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和《女才子書》1
關燈
小
中
大
曹雪芹“博學強識,疏通知遠”,從《紅樓夢》裡,可以窺知他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研究曹雪芹者,都認為他得力于“雜學”。
《紅樓夢》對文化的繼承是多方面的,幾乎牽扯到所有的姐妹藝術。
《紅樓夢》問世後,便有人指出它是“反《金瓶梅》”。
為曹雪芹寫評語的脂硯齋,曾經透露《紅樓夢》與《金瓶梅》及《女仙外史》有關的一些消息。
但對這項研究工作,不管從縱的方面,還是從橫的方面來說,都僅僅是個開始。
俞平伯先生在《紅樓夢研究》、《紅樓夢簡論》及其他論文中,曾指出《金瓶梅》這部明代長篇小說,對《紅樓夢》有直接的影響。
孫遜和陳诏同志,也認為《紅樓夢》“首先在題材上繼承了《金瓶梅》所新辟的境域,繼承了它所深化了的現實主義傳統”。
并說:“《金瓶梅》隻是一部駭人聽聞的封建階級的罪行錄,而《紅樓夢》才是一首無比深沉優美的從生活中抽出的詩。
” 專家們、評論家們,對《紅樓夢》和中國長篇小說的繼承關系,已經做了一些可喜的工作。
但《紅樓夢》與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關系,還沒有觸及到。
現在,就我個人的看法,略談一些《紅樓夢》和《女才子書》中間的關系。
《女才子書》作者,自署“鴛湖煙水散人”。
鐘斐序文中,說作者是徐秋濤。
從書中内證,可知徐秋濤是吳人,平生未曾離吳,寫書的地方是泖上(松江)之蜃閣。
據林辰考證,成書約在順治十六年。
其中還有一段公案,尚待解決:徐秋濤是否如他自己所說,寫成《女才子書》即擱筆,未寫其他作品?他如此說是否故作“狡猾”,施展障眼法?又如《賽花鈴》、《夢月樓情史》等書,是否也出自他的手筆?這些問題一時都很難作出結論。
我以為:《女才子書》是受《唐才子傳》的啟發而寫的。
《唐才子傳》是元代西域詩人辛文房撰寫的唐詩人傳記。
傳成凡二百七十八人,又附錄一百二十家。
見于正史的,隻有百人,其餘都是由他采集得來。
妓女、道士等也收入。
不過《唐才子傳》是小傳性的,《女才子書》則是以小說筆法來寫的。
在卷首,辛文房交待:他認為“天下英奇,所見略似,人心相去,苦已不多”。
因而希望别人在他成書以後,也能廣收博采,“庶乎作九京于長夢,詠一代之清風。
後來奮飛可畏,揚激百世之下,猶期賞音也”!用這話,描繪出他寫書的動機和目的,還對後來者寄予希望。
“賞音”也就是心靈共感的意思。
千年之下,“賞音”對促進寫作還是很有魅力的。
不難看到,喚起徐秋濤寫《女才子書》,“賞音”也不失為一個因素。
辛文房曾提到過“上漢仙侶,幽閨绮思”等篇,要“别總論之”,而刻行諸本,人們發現,其中“隐逸仙釋及名媛諸傳,仍依時次”。
這也很可能觸動徐秋濤,按辛文房的體例,要為自身所處的時代名媛“别總論之”具體化。
他出示給鐘斐時曾說:“這是我的近作《名媛集》……”足可說明這一點。
至于“體例”,确乎是和《唐才子傳》也幾乎一脈相承的。
這就不去說它了。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女才子書》和《紅樓夢》的某些關系,這隻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女才子首卷》,作者道:“餘夙負情癡,頗酣紅夢。
雖凄涼羅袂,緣悭賈午之香;而品列金钗,花吐文通之穎。
仍近世所聞,得十二女子,無慚閨秀,足抒芳毫……” 徐秋濤,以“情癡”自命,以“紅夢”自許,又以“夢亦可憑”自況。
但他明白告訴讀者,他品列金钗,十二女子,是他親聞,不是親曆。
這和那些自命風流,賣弄幾首豔詩俚曲的“說部”,有極大的不同處。
可惜我們對他的生平所知太少,一時很難對他的思想、成就作進一步的探讨。
《女才子凡例四則》很可能是徐秋濤自拟的,說這書“足使香閨夢寂,可醒閑愁”,“以轶事幽蹤,點次成編”。
