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與伊甸園
關燈
小
中
大
我有機會讀到謝鵬雄先生一篇文章,是台灣《中華日報》副刊《文學中的男人》專欄一組文章中的第14篇。
其他篇章我都沒見過。
這篇文章題名是《不肖天下無雙》,副标題是——令人生氣的賈寶玉。
不禁引起我一些遐想。
特别是文章中說:“大觀園這地方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聖經》中的伊甸園。
” 我想僅就這一點來談談。
1982年7月31日《南京日報》增刊《周末》上,發表了黃龍先生的《曹雪芹和莎士比亞》一文,其中譯述了英國溫斯頓所著《龍之帝國》中,有一段涉及當時到江甯織造曹家的内容,大意是說溫斯頓的祖父菲力普赴華經商,結識曹,常到曹家即興賦詩以抒情道誼。
菲力普也常宣教《聖經》,縱談莎劇以資酬和,但聽衆中沒有婦女和小孩,曹的嬌子竟因偷聽而受到笞責。
這就是說曹雪芹少年時候,曾偷聽到西人宣教《聖經》和縱談莎翁名劇。
謝鵬雄文中說:“曹雪芹在現實世界中安置了一座大觀園,以及在榮府的人群裡制造了一個賈寶玉,用心大概是一貫的。
他在詭詐的世界裡安置了一個桃花源,放置一個渾沌未開的男子,天天在那裡作意淫的夢。
但外面的世界有如莊子寓言中的好朋友,一直要過來為渾沌‘開竅’。
寶玉拒絕‘開竅’,甚至不惜使自己意識模糊、神志不清以為逃避,但最後仍未能逃過,因為要開他的‘竅’的‘蛇’,已變成他的妻子,就在他的身旁。
……” 我對這個說法,很感興趣。
一個偉大的作家總是吸收來自各方面的東西,然後化為自己的東西。
莎士比亞不用說了,甚至有人連他的著作權都給否定了;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是聽說一位少婦卧軌自殺身亡觸動他寫這部小說的,但在他完稿時,已經從那個原始故事走得很遠,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了。
曹雪芹,當然,自己親見親聞的人物事物,就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庫房,大可不必從西洋或東洋接受外來的啟發。
但我一向以為對曹雪芹來說,來自兩方面的都有。
東方是《源氏物語》,西方則是《聖經》。
不過,現在很難确證,可以作的,隻能“拷紅”。
歌德聽到我國二三流的小說故事,曾愕歎不已,倘若曹雪芹有機會聽到《聖經》的故事,他絕不會無動于衷。
把尤三姐寫成和賈琏等不清不淨,是曹雪芹原作中的尤三姐,後來流行本中的尤三姐,是别人改寫的(楊雲史本可證)。
我曾臆度曹雪芹筆底下的尤三姐,是受到《聖經》中所提供的馬大拉的瑪麗亞的形象創造出來的。
我認為曹雪芹原來塑造的尤三姐,比後來被人竄改的尤三姐更能昭示出愛情的力量。
其他篇章我都沒見過。
這篇文章題名是《不肖天下無雙》,副标題是——令人生氣的賈寶玉。
不禁引起我一些遐想。
特别是文章中說:“大觀園這地方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聖經》中的伊甸園。
” 我想僅就這一點來談談。
1982年7月31日《南京日報》增刊《周末》上,發表了黃龍先生的《曹雪芹和莎士比亞》一文,其中譯述了英國溫斯頓所著《龍之帝國》中,有一段涉及當時到江甯織造曹家的内容,大意是說溫斯頓的祖父菲力普赴華經商,結識曹,常到曹家即興賦詩以抒情道誼。
菲力普也常宣教《聖經》,縱談莎劇以資酬和,但聽衆中沒有婦女和小孩,曹的嬌子竟因偷聽而受到笞責。
這就是說曹雪芹少年時候,曾偷聽到西人宣教《聖經》和縱談莎翁名劇。
謝鵬雄文中說:“曹雪芹在現實世界中安置了一座大觀園,以及在榮府的人群裡制造了一個賈寶玉,用心大概是一貫的。
他在詭詐的世界裡安置了一個桃花源,放置一個渾沌未開的男子,天天在那裡作意淫的夢。
但外面的世界有如莊子寓言中的好朋友,一直要過來為渾沌‘開竅’。
寶玉拒絕‘開竅’,甚至不惜使自己意識模糊、神志不清以為逃避,但最後仍未能逃過,因為要開他的‘竅’的‘蛇’,已變成他的妻子,就在他的身旁。
……” 我對這個說法,很感興趣。
一個偉大的作家總是吸收來自各方面的東西,然後化為自己的東西。
莎士比亞不用說了,甚至有人連他的著作權都給否定了;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是聽說一位少婦卧軌自殺身亡觸動他寫這部小說的,但在他完稿時,已經從那個原始故事走得很遠,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了。
曹雪芹,當然,自己親見親聞的人物事物,就是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庫房,大可不必從西洋或東洋接受外來的啟發。
但我一向以為對曹雪芹來說,來自兩方面的都有。
東方是《源氏物語》,西方則是《聖經》。
不過,現在很難确證,可以作的,隻能“拷紅”。
歌德聽到我國二三流的小說故事,曾愕歎不已,倘若曹雪芹有機會聽到《聖經》的故事,他絕不會無動于衷。
把尤三姐寫成和賈琏等不清不淨,是曹雪芹原作中的尤三姐,後來流行本中的尤三姐,是别人改寫的(楊雲史本可證)。
我曾臆度曹雪芹筆底下的尤三姐,是受到《聖經》中所提供的馬大拉的瑪麗亞的形象創造出來的。
我認為曹雪芹原來塑造的尤三姐,比後來被人竄改的尤三姐更能昭示出愛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