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溝拾野

關燈
在北京西山風景區裡,有一片最幽靜甜美的去處。好像“諧趣園”是熙和園的園中之園那樣,這兒可以說是西山的景中之景。它像西子一般美麗,要用濃豔的名字來稱贊,是不相宜的。金代帝王遊玩的地方,也正是從這兒開始。這一片自然風景區,早就成為皇家的别苑。這個美麗的地方,卻有一個很普通的名兒:櫻桃溝。

    這兒有山有水。山有起伏,水又清冽,樹木蔥郁,花草齊全。太行餘脈走在這兒,分成一股斜谷,也就是著名的“退谷”。

    從山中流出的泉水,分為兩股:一股流到退谷後,便潛流到地下,流到玉泉山才湧出地面;一股在退谷前面,順着山勢繞行,從山溝流出。人們都相信它和玉泉是同一股水脈。可見它是多麼清冽了。

    退谷的山勢多姿,三面合抱,成為一個幽靜的山坳。山坳有個天然的石洞,名叫白鹿岩,據說清代還有白鹿栖息在這裡。作過李自成的四川防禦使的孫承澤,也就是《庚子消夏記》的作者,當年就住在這個地方。孫承澤對北京的風景,了如指掌,他選定這兒住下,可能是這兒的風景把他吸引住了。按照中國的習慣,後來人們也就叫他為孫退谷呢!

    當地人傳說,曹雪芹當年也曾在這兒居住過。曹雪芹是個逐奇攬勝的人物,這個孫退谷的住處,白鹿栖居的地方,他的足迹也一定會踏遍的。如今,人們來到櫻桃溝,在鹿岩石縫的松樹下,在仰看雲起的亭子前,在仙人住過的洞中,在潺潺的小溪兩旁,打破時間的距離,來和曹雪芹心會神合,這一直是兩百年來人們共同的一種精神享受……

    (原載《旅伴》,1982年11-12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