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否有“底本”?
關燈
小
中
大
××兄:
承你來信問我關于《紅樓夢》作者的問題。
一個久病的人,既不能翻閱大量材料,又不能作許多版本的對勘。
實在是沒有發言權。
對于某些作品的作者,提出争論,過去已有很多。
比如說,《伊裡亞特》和《奧德賽》,不是荷馬作的。
“荷馬”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集合者”的意思。
根本沒有莎士比亞這個人,不過就是一個作家的托名。
九歌不是屈原的作品……。
這種争論直到今天也并沒有“定于一”。
當然,這些作品,是來自人民的,它們吸收了很多人民群衆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事實。
但這并不影響說這些作者是荷馬,是莎士比亞,是屈原。
至于《紅樓夢》,它距離我們才兩百年,它的作者問題,按理說就不會那麼複雜。
現在流傳的《紅樓夢》(單就前八十回來說),确确實實有另外一本書在字裡行間時隐時現……它是曾被删去,而沒有删除幹淨,至今夾在《紅樓夢》裡面。
也是段落最長的,例如“野驢子”這一段。
在所謂“蘭墅閱過”的“抄本”裡面,有的地方還殘存着“耶律雄奴”、“金星玻璃”等等字眼。
過去早有人指出它和《紅樓夢》并不是一回事了。
不止此也。
其它地方還很多。
比如:薛蟠看見黛玉看得呆了,這分明是删餘之文。
“媚人”的情節全部删除,僅僅剩下個名字。
“钗黛合一”,原來是有此細節描寫的,但現在隻是批語裡面有此一說,而情節便無迹可尋。
不但無迹可尋而已,如按現在《紅樓夢》的情節發展來說确是從一個“底本”上面改寫而成的。
這個底本,大都認為是《風月寶鑒》。
但《風月寶鑒》作者何人?這就值得探讨了。
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認為:知道《紅樓夢》的創作過程的,要數着脂硯齋和棠村。
他們和曹雪芹同時,對曹雪芹寫作的過程很清楚。
還表示過意見。
棠村是曹雪芹的弟弟,脂硯齋據說是曹雪芹的叔叔。
現在的“脂批”,它混合了别人的批語,有時又被抄錯抄亂,批語和正文也有互混之處,還需要花很大工夫去整理。
但是大部分“脂批”仍是可信的。
它比《棗窗随筆》在前,它提到的事實,也是曹雪芹大都同意的。
脂硯齋并不是什麼名人,别号不會是假托,批語也無須僞造。
有的抄本為了淨化版面,甚至漏抄,有的幹脆删除。
可見當時抄錄者不重視脂硯這個人的。
脂批有一段眉批: “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脂殘本》第一回,第八頁上)。
這條批語它隻為了說明一段事實:棠村曾經給曹雪芹舊作《風月寶鑒》寫過序,為了紀念他,仍然保留他為《風月寶鑒》作的序在此。
這批語和事實是符合的。
從序文和現在《紅樓夢》情節不合之處,也可看出棠村隻看過《風月寶鑒
一個久病的人,既不能翻閱大量材料,又不能作許多版本的對勘。
實在是沒有發言權。
對于某些作品的作者,提出争論,過去已有很多。
比如說,《伊裡亞特》和《奧德賽》,不是荷馬作的。
“荷馬”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集合者”的意思。
根本沒有莎士比亞這個人,不過就是一個作家的托名。
九歌不是屈原的作品……。
這種争論直到今天也并沒有“定于一”。
當然,這些作品,是來自人民的,它們吸收了很多人民群衆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事實。
但這并不影響說這些作者是荷馬,是莎士比亞,是屈原。
至于《紅樓夢》,它距離我們才兩百年,它的作者問題,按理說就不會那麼複雜。
現在流傳的《紅樓夢》(單就前八十回來說),确确實實有另外一本書在字裡行間時隐時現……它是曾被删去,而沒有删除幹淨,至今夾在《紅樓夢》裡面。
也是段落最長的,例如“野驢子”這一段。
在所謂“蘭墅閱過”的“抄本”裡面,有的地方還殘存着“耶律雄奴”、“金星玻璃”等等字眼。
過去早有人指出它和《紅樓夢》并不是一回事了。
不止此也。
其它地方還很多。
比如:薛蟠看見黛玉看得呆了,這分明是删餘之文。
“媚人”的情節全部删除,僅僅剩下個名字。
“钗黛合一”,原來是有此細節描寫的,但現在隻是批語裡面有此一說,而情節便無迹可尋。
不但無迹可尋而已,如按現在《紅樓夢》的情節發展來說确是從一個“底本”上面改寫而成的。
這個底本,大都認為是《風月寶鑒》。
但《風月寶鑒》作者何人?這就值得探讨了。
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認為:知道《紅樓夢》的創作過程的,要數着脂硯齋和棠村。
他們和曹雪芹同時,對曹雪芹寫作的過程很清楚。
還表示過意見。
棠村是曹雪芹的弟弟,脂硯齋據說是曹雪芹的叔叔。
現在的“脂批”,它混合了别人的批語,有時又被抄錯抄亂,批語和正文也有互混之處,還需要花很大工夫去整理。
但是大部分“脂批”仍是可信的。
它比《棗窗随筆》在前,它提到的事實,也是曹雪芹大都同意的。
脂硯齋并不是什麼名人,别号不會是假托,批語也無須僞造。
有的抄本為了淨化版面,甚至漏抄,有的幹脆删除。
可見當時抄錄者不重視脂硯這個人的。
脂批有一段眉批: “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脂殘本》第一回,第八頁上)。
這條批語它隻為了說明一段事實:棠村曾經給曹雪芹舊作《風月寶鑒》寫過序,為了紀念他,仍然保留他為《風月寶鑒》作的序在此。
這批語和事實是符合的。
從序文和現在《紅樓夢》情節不合之處,也可看出棠村隻看過《風月寶鑒