出名之最早者,首推胡喜祿,他大緻是道光七年生人,号艾卿,與程長庚、徐小香,号稱三傑。

    光緒年間,有一首極流行的明戲《提調歌》,中有四句雲,小香到,提調笑,喜祿病,提調跳者是也。

    為鹹豐同治間最紅的青衣,掌春台班多年。

    據戲界老輩說,戲班的規矩,在鹹豐以前,所有人員,都是穿公中的行頭,稍有名之腳,自制一網子,因網子與頭形有關,戴着不合式便不舒服,且容易忝頭,再講究一點,則自己帶一雙靴子,因靴子稍不合足,便不易做身段也,然絕對沒有自己制行頭者,有之,則始自胡喜祿,而陳寶雲諸人,亦仿效之,遂成風氣。

    喜祿後人,在戲界無甚出名者,其子鶴年,文筆尚不錯,恒與李毓如他們,合作編戲,如《兒女英雄傳》《粉妝樓》《十粒金丹》等戲,裡邊都有他的工作,喜祿之侄女,為梅蘭芳之伯母。

     羅巧福 巧福生于道光十五年,外号嘎嘎旦,本蘇州籍,搭四喜班,嘗拜楊鳴玉為師,故亦兼演花旦,能戲很多,本與梅巧玲為師兄弟,因他品行藝術都好,梅又拜他為師。

    他的大兒子,即壽山,外号羅百歲,為光緒年間之名醜,孫子文奎,亦系醜行。

     朱蓮芬 蓮芬名延禧,江蘇人,生于道光十六年,初隻演昆腔,後則兼演皮簧。

    為鹹豐到光緒初年二三十年中,最受歡迎的旦腳,與楊鳴玉、徐小香諸人合演最久,如《梳妝擲戟》《遊園驚夢》《活捉》《思凡》《刺梁》《喬醋》《絮閣》等等,皆有獨到之處。

    陳德林最敬重他,常常與我談及,永遠呼為蓮二先生。

    他不但戲演得好,文學也不錯,寫得更好,常與潘文勤公祖蔭代筆。

    按文勤為吳大澄的老師,乃有名的大寫家,與他代筆,自非易事。

    與文勤也為莫逆交,文勤給他寫的東西當然很多。

    樊樊山先生常告訴我,潘文勤小楷最難求,惟與朱蓮芬則常寫,故彼時士大夫都說,若想得潘伯寅之小楷,隻可在朱蓮芬家求之。

    蓮芬後人無出名者,隻有其子朱天祥,然亦隻硬裡子而已,可是能戲卻極多。

     孫雙玉 雙玉行八,故通稱孫八兒。

    乃名琴師孫佐臣的父親,能戲很多,惜不常搭班,故知者不多。

    很能排整本戲,如《春秋配》一戲,他曾演過整本的,搭配也很齊整,去石敬坡者為王長林,去張衍行者為李順亭。

    該本乃由梆子腔本改來者,仍有些地方唱梆子腔。

    他之後,多年無人再演,後經李順亭把該本子交我,我又重新大改一次,由梅蘭芳排出。

    我所以重新大改者,并不一定是舊本不好,蓋一時有一時的風尚,不但觀衆眼光思想,每一時代,各有不同,而本戲班中人員亦各有長短,如同一劇本,也是一班演出來一個樣,若想使他們非照原本念,照原樣排,則演出來優劣也可以差的很多。

    比方着一腳事情很多,若使好演員擔任,則演出來一定有精彩,若使乏腳擔任,則演出來便不成東西,如果有這種情形,那最好是把該腳的事迹,減去若幹,如此則演員雖乏,亦可對付交卷,不至出醜而為全劇減色而已,這就是必須重編的一種原因。

     有人告訴我說,雙玉是孫佐臣的哥哥,王長林則說是他父親。

    當民國三四年,孫與孟小如操琴時,常在天樂園後台談天,奈此事竟未問過他。

     魯大鼻子 此系陳君德林告餘者,忘其名号,曾搭四喜班,嗓音極亮,在四喜班中,較時小福微早,小福就有些腔調學他。

    或雲名叫福官,未知果否?因其鼻子稍大,扮相稍差,年稍長便不出台了。

     章麗秋 麗秋名桂芬,搭三慶班多年,多唱昆腔,後來才兼演皮簧。

    念字很講究,徒弟很有幾人,都排蕙宇,如喬蕙蘭、馮蕙林等皆是,此二人雖然不能算什麼大名腳,但念字則都很講究,得師傅也。

     孫彩珠 彩珠号絢華,搭永勝奎班,又入三慶班,先唱昆腔,後則兼唱皮簧、青衣兼花旦,據陳君德林說,百十年來,兼演青衣花旦者,隻彩珠一人,其餘都是兼演閨門旦而已,未有兼演花旦者,如《思凡》《琴挑》《得意緣》《鴻鸾禧》《十三妹》等等,都是閨門旦的戲,因為唱功少,大家便認為他是花旦戲,其實如《小上墳》《一匹布》《打面缸》《辛安驿》等等,才是真正花旦戲。

    彩珠演青衣兼花旦,都很好,扮相很美,曾極紅一時,捧的人太多,其中有的很有勢力,捧的他不知天高地厚。

    一次因天橋賽馬,與旗人某公爵鬥毆,經禦史參了一折,某公爵革去爵位又挑去黃帶子(挑去黃帶子,即是降為平民,皇族沒有他的名字了),而彩珠亦被發往軍台,惟因有人幫忙,不久即又回京,但不敢再演戲了。

     鄭秀蘭 秀蘭與梅巧玲同時,同在四喜班,梅為花旦,他為青衣,本領相等,叫座的能力,也差不了許多,可惜收了幾個徒弟,專靠徒弟吃飯,以後就不出台了。

    其第一撥徒弟,有姜麗雲,即妙香之父,及蔣雙鳳等諸人。

    二撥徒弟,即陸華雲等,都曾紅過一時,尤其姜麗雲,替他掙錢最多。

     孫心蘭 心蘭乃孫怡雲之父,曾搭三慶、四喜等班,雖無赫赫大名,但唱腔極正當穩重,故後台諸人都極尊敬之。

    怡雲享名多少年,其腔調皆得其父之傳授。

    陳德林常告餘曰,怡雲之腔,可以說是,不及其父之圓潤,但怡雲之名,比其父較大,蓋因彼時,唱青衣者出名之人比較多,故其父遂不甚顯,然本領實不弱。

     劉清雲 清雲原為梅巧玲之師兄弟,隻比巧玲小三四歲,後特拜巧玲為師。

    巧玲掌四喜班時,他就永遠在四喜演唱了,但多唱昆腔,亦偶演皮簧,如《賣糕幹》《孝感天》等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