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峰

關燈
不久前,我到遼西走廊轉了一圈兒,住在錦州新建的北山賓館。

    這座賓館還沒有驗收,從裡到外,都是全新的。

    第二天清晨,醒來便聽到院内有廣東話的口音,這倒引起我的興趣。

    經過打聽,才知道,這個城市已經和珠海結成姊妹城。

    同時還有深圳客人,來考察這一帶的礦泉水。

    水裡含有氡,是礦泉中少有的,要合作開發。

    如今我來到家鄉,又在家鄉聽到了廣東話音,使我備感親切。

    我告訴耀群,說聽到了廣東話音,她也側耳細聽,她說還有福建話音。

    我再聽一下,果然不差,我倆相視而笑。

     我們是參加遼甯省第五屆“《紅樓夢》學術讨論會”來的,主持會議的選擇這個地址,也是想使我們有遊覽廣甯大山(醫巫闾山)和興城的古城與海濱療養區。

     會議期間,我們被邀往醫巫闾山去遊玩。

     醫巫闾山是北國名山,家鄉人管它叫做廣甯大山。

    山神自古稱做廣甯王,是曆代皇帝封為鎮山神祇的尊稱。

    所以,人們也就管這座山叫作廣甯大山,醫巫闾這個名字比較拗口,當地人又簡稱它為闾山。

    虞舜封十二山,以闾山為幽州鎮山,因此,這個地區,就被命名為“北鎮”縣了。

     這座山,對我早就有很大吸引力!在我生長的縣城裡,有一位富家老人來到闾山道觀做道士。

    他每年回家探親,我小時還見過他。

    在他的嘴裡,這山被說得更加神奇莫測。

    這山上有個仙人岩,呂洞賓還到過那兒,石山還留下他的照影呢!種種說法,引逗我的想象飛得更遠……不知為什麼,在我的幼小的心靈中,從此就總有那麼一座巍峨的高山聳立着。

    仿佛一切的山,都沒法和它相比拟似的。

    又聽人說,這兒經常刮天風,原來就是松濤,每到晚上,就是一根兒風絲沒有的話,也會有天風翻湧而來…… 後來在地理書上,我看到山脈的走向,才知道它是陰山脈分支松嶺脈的高峰。

    看書多了,還知道此山出産美石,也就是《爾雅》上所說的珣、玕、琪,也使我曾經想到這才是名醫巫闾山的真正原因。

    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加深了我對闾山的向往。

    這一座大山,在我的想象中,就被塑造成一個富有神秘色彩的形象。

     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過去了。

    忽然,有一天我竟然無意中來到這個山前,心情該是何等激動啊!可是同行的朋友們,多半怕我體力不支,勸我不去也罷!我說:“不行,哪怕是隻到山底下望一眼,我也得去。

    ”就這樣說定了。

     我們坐了二百多裡的汽車,終于到了我夢中的山,是的,是我夢中的山。

    我夢中的山很多,它就是一個! 車,向前飛奔,遠遠就看到闾山了,它是藍色的,隐約出現在地平線上。

    但并不像我想的那麼雄偉高大。

    來到山下,我更覺得沒有什麼稀奇的地方。

    不過,這時我倒想到了一句俗語:望山不進山,不如過平川。

    不進山中,光在下面張望不會感覺到山中的妙處的,就決心還是爬上去看看。

     聳立在我面前的闾山,第一個印象,是光秃秃的,樹木既不高大,也不多。

    山峽亂石堆積,一道山泉也隻有稱作細流…… 但是,當走進山門時,卻感到這山與衆不同,它是一塊整個的大青石,橫在面前。

    我再縱觀全山,依然是一色青石,每塊石頭上面,連個土星兒也沒有。

    這樣,青色就更青了,原來每棵松樹,都是從石縫中長出來的,因此,這兒就不會有茂密的森林,也不會有成片的野草。

    放眼望去,還是橫在前面一片青石。

    為了好奇,随手撿起一塊碎石,看看這青石裡面到底是什麼模樣。

    朋友看了,開玩笑問我:“拾到了什麼寶貝?”我也開玩笑回答:“通靈寶玉!” 這些朋友都是參加紅學會的會友,笑着說:“說得對,這兒真像是青埂峰呢?” 另一位說:“是呀,大荒山,青埂峰。

    那上面還有福地洞天呢!這兒不能不說和《紅樓夢》有些牽連呢?” 這個玩笑開得太不着邊了。

    但是,倒使我墜入新的迷惘中,頓時勾起我兒時的遐想來。

    這山的确和别的山不一般。

    像一個孩子似的,我想,世上要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