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

關燈
總是按部就班盡力去做,一絲不苟。

    他搭四喜班時,一次随班到宮内供奉,在光緒中葉以前,還沒有單傳一二腳色進宮當差的辦法,總是傳整班,所以班中人員,都須進去,他演《天雷報》之張繼保,因做的太認真,曾受西後之責。

    按此戲之張繼保,隻是一配腳,在别人說,隻可因演的松懈受責,而他卻整翻了一個過,足見演戲之認真。

     馮蕙林 蕙林生于同治五年,姜妙香之嶽父,即拜其為師,小生戲無不能,惜扮相稍差,故無大名,然文武皆有根底,講究起來,也頭頭是道。

    在清宮當差多年,與餘極熟,最看不起德珺如,蓋德珺如嗓音好,每搭一班,總高彼一頭也。

    一次同我犯牢騷,說德處(彼時凡票友都稱某處,如孫處、龔處等等,或雲系處士之義),一切動作都不合規矩,且能戲有限,但人家名氣卻很大。

    我勸他,此事不用牢騷,國劇本是美術,凡夠美術的事業,必須有天才學力兩種,方能成功,若專靠學力可以成功之事,那就不夠美術了。

    您的學力,遠過于德珺如,但天才不及他,一切扮相嗓音,他都比您較優,再加上觀衆外行人多,對于真正技術,不十分明了,所以歡迎他的人多。

     陸杏林 杏林小名庫兒,乃三慶班出身,與陳德林、李成林等,都是同科師兄弟。

    學力極富,功夫也極深,北平戲界的俗語曰,文武昆亂不擋,他足以當之,話白身段,不但中規矩,且極好聽好看。

    中年以前,曾紅過一時,中年以後,因扮相愁苦,遂不為觀衆歡迎,然如《打侄上墳》等戲,則比别人還高一等。

    按他的面貌,最宜于窮生戲,但窮生戲,在梆子班則另算一行,所以窮生戲很多,如《狄青借衣》《打柴訓弟》《走雪山》《打侄上墳》《蒙正趕齋》《獨占花魁》《鄭儋打子》《定僧掃雪》《教歌》等等,約有二三十出。

    皮簧中則無此,雖亦有之,然因不重窮生,故這路戲,都歸了别的腳,如《打侄上墳》歸了老生,《紅鸾禧》歸了花旦,《定僧掃雪》歸了娃娃生,而仍以老生為重。

    因為這種種的關系,杏林之寒酸面孔,便無戲可演,不能露其長處,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然其本領,則确為後人之所不及,雖朱素雲、程繼仙,也得讓他一頭,他人更無論矣。

     程繼仙 繼仙為程長庚之孫,章甫之子,楊隆壽所辦之小榮椿科班之徒弟,工小生。

    他比我大四歲,與我感情極好,時時長談,劇中情形,知道的很多。

    小榮椿科班,一切規矩都好,隻是不十分重視昆腔,所以葉春善、楊小樓、蔡榮貴等等諸位,昆腔底子都不夠,繼仙雖亦系該班徒弟,但經他祖若父的家傳,所以《雅觀樓》《探莊》等戲,演的特别精彩,皮簧戲亦有獨到之處。

    因其扮相秀美,更有特殊叫座能力,惜二十幾歲後即辍演。

    民國初年,又重上舞台,不但已微老,且已塌中,唱功已差,然身段動作,尚能處處規矩,毫無松懈之處,足見幼功底子确實也。

    《群英會》周瑜本有舞劍,乃徐小香所安,清朝末年,能此者隻有繼仙與杏林二人,杏林不演,隻繼仙還偶演之。

    民國後各腳之舞劍,皆繼仙所授。

     張寶昆 寶昆生于同治九年,貌頗美,皮膚白而身高,外号大白塔。

    嗓音甜而稍有剛音,演《叫關》《小顯》等戲,為王桂官後之最好者,蓋德瑁如失之剛,朱素雲不夠剛,若姜妙香則女氣太重,離羅成身份太遠了。

    一次聆其與龔雲甫、朱幼芬合演《孝感天》,大受觀衆歡迎。

    搭玉成班最久,惜中年以後,就不常露演。

    他也是梨園世家,他父親是張梅五,乃有名青衣,他兄彩林,也唱小生,晚年以授徒為業。

     徐寶芳 寶芳為名琴師徐蘭園之父,小生徐五之子,徐五與徐小香同時,故頗得小香之長處。

    寶芳幼即學小生,與蕭長華為師兄弟,能戲極多,外号祖師爺,又雲比祖師爺多會三出戲,因他最愛講戲,說起來頭頭是道,故同行有此語,固是譏諷之詞,然亦足見其知道的很多。

    我同他見面回數不多,不知其底蘊,我與蘭園天天見面者十幾年,時時暢談,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