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一 文的定義
在中國的古書上,文與文學是有不同的意義的。
“文”字的意義有三:一為紋畫的“文”,如《說文解字》:“文,錯畫也。
”《禮記》:“被發文身。
”《周禮》:“畫繪之事,青與赤為之文。
”二為紋飾的“文”,如《論語》:“文質彬彬。
”《廣雅》:“文,飾也。
”《左傳》:“言之不文,行而不遠。
”三為文字的“文”,如《孟子》:“不以文害辭。
”《說文解字》序:“依類象形謂之文。
”《左傳》:“有文在其手。
” 至于“文學”二字的意義,既與“文”字不同,也和近世所謂文學不相合。
古書上的“文學”二字的意義有三:一為學科的名稱,如《論語》:“文學:子遊、子夏。
”二為研究文學的人的名稱,如《韓非子》:“此世之所以多文學也。
”三為官吏的名稱,如蒙恬做典獄官,史稱“典獄文學”。
文的最普通的意義,乃指文章而言,正如章炳麟所說:“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
”但文章與文學不同,它是把應(用)文和藝術文合在一起,成為一切用文字連綴而成的篇章的總稱。
《論語》上的“辭,達而已矣”的“辭”字,意義也與文章相近。
晉代學者,分文章為文、筆二種;文指純文學,筆指雜文學。
到梁蕭統編《文選》,排經、子、史于文學之外,以“事出沉思,義歸翰藻”的當做文,文、筆的界限就更顯明的有所分别。
後來劉勰著《文心雕龍》,推翻文、筆之分,唐韓愈又倡“文以載道”的謬說,于是小視詩歌,鄙棄小說,除了“明道”以外無文學了。
那麼文究竟是什麼呢?也就是文學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各不同,實難确定。
但比較最得當的說法,要推胡适在他的《什麼是文學》一文裡所說,“文學是達意表情的工具,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學’。
” 〔問題〕 (1)“文”的本義是什麼? (2)文學的本義是什麼? (3)文章和文學有何不同? (4)文和筆怎樣分别? (5)《文選》中所收為哪一類文章? (6)劉勰、韓愈對于文學的功罪如何? (7)文學的定義怎樣? 二 文學的起源 文學的起源為詩歌,而詩歌實産生于文字之先。
所以它産生的動機,決不在“著之竹帛,傳之萬世”,而絲毫沒有功利的觀念。
詩歌是怎樣發生的呢?人類是最富于想象和情感的高等動物。
當在太古時代,他們剛從原人進化而為純粹的人類,對付環境,漸由用手而趨于用腦,于是漸漸有了靈敏的感覺。
他們受到大自然的種種賜予,不免歡喜而感激,便不期然而然的發出一種贊歎歌慕的聲音,自然而和諧,流利而清亮,不但傾瀉自己的快感,還可以感動他人,促成同樣的快樂。
這樣,詩歌便發生了。
文學在起源的時候,内容是十分簡單的。
後來又利用他們的想象力,創造了種種美妙的意境。
他們感到大自然種種作用的神秘而不可測,遂憑他們的想象力,創造了許多事物起源說,以滿足他們求知的欲望。
好像盤古氏開天辟地;共工氏頭觸不周山,以緻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都是為了要解答他們對于天地怎樣起源,西北何以有高原,東南何以有海的懷疑,而用想象力創造出來的答題。
自是以後,文學
“文”字的意義有三:一為紋畫的“文”,如《說文解字》:“文,錯畫也。
”《禮記》:“被發文身。
”《周禮》:“畫繪之事,青與赤為之文。
”二為紋飾的“文”,如《論語》:“文質彬彬。
”《廣雅》:“文,飾也。
”《左傳》:“言之不文,行而不遠。
”三為文字的“文”,如《孟子》:“不以文害辭。
”《說文解字》序:“依類象形謂之文。
”《左傳》:“有文在其手。
” 至于“文學”二字的意義,既與“文”字不同,也和近世所謂文學不相合。
古書上的“文學”二字的意義有三:一為學科的名稱,如《論語》:“文學:子遊、子夏。
”二為研究文學的人的名稱,如《韓非子》:“此世之所以多文學也。
”三為官吏的名稱,如蒙恬做典獄官,史稱“典獄文學”。
文的最普通的意義,乃指文章而言,正如章炳麟所說:“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
”但文章與文學不同,它是把應(用)文和藝術文合在一起,成為一切用文字連綴而成的篇章的總稱。
《論語》上的“辭,達而已矣”的“辭”字,意義也與文章相近。
晉代學者,分文章為文、筆二種;文指純文學,筆指雜文學。
到梁蕭統編《文選》,排經、子、史于文學之外,以“事出沉思,義歸翰藻”的當做文,文、筆的界限就更顯明的有所分别。
後來劉勰著《文心雕龍》,推翻文、筆之分,唐韓愈又倡“文以載道”的謬說,于是小視詩歌,鄙棄小說,除了“明道”以外無文學了。
那麼文究竟是什麼呢?也就是文學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人各不同,實難确定。
但比較最得當的說法,要推胡适在他的《什麼是文學》一文裡所說,“文學是達意表情的工具,達意達得好,表情表得妙,便是‘文學’。
” 〔問題〕 (1)“文”的本義是什麼? (2)文學的本義是什麼? (3)文章和文學有何不同? (4)文和筆怎樣分别? (5)《文選》中所收為哪一類文章? (6)劉勰、韓愈對于文學的功罪如何? (7)文學的定義怎樣? 二 文學的起源 文學的起源為詩歌,而詩歌實産生于文字之先。
所以它産生的動機,決不在“著之竹帛,傳之萬世”,而絲毫沒有功利的觀念。
詩歌是怎樣發生的呢?人類是最富于想象和情感的高等動物。
當在太古時代,他們剛從原人進化而為純粹的人類,對付環境,漸由用手而趨于用腦,于是漸漸有了靈敏的感覺。
他們受到大自然的種種賜予,不免歡喜而感激,便不期然而然的發出一種贊歎歌慕的聲音,自然而和諧,流利而清亮,不但傾瀉自己的快感,還可以感動他人,促成同樣的快樂。
這樣,詩歌便發生了。
文學在起源的時候,内容是十分簡單的。
後來又利用他們的想象力,創造了種種美妙的意境。
他們感到大自然種種作用的神秘而不可測,遂憑他們的想象力,創造了許多事物起源說,以滿足他們求知的欲望。
好像盤古氏開天辟地;共工氏頭觸不周山,以緻天傾西北,地陷東南;……都是為了要解答他們對于天地怎樣起源,西北何以有高原,東南何以有海的懷疑,而用想象力創造出來的答題。
自是以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