這與曹雪芹的自叙,說“隻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世消愁之際,把以一玩”的口氣,頗為相似。
本來這種平常文字
研究曹雪芹者,都認為他得力于“雜學”。
《紅樓夢》對文化的繼承是多方面的,幾乎牽扯到所有的姐妹藝術。
《紅樓夢》問世後,便有人指出它是“反《金瓶梅》”。
為曹雪芹寫評語的脂硯齋,曾經透露《紅樓夢》與《金瓶梅》及《女仙外史》有關的一些消息。
但對這項研究工作,不管從縱的方面,還是從橫的方面來說,都僅僅是個開始。
俞平伯先生在《紅樓夢研究》、《紅樓夢簡論》及其他論文中,曾指出《金瓶梅》這部明代長篇小說,對《紅樓夢》有直接的影響。
孫遜和陳诏同志,也認為《紅樓夢》“首先在題材上繼承了《金瓶梅》所新辟的境域,繼承了它所深化了的現實主義傳統”。
并說:“《金瓶梅》隻是一部駭人聽聞的封建階級的罪行錄,而《紅樓夢》才是一首無比深沉優美的從生活中抽出的詩。
” 專家們、評論家們,對《紅樓夢》和中國長篇小說的繼承關系,已經做了一些可喜的工作。
但《紅樓夢》與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關系,還沒有觸及到。
現在,就我個人的看法,略談一些《紅樓夢》和《女才子書》中間的關系。
《女才子書》作者,自署“鴛湖煙水散人”。
鐘斐序文中,說作者是徐秋濤。
從書中内證,可知徐秋濤是吳人,平生未曾離吳,寫書的地方是泖上(松江)之蜃閣。
據林辰考證,成書約在順治十六年。
其中還有一段公案,尚待解決:徐秋濤是否如他自己所說,寫成《女才子書》即擱筆,未寫其他作品?他如此說是否故作“狡猾”,施展障眼法?又如《賽花鈴》、《夢月樓情史》等書,是否也出自他的手筆?這些問題一時都很難作出結論。
我以為:《女才子書》是受《唐才子傳》的啟發而寫的。
《唐才子傳》是元代西域詩人辛文房撰寫的唐詩人傳記。
傳成凡二百七十八人,又附錄一百二十家。
見于正史的,隻有百人,其餘都是由他采集得來。
妓女、道士等也收入。
不過《唐才子傳》是小傳性的,《女才子書》則是以小說筆法來寫的。
在卷首,辛文房交待:他認為“天下英奇,所見略似,人心相去,苦已不多”。
因而希望别人在他成書以後,也能廣收博采,“庶乎作九京于長夢,詠一代之清風。
後來奮飛可畏,揚激百世之下,猶期賞音也”!用這話,描繪出他寫書的動機和目的,還對後來者寄予希望。
“賞音”也就是心靈共感的意思。
千年之下,“賞音”對促進寫作還是很有魅力的。
不難看到,喚起徐秋濤寫《女才子書》,“賞音”也不失為一個因素。
辛文房曾提到過“上漢仙侶,幽閨绮思”等篇,要“别總論之”,而刻行諸本,人們發現,其中“隐逸仙釋及名媛諸傳,仍依時次”。
這也很可能觸動徐秋濤,按辛文房的體例,要為自身所處的時代名媛“别總論之”具體化。
他出示給鐘斐時曾說:“這是我的近作《名媛集》……”足可說明這一點。
至于“體例”,确乎是和《唐才子傳》也幾乎一脈相承的。
這就不去說它了。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女才子書》和《紅樓夢》的某些關系,這隻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女才子首卷》,作者道:“餘夙負情癡,頗酣紅夢。
雖凄涼羅袂,緣悭賈午之香;而品列金钗,花吐文通之穎。
仍近世所聞,得十二女子,無慚閨秀,足抒芳毫……” 徐秋濤,以“情癡”自命,以“紅夢”自許,又以“夢亦可憑”自況。
但他明白告訴讀者,他品列金钗,十二女子,是他親聞,不是親曆。
這和那些自命風流,賣弄幾首豔詩俚曲的“說部”,有極大的不同處。
可惜我們對他的生平所知太少,一時很難對他的思想、成就作進一步的探讨。
《女才子凡例四則》很可能是徐秋濤自拟的,說這書“足使香閨夢寂,可醒閑愁”,“以轶事幽蹤,點次成編”。
這與曹雪芹的自叙,說“隻願世人當那醉餘睡醒之時,或避世消愁之際,把以一玩”的口氣,頗為相似。
本來這種平常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