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

關燈
國劇中的情形,知道的很多,我得益也不少,由此可以推測,他的家學淵源。

     朱素雲 素雲名沄,他比我大六歲,常常共談,他乃朱秋菱之徒弟,秋菱為光緒中葉最風騷的旦腳,演戲時并不多,後來專靠收徒。

    弟素雲初學昆旦,未能出頭,後從徐小香學小生,始露頭角。

    曾與孫菊仙、龍長勝諸人,合組四喜班,可以說是,光緒中葉以後,一直到民國初年,最忙的小生,《雅觀樓》《射燈》《白門樓》《監酒令》《奇雙會》等戲,為其特長。

    梅蘭芳幾出小生戲,如《射戟》《木蘭從軍》等,腔調身段,皆其所說。

     他還有一種特别的長處,也可以說是壞處,他最能聯絡人拉攏人,搭班時,常常剛剛開戲,他就到了,與大家談天,聯絡感情,有機會他就可以把該戲班,由老闆手裡整個奪過來。

    一次俞振庭成班,不合他的意,他便與大家聯絡,反對振庭。

    振庭大怒,警告他,不要攪局,如再攪局,便要把他辭掉,他回答說,那樣請你明天就不必來了,他即對各腳說,明天戲碼不夠好,可換幾出,某人應演某戲,較為合宜,群即答應。

    次日振庭未來,也照樣演了戲,戲班算歸了他了。

    後經人調停,才又言歸于好。

    按此事本無關于藝術,但其事則非常特别,故附述之。

     梅竹芬 竹芬名二瑣,又号肖芬,乃梅蘭芳之父。

    初演旦腳,一切都是家傳,且有些新戲,如《琵琶行》《盤絲洞》《富貴全》等等,皆其拿手,尤其《富貴全》一戲,竹芬去燕兒姑,極能叫座。

    後改小生亦極受歡迎,可惜二十歲便去世,現在知道的人很少了。

     陸華雲 華雲為光緒庚子前後,最出風頭的腳色,各戲都有根底,如《打金枝》《虹霓關》等戲,皆有特長。

    更能排新戲,如《德政坊》《十粒金丹》等,排時都有他,最初排整本《兒女英雄傳》,安公子一腳,便由他擔任,鄧九公為錢寶豐,後為俞菊笙,海馬周三乃唐長永,十三妹乃餘玉琴,搭配都很齊整。

    可惜中年以後便不恒演,去世也很早,知道的人不多了。

     姜妙香 妙香号慧波,為名旦腳姜雙喜之子,初學青衣極能唱,且長腔極多,外号姜八刻,亦是每戲都可以演兩個鐘頭也,為陳德林、孫怡雲二君後之第一人,與名票張毓庭合演的時期,極能叫座。

    惜二十幾歲後塌中,不能再演,民國五六年,嗓音恢複,但不及從前柔潤,且年已稍過,遂改小生,确不及從前之青衣。

    因其為人之性情柔婉,且唱青衣多年,故雖改小生,而猶有旦腳氣味,一切腔調身段,都沒有挺拔的精神,演文小生尚好,若《群英會》《射戟》等,便算不對工,至《叫關》《小顯》等就更差了,然與蘭芳合演幾出昆腔小生,則确很好,他雖非昆腔底子,但演來則比恒演昆腔的人員,火氣小的多。

     妙香乃河北省獻縣人,與餘為近同鄉,且最熟,同王勤農與餘來往極多,為戲界中最忠厚之一人,不過後來對我很不滿意,是因為蘭芳到美國去演戲,沒有帶他去,而赴美一事又為我一人所主持,故對我不滿。

    按戲界的規矩習慣,一個好腳到外埠去演,對于平常與自己合作的配腳,多應帶去,因為出外比北平掙錢較多,所以都要帶往。

    但他不知道,彼次赴美,與平常到上海不同,到上海戲是能掙錢,而赴美則須賠,共總賠了二十幾萬元,幸有杜月笙、李石曾、錢新之等等諸君幫助,才能去成,所以去時,人帶的越少越好,以便少賠。

    再此赴美演戲,隻有一個劇目,共四段,即《汾河灣》《青石山》《舞劍》《刺虎》,四段戲不過演一個半鐘頭,絕對用不着小生。

    還有一層,就是妙香身體太弱,經這樣長久的旅行,恐有危險。

    照以上情形說,既無戲演,又不能掙錢,隻是令辦理人賠的多,而自己受苦受累,請問什麼理由非帶他去不可?但我不同他分辯,也不怪乎他,因為他有他們傳統的思想,又聽了别人話,所以緻此,因偶憶記,特書之以博一粲而已。

     此外尚有張彩林、錢文卿、錢俊仙等等諸位,不詳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