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

關燈
潘雲 潘為乾嘉年間極有名的小生,演周瑜的戲極好,故有活周瑜之号。

    按此編所舉之人,都見過記載,或有後人,現仍演戲,唯獨此人,未見過記載,亦未知其有無後人。

     我最初是聽到陳德林所說,後又問曹心泉,而他說無此人,後又問到姚增祿及譚鑫培二人,他二人都說:怎麼沒有,從前沒有武小生,有之也就是武裝,其身段與文小生,沒什麼大兩樣,現在武小生身段,多數是潘雲所創,大名鼎之的小生徐小香就是摹仿他;他們又說,從前武生的身段,與小生完全兩樣,後來就有相混的地方。

     名鼓手汪子良也曾說,像楊小樓演《八大錘》,幾乎完全是武生的身段,把小生身段美的地方都失掉了。

     陳金爵 金爵為梅巧玲之嶽父,亦昆曲笛師陳嘉梁之祖,工小生,乾隆年間宮中排《鼎峙春秋》,全本一百餘折,周瑜一腳,即歸他擔任。

    戲界老輩說,他的名字,還是鹹豐帝所賜。

    因他演《金雀記》極好,皇帝大樂,即特賜他名為金爵,因雀爵同音也。

    關于這層,我曾回問過他們,按此因系平常的事情,但由乾隆末年,到鹹豐元年,中間相隔五十多年,他演《鼎峙春秋》,一定不在乾隆末年,鹹豐賜名,更不能在初年,如此中間已隔六十多年,他演周瑜時之年齡,至少也二十歲左右,則九十幾歲之人,何以還能演《金雀》,且他實未活到九十幾歲。

    經我這一問,他們也樂了,都說被您這一計算,這種說法,是靠不住了,也或在是嘉慶所賜,因道光對戲劇興趣不大,向不幹此類事也,然他的金爵之名,确是皇上所賜,則是毫無疑義的。

    此事固然沒什麼重要,但足見諸事考據之難。

     龍小生 龍小生,佚其名,道光年間,南方昆曲和盛科班出身,與程長庚、楊鳴玉、大奎官等,都是師兄弟。

    所以隻寫龍小生而不寫名者,因為在鹹豐以前有此規矩,唱某行就以某行呼之,如三慶班有馬老旦,四喜班有夏花臉等。

    在光緒年間,老輩們常說起龍小生三字來,且都極恭維,說他搭和春班。

    按和春為四大名班中最早最享盛名的一班,戲班公寓門口之對聯曰,“和聲鳴盛世,春色滿皇州”,集成句而對仗極工,故為大家傳誦。

    不過該班報散甚早,故該班中之腳色,盡是何人,在光緒年間,就不知道了。

    他是幾時報散,我考查及問詢了多少年,也未得确實答複。

    友人周志輔君,所纂《京戲近百年瑣記》一書中,于道光十三年,雖注有和春班報散字樣,但本書中,道光二十五年,又載有由《都門紀略》中抄來和春班的腳色人名單。

    按《都門紀略》,乃有時問性的記載,萬不會把十幾年以前的戲單,收入本書,則此顯然是傳聞之誤。

    據我考查了多少年的結果,大約是鹹豐年間報散的,因為以前的記載,偶還見到和春班這個名詞,以後就不見了,偶爾見到,也是追述的性質。

    假定是如此,則自他報散,到民國初年,已有六十多年之久,所以該班的人員,雖戲界老輩亦多記不清了。

    據道光二十五年《都門紀略》所載和春人名如下: 這些人之中,除汪法林一人,是鮑秋文之徒弟,後來還搭過春台四喜等班外(按秋文,鮑吉祥之祖),其餘則問了許多人,都說知不清,而對于龍小生則不但知道,且都很恭維,并說他與程長庚是師兄弟。

     徐小香 小香名炘,又号蝶仙,江蘇人,乃鹹豐同治以至光緒初葉,幾十年中最紅的小生。

    前邊三位小生,雖也曾經紅過一時,但總算是偏重昆腔,小香固然也是昆腔的底子,但在皮簧中更放了異彩。

    所排的戲很多,所創的身段尤多,到現在所有唱小生的腳色,一切的動作,還都是仿效他,總之是沒有出了他的範圍。

    他無論演哪一出戲,都很精警,三慶班排《三國演義》時,周瑜一腳,就歸他擔任。

    因為周瑜戴翎子,所以他在翎子上下了工夫,創出來許多翎舞的身段,比方群英會與蔣幹對桌共飲時,及打黃蓋與諸葛亮共飲時,都有幾種翎舞,遇驚或怒時,左手一抓袖,頭一低,兩翎子之尖,一齊點至台毯上,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